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屋子的象征:从活着到存在.docx
15页铁屋子的象征从“活着”到“存在”文/王学富鲁迅的作品充满了象征,负载着巨大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我要讲的是鲁迅的一个喻象:铁屋子一、“铁屋子”的由来立人的思想鲁迅思想的核心是:立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选择西学作为启蒙之道,这在当时是一 条少有人走的路他到南京读水师学堂,接触到西方科学、哲学、文学等;他到日本仙台学 医,意在医治病弱的国人;他弃医从文,也是唤醒国人、救治国人的心灵,改造国人的性格 但他经历了一次次梦想的幻灭:在日本时,他翻译的书没卖出几本,创办《新生》杂志很快 就办不下去了他的呼喊无人回应回国之后,看到国内的状态,更有萧条之感,失望与寂 寞,如蛇,盘踞于心,遂在北京的绍兴会馆抄写古碑,聊以度日背景介绍这是在将近 100 年前的某一天,在北京的绍兴会馆里发生了这样一幕:从日本回国之后, 差不多有十年时间,鲁迅在这里抄写古碑,打发着日子然而,这一天,有一个人来访,这 个人叫钱玄同,是他的朋友钱玄同跟鲁迅之间有了这样一场对话(这场对话被转用于《呐 喊•自序》里,在“我”与“金心异”之间)钱玄同来访的目的,是向鲁迅介绍《新青年》杂志, 并邀请他为这个新创办的刊物写稿一场对话钱:“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 鲁:“没有什么用。
钱:“那么,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 鲁:“没有什么意思钱:“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鲁:“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 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 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钱:“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钱玄同的话,在鲁迅内心激起了反思:“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 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 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声呐喊此后,他一直呐喊下去 可见,这场对话,对鲁迅本人很有意义,甚至对现代中国都很有意义铁屋子”是什么?“铁屋子”是一个象征,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的、心理的意义铁屋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直面人的存在的视角,让我们反思自己,反思人性,反思人类的生活沿着鲁迅的文学意象 和文化心理学思想,我们在中国背景的心理治疗经验里发展出一种直面方法 如果从“铁屋子”的角度来理解,我们看到这样几点:一、心理症状本身是一个铁屋子的象征,它封闭了人的自我,阻碍了人的成长。
二、直面的医治本身就是一种呼唤,让躲在铁屋子里的人醒来,觉察到自身的处境,愿 意走出来,开始成长人不只活着,更要活出真实的自己三、不管是在铁屋子外呼喊,还是从铁屋子内走出来,都需要勇气这种勇气,就是直 面的勇气,如鲁迅所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也是蒂利希所说“存在的勇气四、人不只活着,更要活出意义活出意义,才达到了“存在 在铁屋子里,人只是活着, 当人走出铁屋子,去充分地活,他活出了意义,他就从“活着”走到了“存在”直面的治疗,就 是从“活着”到“存在”的路要实现“存在”,需要觉察,要达到觉察,需要勇气,要实现觉察与 勇气,需要直面分析如鲁迅所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 