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pdf
5页第六章数据的分析回顾与思考西安西北工业大学附中许盈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经过本章的学习,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数据处理的方法,会用笔或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本章的学习活动中, 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数学方法,形成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累了一些数学探究活动的经验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 整理归纳本章所学的知识, 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会用计算器准确地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评判; 培养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成有关的 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知识与技能: 会用计算器准确地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了解平均数、 中位数和众数的差别, 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评判,并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 初步经历调查、统计、分析、研讨等活动过程,在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与态度: 通过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归纳知识结构;第二环节:回顾重点内容;第三环节: 综合运用提高; 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归纳知识结构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 内容:本章内容已全部学完, 请大家回忆一下, 这一章学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 交流、梳理知识,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如下知识结构图:目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整理归纳, 总结出知识结构图, 形成知识系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事项:以上知识的归纳总结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第二环节:回顾重点内容内容: 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结构图,把重点知识内容再回顾一下: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举例一般地,对于 n 个数 x1,x2,xn,我们把n1(x1x2 xn) ,叫做这 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一般地,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 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 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2.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2)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在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数字的影响,且计算较繁3)中位数的计算简单,受极端数字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字的信息 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 可选择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 “集实际问题数据收集与表示解决实际问题、作出决策数据“平均水平”的度量平均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从统计图估计数据的代表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方差极差标准差众数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 中趋势” 4)众数的可靠性较差,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求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3. 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及举例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加权平均数包含算术平均数, 当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相等时,就是算术平均数。
4. 加权平均数中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及举例在实际问题中, 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权未必相同,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较大加权平均数中,由于权的不同,会导致结果的差异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的重点知识内容,并会结合实例说明, 从而夯实“双基”注意事项: 在重点知识的回顾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的举例,关注学生所举例子的合理性、 科学性和创造性等, 并据此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学习的 情感态度, 使他们具有: 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第三环节:综合运用提高内容:1. 从一批零件毛坯中抽取10 件,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克) : 400.0 400.3 401.2 398.9 399.8 399.8 400.0 400.5 399.7 399.8 利用计算器求出这10 个零件的平均质量2. 某校规定:学生的平时作业、期中练习、期末考试三项成绩分别按40% 、20% 、40% 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小亮的平时作业、期中练习、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依次为 90 分,92分,85 分,小亮这学期的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3. 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 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月销售量,统计了这 15 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每人销售件数1800 510 250 210 150 120 人数1 1 3 5 3 2 (1)求这 15 位营销人员该月销售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量定为320 件,你认为是否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 510201050510152025不及格及格中良好优秀甲班学生人数110201180510152025不及格及格中良好优秀乙班学生人数合理,为什么?如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较合理的销售量,并说明理由。
4. 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班学生的体育成绩1)不用计算,根据条形统计图,你能判断哪个班级学生的体育成绩好一些吗?(2)你能从图中观察出各班学生体育成绩等级的“众数”吗?(3)如果依次将不及格、及格、中、良好、优秀记为55 分、65 分、75 分、85 分、95 分,分别估计一下,甲、乙两班学生体育成绩的平均值大致是多少?算一算看你的估计结果怎么样?(4)甲班学生体育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关系?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你还能写出几组数据也适合这一规律吗?目的: 以上四道题目呈阶梯状,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第1、2 题分别考查学生对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和计算器的掌握情况; 第 3 题通过表格信息,让学生计算平均数、 中位数和众数, 体会这三者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和区别,并能根据数据信息作出评判和决策;第 4 题综合了课本复习题的最后两题,旨在巩固学生对统计图信息的识别和判断能力,运用数据的代表平均数和众数说明实际问题,初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对称”关系,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注意事项: 依据题目的层次,第1、2 题和第 3题的(1)问可让学生先独立笔答完成后,教师再讲评;第3 题的( 2)问和第 4 题具有开放性,特别是第4题内涵丰富,要让学生展开思维,充分讨论,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提高,教师对此要作出及时的评价。
对本章知识技能的评价, 应当更多地关注数据的代表在不同的实际问题情境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 中的意义和应用,而不要过于关注其具体运算的熟练程度第四环节:课堂小结内容: 1. 本章知识结构和重点内容2. 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目的: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进行知识、方法、能力、习惯全方位的小结,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注意事项: 课堂小结可由教师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式地完成第五环节:布置作业1. 课本本章复习题2. 在数学成长本上进行本章的小结与反思四、教学反思1. 华罗庚教授说:读书要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复习重在从厚到薄每一章的复习要把全章的知识分成块,整理成知识网络, 形成知识系统, 并加以综合运用,其中采用树图、表格、习题组等技术措施复习是有效的,本节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2. 一般复习课的容量比较大,一方面要让充分学生思考和交流,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主次分明, 把握好教学的节奏,提高课堂效率。
3. 复习课不仅仅是知识的小结及运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是有益的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