
水产饵料生物的培养.ppt
116页第五篇 水产饵料生物 的培养 (增殖) 第一章 水产饵料生物的 室内培养 藻类培养方法简介藻类,特别是单细胞藻类的营养丰富,含有动物和人生长发育所 必需的营养物质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各国学者都试图用藻类这一 资源解决人类食物和动物饵料的缺乏问题另一方面,藻类可直接或间 接的作为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因此,藻类培养对水产养殖具有 更大意义关于藻类培养,还有其他意义,如利用培养固氮蓝藻解决稻田氮素 肥料;或从一些藻类提取药物;或研究藻类生理,以及用于太空食品等 在渔业利用方面,藻类培养主要是解决水产动物饵料目前,有关海 水藻类的培养较多,我国在海水养殖方面,已大规模展开了某些浮游植 物的培养,如扁藻(Platymonas sp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盐藻( Dunaliella spp.)、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tum)、牟氏角毛藻( Chaetoceros muelleri)及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等,已解决贝 类人工养殖的早期幼体饵料问题。
在淡水养殖方面,我国只进行了螺旋 藻、鱼腥藻、小球藻、栅列藻等的培养 今后,随着养殖事业的发展,对一些新品种的养殖以及解决某些品种 幼鱼的饵料,必然涉及到藻类的培养因此,有必要了解藻类培养的基 础知识先仅就藻类、主要是单细胞藻类的一般培养方法及有关理论加 以简述 藻类的生 长模式单细胞藻类在 培养过程中, 生长繁殖的速 度,出现一定 的起伏,这种 生长模式可划 分为六个时期 藻类的培养方式藻类的培养方式,以藻类培养的目的要求而各种各样但可分为密闭式 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大类1.密闭式培养:密闭式培养的目的是不使外界杂藻、菌类及其他有机体 混入培养物中将培养液密封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透明容器中,由此通气、 搅拌、输送培养液及调节水温和取样等设备,也都要与外界隔离培养容器 多为管状、也有池状,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聚乙烯所料做成水平管道,直立 或斜立在地上,暴露阳光或人工光照下这种培养方式,成本高,好控制, 产量亦稳定2.开放式培养:将藻类培养于敞开的容器(如水泥池、管道、木盆等) 中方法设备较简便,可进行小量或大面积的培养该法培养物中易发生敌 害生物污染,但成本低,使用较普遍,也是今后藻类培养所应采取的方式。
开放式可分如下几种类型:⑴开放循环培养:其特点式培养液借助循环水泵而不断循环流动培养 物能循环,就可省却搅拌工作⑵开放非循环培养:其特点是培养液不循环流动,而定时由小管通入CO2 和空气到培养液中;同时也起搅拌作用此法在大面积培养中使用较普遍 优点是设备简单,无需动力,水泵及大量的CO2及通气设备⑶半开放循环培养:半开放培养是指培养容器或池、槽等场所虽仍敞开 ,但有些部分密闭,或用塑料布覆盖这种培养方式,利用管道,依靠动力 ,使培养液流动和通入含二氧化碳的空气该方式设备复杂,但效果较好 培养液的配制及举例在实验条件下培养微型藻类有多种培养基配方这些配方大多数是早 先发表过的配方的修改方,有些则从分析天然生境的水而得到,有些是从 生态角度考虑的发展藻类培养的营养配方时的主要考虑的问题是:a.盐的总浓度:大多是取决于有机体的生态来源b.主要离子组分的组成及浓度:他们是钾、镁、钠、钙、硫酸盐和磷 酸盐c.氮源:硝酸盐、氨和尿素常用作配方中的氮源,根据造中的性能和 pH的最适点而定藻类的生长主要依赖氮的可利用性大多数微型藻干物 中含有7~9%的氮因此在1升培养液中生产10g细胞就至少需要500~ 600mgL-1KNO3。
