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断句主观题新题型突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docx
11页文言文断句主观题新题型突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断句主观题新题型突破 (2023高考新题型专项) 教学目标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律,突破文言文主观题断句的做题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断句,确保断句题不丢分 教学过程 一 题型变化 2023年高考全国四套卷,均将断句题由客观题改为了主观题,考生没有任何投机可能(选择题是给出断句位置,考生找不同,排除法,有蒙混过关的可能)看似难度加大了,实则难度变小,因为断句只有三处,句子相对较短,字数在30字左右,需要断句位置用字母标识,考生只需在相应字母处涂黑;而以前的客观题是7处以上的停顿,句子很长,而且变化也复杂,现在变成主观题三处停顿,实际上降低了难度 题型示例:(四套试卷题干表述一致)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新高考Ⅰ卷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新高考Ⅱ卷 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
全国甲卷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全国乙卷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杀之 答案: 新高考Ⅰ卷 :CEG(每处1分) 【解析】主观型文言断句 解答此题,可结合语意和固定结构进行断句从语意上看,“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其后应跟说的内容,结合材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然后加以批驳,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难之”,故“引以张本"后应断开从固定结构上看,“岂 哉”为反问句式,其前应断开 新高考Ⅱ卷: EFG 句意:被人困住而想要战胜敌人,难道不是很困难的吗?所以我说他没有智谋,苻坚这种人就是这样的 “欲"的宾语是“胜敌”,且“不亦……乎"是固定句式,常用于委婉地提出问题,表示对对方的看法或态度不太肯定,故此应独立成句所以“胜敌”后应断开,“乎"后应断开; “焉”用在句末,此处表陈述语气,因此“焉"后应断开。
全国甲卷:BDG 句意:母亲对此感到诧异,对亲戚说:“我的儿子这样的关怀我,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 “之"是代词,指代前文“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的内容,“母异之"主谓宾齐全,B后应断开;“曰”是“说"的意思,习惯上“曰”后即D处断开;“多"是“很、非常”的意思,修饰的是“知孝养",“如此”是“这样"的意思,从语意上看,这是周母感慨儿子对自己的关心程度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因此“如此”后即G处应断开故BDG处需要断句 全国乙卷:BFG 句意:您对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有机会回国成为君主而发兵,那就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您不如杀了他遇之无礼"的主语是“君”,“礼"是“无”的宾语,宾语后断开,且“彼"代指“晋公子重耳”,是下一句的主语,“彼"前断开,所以B处断;“彼”是主语,“有时"是状语,修饰谓语“反国而起兵”,这中间不可断开,且“若"和下一句“即”构成“如果……就会……"的假设句,“即”前断开,所以F处断;“伤"是名词,意为“祸害”,做“为"的宾语,后面断开,且“君”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G处断故断句处为:BFG 二 技法归纳 (1)只需三处,我们可以运用由大到小倒推法。
先确定“大"的范围,再来找其他两处 (2)答题3分,每涂对一处给1分记住,只涂三处,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不能乱涂 三 规律运用 找名代辨主宾定断句 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代词及其他名称词,区分主语宾语,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断句时,应注意以下三类代词: 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 ②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子、君、公、阁下、足下等,代受话人 ③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 “恶"“安”“焉"等 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注意: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2 找对话(引文)定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云”等,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 找虚词,看句首或句末定断句 句首虚词,其前一般断开如:夫、盖、至若、若夫、唯、斯、且、窃、请 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 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 如:也、矣、 焉、耳 疑问语气词:其前一般断开如:何、胡、安、曷、奚、孰、孰与、何如、奈何 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如:虽、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或、况、且、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 4 看句式定断句 ①判断句式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 ②反问句式 比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③被动句式 比如:“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④固定句式 比如:“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以及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的总分、分总形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5 找对称结构、修辞定断句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另外文言文中经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在运用过程中各有其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断句 四 实战演练 尔现读《离娄》,即如《离娄》首章“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吾往年读之,亦无甚警惕;近岁在外办事,乃知上之人必揆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若人人以道揆自许,从心而不从法,则下凌上矣爱人不亲"章,往年读之,不甚亲切;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近A岁B阅C历D日E久F乃G知H治I人J不K治L者M智N不O足P也Q此R切S己T体U察V之W一X端Y也 1.FMQ 句意:近些年来阅历渐渐深了,才明白治人者不能治人,是因为智力不够的原因,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日久"补充“阅历”的时间,后面断开;“乃"是连词,一般用在句首,其前断开; “者……也”表判断,应在“者"“也”后面断句 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谒;次曰余祭;次曰爽昧;次曰季札,号曰延陵季子,最贤,三兄皆知之。
于是王寿梦薨,谒以位让季子,季子终不肯当谒乃为约曰:“季子贤使围及季子则果可以兴及兄弟相继"饮食必祝曰:“使吾早死,令国及季子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3分) 季A子B贤C使D围E及F季G子H则I果J可K以L兴M及N兄O弟P相Q继 2.C H M 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谒;次子叫余祭;三子叫夷昧;少子叫季札,被称为延陵季子,在兄弟中数他最贤能,三个兄长都知道这一点于是吴王寿梦死后,长子谒要将王位让给季子,季子始终不肯接受谒便作誓约说:“季子贤能,如果君位传给季子,那么吴国就能兴盛我们就按照兄弟次序继承王位他)每当吃饭时便祈祷说:“但愿我能早死,把君位传给季子"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苟A有B虚C而D为E盈F无G而H为I有J讳K己L之M不N能O忌P人Q之R有S善 3.FJO “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都是假设的情况,应该“盈"“有”后断开;“讳己之不能"和“忌人之有善”句式对称,应在“能"后断开,综上需要加句读的三处为:FJO。
已经立志做一个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志向还没有坚定的缘故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以聪明智能机警敏捷为高尚,却是以勤奋确实谦逊有礼为上等之选各位同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人本来空虚却装作充实,本来没有却装作已有,掩饰自己的无能,忌恨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大话骗人的人,假使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很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吗?他固然可以欺骗人,别人果真就被他欺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吗? 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既A属B丰C稔D若E斯F朕G为H亿I兆J人K父L母M唯N欲O躬P务Q俭R约S必T不U辄V为W奢X侈 4.FMS “朕"为主语,其前断句; “为”是谓语,“父母"宾语,宾语后断句; “俭约”为“务"的宾语,宾语后断句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因为天下米价大都一斗值五个钱,更便宜的,一斗只值三个钱。
因此,他对侍臣说:“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又以粮食为生命如果粮食不丰收,那么众民就不再为国家所有了(国家就不再有众民了)既然粮食丰收对国计民生关系如此重大,我又是百姓的衣食父母,只希望能够克勤克俭,不奢侈浮华,造福于民 身者,所为也;天下者,所以为也审所以为,而轻重得矣今有人于此断首以易冠杀身以易衣世必惑之是何也?冠,所以饰首也,衣,所以饰身也,杀所饰要所以饰,则不知所为矣世之走利有似于此危身伤生、刈颈断头以徇利,则亦不知所为也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