自己由此,我们发展出心理治疗意义上的“直面分析”治疗模式二、直面分析“铁屋子”的意味“铁屋子”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所有那些遮蔽我们,不让我们觉察 和成长,阻碍我们成为自己的因素,都可能构成我们的铁屋子铁屋子无处不在,每一位个 体,任何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都可能有自己的铁屋子人的问题在于,意 识不到自身的铁屋子,意识不到自己在铁屋子里铁屋子”是一个躲避之所,当人躲在里面,以为得到了安全,却失掉了成长;以为可以“活 着”,却失掉了“活着”的意义。
也就是说,他“活着”,却没有“存在”在铁屋子里,不只是沉睡,还有很多噩梦人类许多残酷的事情,是在铁屋子里进行的…… 但我们不知不觉直面分析的目的,就是让人发现铁屋子,走出铁屋子,从此过觉察的生活,也就是存在 的生活存在”是指一个人觉察了,并且要充分活出自己的意义三种人透过“铁屋子”的比喻,我们看到三种人:一是在铁屋子外面呼喊的人一是在铁屋子里听到呼喊而醒来、而要有所作为的人一是在呼喊声中沉睡不醒、也不愿醒来的人你在哪里?你怎样看待这三种人?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而每个人的回答可能正好表明:你是谁?或者,你在哪 里?这是每一个接受直面分析的人都不得不直面的问题第一种人第一种人选择到铁屋子前呐喊但在做出这选择之前,你的内心充满矛盾:敲,还是不 敲?敲了,有人醒来了,面对铁屋子不能破除的事实,便有了“梦醒了却无路可以走”的悲哀, 还将在清醒中死去,这让你于心不忍;不敲,你也不忍看到他们这样睡去,在睡梦中死去, 这也是可悲悯的事然而,呼喊与敲打铁屋子,是你的使命于是,你来到铁屋子前,喊出 来了,敲打着——虽然不确定,虽然痛苦,虽然知道只有微茫的希望这也是直面医者的信念:在不确定中创造确定!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
这 也来自鲁迅的启发:“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便是可以被称为直面医者的人,他们有救人救世的心,也是痛苦的灵魂他们是坚定 的,但也常常在希望与失望之间,在梦想与幻灭之间彷徨这样的人,已经从“活着”走到了“存在第二种人假如你是第二种人,你在铁屋子里,但你的心并没有完全睡去,你是可以被唤醒的人 你将面对痛苦和挣扎,因为你醒来了,发现了铁屋子,发现自己置身于铁屋子,而铁屋子又 是“万难破毁”的,你感到痛苦,但也不能再回头睡去了但也有另一种可能,你发现周围还有醒来的人,你们一起跟铁屋子外面的呼喊者合作, 大家合力破毁这铁屋子这时,你是痛苦的,但你正走在从“活着”到“存在”的路上第三种人也可能,你是第三种人你睡着了,不愿醒来听到呼喊,你无动于衷你不知道,也 不想知道不管发生什么,都与你无关你只要这样睡下去,不愿面对生活的真相,或者, 对你来说,睡下去才是真相甚至,你不喜欢呼喊的声音,认为那是危险的声音,它搅扰了 你的梦,让你的生活失衡,让你感到不再安全因此,你会愤怒,会威胁甚至攻击那呼喊的 人,也不让你周围那些醒来的人有所思想,有所作为这时,你只是“活着”,没有“存在”但也有一种可能,一种希望——你是沉睡者中被唤醒的一个,你开始睁开眼睛看到你的 “处境”,然后你愿意对铁屋子外面的呼喊有所回应。
那在“铁屋子”外面呼喊的人,就是直面医者,他们为哪怕一丝微茫的可能和希望工作直面取向的分析模式,有一个坚定的治疗目标,就是“立人”三、鲁迅与铁屋子人有两个基本关注:一是活着,一是存在前者只求生存,后者还求意义前者关注怎 样活下去,后者关注为什么活下去,也就是活下去的意义鲁迅也会怀疑活着的意义,甚至,鲁迅也有自己的铁屋子绍兴会馆十年,便是鲁迅的 铁屋子在此之前,他呼喊过,但没有得到回应在极度失望中,他说“算了吧,” 便选择了一 个“铁屋子”,躲了进去这时,他也做事,但只是为了活着,看不到价值和意义因此,当钱玄同问他:你抄这些有什么用?他的回答是:没有什么用钱玄同又问:有 什么意思呢?他回答:没有什么意思这里,“没有用,” 就是没有什么价值没有意思”,也就是没有任何意义这时,钱玄同就是一个在鲁迅的铁屋子外面呼喊与敲打的人他的那些问题,都是关乎“存 在”的追问鲁迅的选择然而,鲁迅不是一个在铁屋子里沉睡不醒的人他的心灵的一角一直都是醒着的,这醒 着的一角在暗暗等待一种呼喊,一种机会,一种方式这醒着的一角,会透进一线希望、一 个可能、一缕热忱……这时钱玄同出现了,他把一个选择放在鲁迅面前:敲还是不敲?只是活着,还是为着什 么而活?鲁迅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走出自己的铁屋子,前去敲打这个民族的铁屋子,他呼喊着。
