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外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docx
3页紫外线1)发病机制紫外线是电磁波的一部分其范围为 14 ~ 400nm,共分三部分:① 近紫外线,又叫长波紫外线,波长300〜400nm;② 远紫外线,又叫短波紫外线,波长200〜300nm;③ 极端紫外线(真空紫外线),波长<200nm,这一部分因在空 气中很快被吸收,只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实际上一般紫外线系 指波长200〜400nm的一段紫外线来源于自然光源 (如太阳光紫外线 )和人工光源 (如电 弧焊)紫外线被物体吸收后可产生以下四种作用:① 紫外线光电作用;② 紫外线光化学作用;③ 紫外线的荧光作用;④ 紫外线的生物抑生作用紫外线眼损伤多为光电性损害, 这种损害以短波紫外线较强,长波紫外线较写弱眼部组织吸收紫外线的限度为330nm,晶状体为310nm,角膜、 房水及玻璃体的吸收限度近似 288nm,最小吸收限度为230nm Pitts(1970)证明紫外线角结膜炎的最大效应波长是270nm机体 组织的核酸和蛋白质有特别强的吸收紫外线的能力,角膜上皮细 胞损害,系由于组织中存在着这些物质对紫外线吸收所致的结 果2)病理症状角膜组织细胞损害的主要表现为:① 当小剂量照射时,角膜组织的早期变化为细胞核的有丝分 裂受到抑制;② 较大剂量的照射则导致细胞核破裂。
首先见到的是细胞核 肿胀,继则染色质溶解,正常染色质凝集成块与核膜粘连,随后 核膜破裂,染色质散布于胞浆中,最后细胞体肿胀,坏死脱落;③ 细胞核与细胞浆产生嗜伊红反应 (为变性蛋白质嗜酸性染 料所致 );④ 角膜上皮与前弹力膜的组织粘附能力丧失,整个角膜上皮 层脱落,而留下基底细胞角膜前弹力层及后弹力层一般无变化结膜上皮细胞外层脱落,基底细胞退行性变,多形核细胞和 浆细胞浸润,上皮下结缔组织透明样变性3)临床表现紫外线角结膜炎在眼部暴露紫外线的当时并无症状,暴露数 小时才开始出现症状曝光之后到症状发作之间的潜伏期长短, 取决于所受照射剂量的大小及时间的长短紫外线强度较高或照 射的时间较久,则潜伏期短最短的潜伏期为半小时,最长不超 过24h,—般为6〜12h通常多在下班后,晚间入睡前后发病轻症或早期患者,仅有眼部异物感或轻度不适,重者有眼部 烧灼感和剧痛,并伴有高度畏光、流泪和睑痉挛这些急性症状 可持续6 — 24h,但几乎所有不适症状在48h内消失检查时可见 面部及眼睑皮肤潮红,重者可见红斑,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 皮点状或片状脱落,角膜知觉减退,瞳孔痉挛性缩小,多数病例 有短期视力减退。
长期重复的紫外线照射,可引起慢性睑缘炎和结膜炎,结膜 失去弹性和光泽,色素增生4 )治疗电光性眼炎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受紫外线照射后,双眼出现 剧痛、畏光、流泪、角膜上皮脱落等处理方法以止痛、防止感 染、减少摩擦及促进上皮的恢复为原则局部用 0.5%?1%丁卡 因溶液、软膏及抗生素眼药水如眼痛可以忍受,少用甚至不用 丁卡因,以利于角膜上皮细胞修复5)预防紫外线角结膜炎虽然不致永久性视力减退,但发病颇多,严 重影响出勤率根据调查,我国目前患电光性眼炎的最常见工种 为电焊工及电焊辅助工或非电焊工电焊弧所产生的紫外线辐射是致眼紫外线伤最多、最直接的 原因电焊时电焊弧光能产生相当大强度的光辐射,除有一定量 的紫外线外,还有大量的红外线因此,所戴的防护镜不仅能完 全防止紫外线的透射,还要能防止红外线的透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