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因组学与系统毒理学.ppt

26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610304387
  • 上传时间:2025-05-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00.50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10章 毒理基因组学与系统毒理学,1 概述,2 毒理基因组学研究技术,3 毒理基因组学研究内容及其应用,4 从基因组学到系统毒理学(自修),1 概述,毒理基因组学,(toxicogenomics):是研究基因组如何对化学毒物发生反应的学科毒理基因组学最初是将基因组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毒理学,研究组织细胞特定基因的功能并预测受试物的毒性目前研究不仅包括基因组水平的效应,还包括基因的DNA表达(转录组学)、蛋白质产物表达(蛋白质组学)、代谢谱改变(代谢组学)、遗传多态性以及生物信息学等相关领域毒理基因组学的,基本任务,:是利用人类基因组的资料,帮助筛选和鉴别潜在的环境毒物,并在基因组水平上阐明毒作用发生的机制毒理基因组学的,研究目标,:,近期,是确定某种有害因素的反应基因(信号基因)用于毒理学和相关疾病的研究,,远期,是建立全基因组与蛋白质组毒性反应知识库,并在此基础上开辟以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数字(digitized toxicology)毒理学2 毒理基因组学研究技术,毒理基因组学面临的基本问题一是如何获取大规模的生物数据,二是如何对所得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及时而合理的处理。

      这有赖于下列毒理基因组学现代研究技术2.1 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技术,2.2 蛋白质组学技术,2.3 代谢组学技术,2.4 生物信息学,2.1 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技术,2.1.1 差异显示反转录PCR技术(,DDRT-PCR),2.1.2 基因表达序列分析,2.1.3 微阵列分析,2.1.4 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2.1.5 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2.1.1 差异显示反转录PCR技术,DDRT-PCR技术是以分子生物学上应用广泛的两种技术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基础基本原理:以1对细胞/组织的总DNA反转录而成的cDNA为模板,利用PCR的高效扩增,通过5端和3端引物的合理设计和组合,将细胞/组织中表达的约15000种基因片段直接显示在DNA测序胶上,从而找出1对细胞/组织中有差异的cDNA片段优点:周期短、功能多、灵敏度高、所需RNA量少和重复性高缺点:假阳性率高、凝胶中单条cDNA带成分不均一、所获cDNA仅代表mRNA3UTR(非翻译区)、一些低复制数mRNA不能有效呈现2.1.2 基因表达序列分析,SAGE(serial analysis of geneexpression),技术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来自cDNA 3端特定位置的一段9-11bp长的序列能够区分基因组中95%的基因。

      这段基因特异的序列被称为标签通过对cDNA制备SAGE标签并将这些标签串联起来,然后对其进行测定,不仅可以显示各SAGE所代表的基因在特定组织中是否表达,而且还可以根据各SAGE标签所出现的频率作为其所代表的基因表达丰度的指标SAGE技术的前提条件,:是genbank中必须有足够的某一物种的DNA系列信息,尤其是表达系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的序列资料2.1.3 微阵列分析1,DNA微阵列(Microarray assay)或 DNA芯片(DNA chip)技术研究所使用的基本硬件:是基因微阵列或基因芯片,其上含有成千上万个寡聚核苷酸片段或cDNA探针(cDNA、EST或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这些探针按一定顺序以矩阵方式排列在载玻片大小的塑料或玻璃板上,在1cm2面积上可有1-10万个不同的排列,并可有多个拷贝,其敏感性可达1-5个拷贝mRNA/细胞基因表达测定:先将受试动物染毒,其靶器官或细胞与毒物接触后,发生反应或被活化的基因会产生mRNA然后将mRNA用核素或荧光素标记,再加入基因芯片在单个的阵列中加入两种标记样品进行杂交,再用图象分析仪或激光扫描显微镜进行检查和分析。

      根据发生结合反应发生的情况便可判断哪些基因发生了改变2.1.3 微阵列分析2,优点:灵敏度高,mRNA丰度低至10万分之一仍能被检出可采用几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标记探针,这样在同一张阵列膜上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就可分析不同样品间基因表达的差异,因此效率高缺点:成本较高,需要特殊的信号检测分析系统(图象分析仪或激光扫描显微镜),玻片上的微阵列不能重复使用2.1.4 RNA干涉技术,RNAi(RNA interference)是一种能快速有效地沉寂靶基因的表达,进而从反向角度来阐明基因的功能原理,:是外源性双链RNA导入细胞后,可产生21-23nt(核苷酸,nucleotide)长度的小分子干涉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引起与其序列同源的特异基因mRNA降解的现象-转录后的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实验步骤,:选取目的基因;设计相应的siRNA序列;制备siRNA;siRNA转染哺乳动物细胞;RNAi效果分析其中关键是设计相应的siRNA序列2.1.5 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指染色体基因组水平上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

      其类型有单碱基的转换、颠换、插入、缺失等最普遍的检测方法:定位的序列标签位点和表达序列标签进行测序2.2,蛋白质组学技术,双向凝胶电泳,:是将细胞抽提物在电泳过程中,依据蛋白质所带电荷及分子大小而被分离的技术生物质谱,:是使样品分子离子化后,根据不同离子间质荷比(M/Z)的差异来分离并确定相对分子量的技术多向蛋白鉴定技术,:是将蛋白质酶解后得到多肽混合物,进样到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直接洗脱后进样到反向LC色谱柱上,然后进行梯度洗脱,用MS/MS对分离的馏份进行鉴定同位素亲和标签技术,:是用化学性质相同而质量不同的两种同位素分子,对蛋白样品的半胱氨酸进行标记,然后对混合的样品进行质谱分析,通过比较质谱峰的强弱可对蛋白质进行定量比较分子扫描技术,:是将双向凝胶转到涂有酶解液的膜上,在转膜的同时进行酶切,再利用质谱扫描鉴定2.3,代谢组学技术,核磁共振:,其可在一次单独的检测中获得生物体液中成百上千的代谢物组分的信息,而无需预先确定被检测物质的性质包括:,氢谱,:,其可检测含氢的化合物,但其大分子信号会掩盖小分子化合物的信号碳谱,:,可用于检测分子量在500D以下的含碳有机化合物的信息色谱-质谱联用:,包括LC-MS和GC-MS。