这便是鲁迅的存在性悖论:他会陷入铁屋子,但不甘于此;他会有存在性的困惑,也会追问, 但并不下固定的结论他常常用路来作譬喻:人生旅途中,会遇到歧路,会遇到穷途他不 会像墨翟和阮籍那样恸哭而返,而是在那里坐下来,歇一歇,四处看一看,寻找一条可行的 路即使希望是微茫的,甚至几近于无,他也不完全否认希望的存在这就如同弗兰克尔(Victor Frankl) 置身于集中营之中,也会从墙缝看到一隙光亮这便是一^ “经历过伤痛的医者”(the wounded healer),他是人,因而会受伤,他曾经受 了深的伤,但得到了医治,因此,他最能感受伤痛,也最能医治伤痛,他便成了疗伤的医者 他曾经在铁屋子里,但他走出了铁屋子,因此,他也最能体会铁屋子里的处境,以及破除铁 屋子的艰难,但他也最了解那铁屋子,如同他说,从旧营垒里出来,“反戈一击,正中要害” 这里,我们看到一个真实而勇敢的直面医者,他在面对人生不确定性时,内心却拥有一种坚 定的确认感在不确定中选择一个人只求“活着”,反映出他的这样一种心态:不接受生活的不确定,害怕做出选择当 一个人追求“存在”,我们也发现他身上有这样一个品质:在不确定性中建立确认感,勇于做出 选择。
鲁迅在做出选择之前,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种不确定性但他向我们展示:真正的人生,就是 明知有不确定性,依然去选择因此,我们常常看到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当一个人只求安全,他就不敢在人生中做出 选择,他躲进了铁屋子;当一个人追求成长,他就敢于去面对各样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向各 种可能性敞开这时,他具有了直面的勇气人生本是一场充满冒险的旅行,没有冒险,就没有成长那些过于求安全保障的人,失 掉了许多成长的机会,反而感到更不安全了这便是心理症状发生的根源和表现而直面取向的医治,意义就在于,它呼唤一个人走出自己的安全区或舒适区,走出内心 的铁屋子,看破并打破文化中的各样铁屋子,朝着虽然模糊却是广阔的领域行进四、存在性反思:历史与现实条件与意义“活着”与“存在,” 都可以说是人生的根本,但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也不可彼此代替 “活着”关注的是必要性,包括各样生存的条件,“存在”关注的是可能性,包括各种生活的意义 当人有了必要的条件,他活着;当人追求生活的意义,他进入了存在活着不等于存在,却 可能失掉了存在;存在不只是活着,它基于活着,又高于活着甚至,从最高意义的层面上 来看,人可以失掉活着而存在,却不可以失掉存在而活着。
活着,是生存的事实,存在,是 生命的品质西方存在主义者有这样的理解:弗兰克尔的一个基本命题是:“没有了意义,人不可能活 着意即,人生于世,不只是为了活着,还必须回答一个“为什么活着”的问题这个“为什么”, 问的就是活着的理由,活着的目的,活着的意义因此,尼采说:“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 而活,他在任何境遇下都可以活他的这句话,也证实了弗兰克尔关在集中营里的状态,那 时,他的“活着”的条件被剥夺得几乎没有了,但他却充分活出了自己的“存在”也正因此,加 缪(Albert Camus )也在《西绪福斯神话》里断言:“人生的意义是最紧迫的问题”,相比之 下,科学上的真理和哲学上的本体论问题都是微不足道的人生的意义”所关涉的问题,不是 人生能不能活下去,而是:人生是否值得活下去?反观历史:两个朝代但是,反观我们的历史与现实,却发现大量这样的事实:当生存受到威胁、生存条件受 到剥夺,或者,当人追求意义受到阻碍、打击,人可能会搁置对意义的寻求,转而只追求生 存,甚至把活着当成意义本身鲁迅一生的写作,都在进行这样一种揭示:累朝累代的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