d.碳源:无机碳通常是用含1~5%CO2的空气来供应的,碳的另一种 供应办法是用碳酸氢盐选用何种办法主要是根据藻类生长的pH最适点而 定e.pH:通常用偏酸的pH值来避免钙镁和其它微量元素发生沉淀f.微量元素: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通常是用早已证明有效浓度的混合 溶液来提供的(浓度在μgl-1级范围)然而,这些微量元素的组分对藻类 生长是否必须却不能总能显示为增加微量元素的稳定性,常用柠檬酸盐 和EDTA作为螯合剂维生素:许多藻类要求有硫胺素和维生素B12的供应 以下是几种很有用的培养液配方 1.单细胞绿藻(栅列藻)培养液 水生4号(NH4)2SO4 0.200gCa(H2PO4)2·H2O+2(CaSO4·H2O) 0.030gMgSO4·7H2O 0.080gNaHCO3 0.100gKCL 0.025gFeCL3(1%) 0.150mL土壤浸出液 0.500mL水 1000mL 水生6号NH2CONH2 0.133gH2PO4 0.033mLMgSO4·7H2O 0.100gNaHCO3 0.100gKCL 0.033gFeSO4(1%水溶液) 0.200mLCacl2 0.050mL土壤浸出液 0.500mL水 1000mL水生四号培养液中,藻类呈深绿色,生长繁殖速率较低。
水生6号培养液中,藻类呈草 绿色,色素不够正常,但生长繁殖迅速土壤浸出液是用田园土壤按水与图2:1的比例,搅匀浸泡后的上层清液,用前煮一小时 后镜检 ,发现污 染生物,应再加温消毒后使用 2.浮游硅藻培养液 水生硅1(mg/l) 硝酸氨 120 硫酸镁 70 磷酸氢二钾 40 磷酸二氢钾 80 氯化钙 20 氯化钠 10 硅酸钠 100 柠檬酸铁 5 土壤浸出液 20 硫酸锰 2 水 1000mL pH 7.0 水生硅2(mg/l) 尿素 150 氯化钾 30 过磷酸钙 50 硅酸钙 100 硫酸镁 50 碳酸氢钠 3 硫酸锰 3 土壤浸出液 4mL EDTA-铁 1mL 水 1000mL水生硅2号是用化肥尿素过磷酸钙为氮磷来源,适于大量培养硅 藻时选用,生长适温为20~30℃;光强为2,000~5,000米烛光。
3.朱氏10号培养液:适用于培养硅藻、蓝绿藻等 H2O 1000mL Ca(NO3)2 0.04 g K2HPO4 0.01 g MgSO4·7H2O 0.025 g Na2CO3 0.02 g Na2SiO3 0.025 g FeCL3 0.008 g 使用时按1/2、1/4、1/10稀释使用 4.f/2培养液 硝酸钠(NaNo3) 75 mg 磷酸二氢钠(NaH2PO4) 4.4 mg f/2微量元素溶液 1mL f/2维生素溶液 1mL 海水 1000mL本配方时应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各种伪造的培养,但用于 硅藻培养时,应再加50mgNa2SiO3。
附I:f/2微量元素溶液配方: 硫酸锌(ZnSO4·4H2O) 23mg 硫酸铜(CuSO4·5H2O) 10mg 氯化锰(MnCl2·4H2O) 178mg 柠檬酸铁(FeC6H5O7·5H2O) 3.9g 钼酸钠(NaMoO4·5H2O) 7.3mg 乙二铵四乙酸钠(Na2EDTA) 4.35g 六水氯化钴(CoCl2·6H2O) 12mg 纯水 1000mL 附II:f/2微量元素溶液配方: 维生素B12 0.5mg 维生素H(生物素) 0.5mg 维生素B1 100mg 纯水 1000mL 四、藻种的分离培养为了要进行某种藻类的科学研究活大量培养,有必要把某种藻类与其他生物 分离分离培养藻种,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单种培养,即藻类虽只有一种,但还 混杂细菌。
另一为纯培养,即不仅藻类只有一种,亦无其它任何生物纯培养比 较困难,一般的分离培养往往只能做到单种培养决定培养哪一种藻类,主要根据培养的目的要求,及某一种类的生物学特征 藻类的分离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1.离心法:将混合液用离心机离心,水中不同藻体及细菌就以不同的速度下 沉,因此得以分开这样将不同时间下从导管底的藻体取出,经镜检选定某种藻 类最多的沉积物,再加清水,继续离心,如此反复就可得到比较单纯的藻体,在 接种相应培养液中培养该法可消除细菌,并增加纯粹分离的可能性,至少可作 为藻种平板培养的准备工作另外,在水液中藻体含量较少时,可用此法集中藻 体但此法不能做到使不同藻类完全分离2.稀释法:该法源于中野治房(1933)的方法用已消毒试管5只,在第一 管盛蒸馏水10mL,第2~5管都装5mL,用高压蒸汽消毒,待冷却后,第1管用滴管 滴入混合藻液1~2滴,充分振荡,使均匀稀释次用消毒吸管,从第1管中吸取 5mL滴入第二管中如前振荡,使均匀稀释以后依次同样滴入第3~5管,并都充分 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