      其速度快、灵敏度高、样品处理简单毛细管电泳:,分离样品速度更快、效率高2.4,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是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以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数据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巨量生物学原始数据进行存储、管理、注释、加工,使之成为具有明确生物生物学意义的生物信息其有三部分组成:,生物学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应用软件,生物学数据库,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收集和处理生物学实验数据,并提供相关的数据查询和处理的服务其几乎覆盖了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如只对原始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和归类的基本数据库:,DNA序列数据库,:GenBank,EMBL,DDJB,ESTdb,OMIM,GDB等蛋白质一级结构数据库,:SWISS-PROT,PIR,OWL,ISSD等蛋白质二级结构数据库,:PROSITE,BLOCKS,PRINTS等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数据库,:PDB,NDB,CCSD等蛋白质结构分类数据库,:SCOP,CATH,FSSP等多个基本数据库的整合并能提供综合性服务的二次数据库:,UniGene,TransFac,EPD,Prosite,Prints,Pfam,Blocks,Profiles,DSSP,PubMed等。

      目前这些数据库均可实现免费服务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序列比对预测法:,是以核酸和蛋白质序列为依据,比较2个或2个以上核酸或蛋白质在碱基、氨基酸水平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构比对预测法:,是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功能比对预测法:,是先以蛋白质序列为依据预测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分子量、等电点、亲水和疏水性、信号肽和蛋白定位等),再进行蛋白质的功能预测应用软件,其用于管理数据库,使用户能方便地得到实时、的数据库服务如:,用于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分析的GCG和Staden软件包;,用于大规模测序的Seguencher;,用于快速克隆的VectonNTI;,用于比对基因组研究的Alfresco;,用于多序列比对的彩色序列编辑器CINEMA3 毒理基因组学研究内容及其应用,3.1 毒作用机制研究,3.2 化学物毒性预测,3.3 比较毒理学研究,3.4 混合物联合毒作用研究,3.5 危险度评定,3.6 表型锚定,3.7 信息整合,3.1 毒作用机制研究,传统采用动物模型进行毒性测试使用动物量大、工作量大、周期长采用基因组技术,实现了高通量筛选阐明毒作用机制和预测新化学物毒性的关键在于识别毒物所特有的分子标志或指纹基因。

      单基因对不同毒物的反应往往具有交叉性,不具备单独作为指纹基因的特异性只用采用多个变量(如多个基因),分析其综合变化情况(如基因组表达谱),才可能反映出特征性的改变3.2 化学物毒性预测,基因组表达谱可用于预测新化学物可能具有的毒效应根据研究目的可分别设计识别化学物的毒性、毒作用途径或靶器官的阵列:选定已知毒物(如重金属)作为标准参照物;选定参照物已知或可能作用的靶基因作为阵列目标基因;在特定组织或细胞中,用暴露与参照物靶基因的表达谱与受试物表达谱进行比较,预测其毒作用类型;应用统计学分类方法如聚类分析、自组图分析发现两类毒物间基因表达模式的差异3.3 比较毒理学研究,由于遗传背景、生化途径、受体亲和力等互不相同,同一毒物在不同物种间的毒性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将动物实验结果合理地外推到人是个复杂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寻找能够在不同物种间进行毒性比较的生物学标志“桥梁生物标志”采用高通量的DNA微阵列技术,可从大量甚至全部基因分子中筛选出适当的“桥梁生物标志”,用于比较化学物毒作用的种属差异,从而更加准确地将动物实验结果外推到人比较不同物种间基因表达谱的相似程度,有助于选择与人类反应最接近的实验动物,从而使毒理学研究的结果更接近人类的实际情况。

      3.4 混合物联合毒作用研究,混合物联合毒作用因相互间在代谢动力学和效应动力学方面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联合作用用化学物单独的作用外推显然是不科学的传统实验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动物,周期长,成本高微阵列技术对未知毒作用的混合物,通过检测基因表达图谱和数据库检索,可预测混合物毒作用方式及有害健康效应在已经明确毒效应的动物模型上,将混合物染毒后的基因表达谱与每一单个化学物染毒后的基因表达谱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化学物间可能的相互作用3.5 危险度评定,任一次单化学物的暴露都可能引起成千上万个基因的反应,而人类是暴露在一个多元的环境中,反应更加复杂故传统对化学物的暴露评价需要很长时间的研究和标准的制订目前采用的暴露生物标志多为血液或组织中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DNA加合物、组织病理学及生化方面的改变,其数量有限且多不具备足够的灵敏和特异通过微阵列技术测定的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可能成为新型的灵敏生物标志芯片技术可是遗传多态性的检测和基因分型变得简单快捷可帮助阐明个体对不同环境因素的易感机制,筛选和确定易感人群,为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针对性预防提供依据3.6 表型锚定,表型锚定,:,是将特定的基因图谱改变与特定剂量或时间条件下的毒性损害相联系的过程。

      锚定的条件,:因影响因素和反应的复杂性,需要将毒理基因组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注意,:基因组、蛋白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