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读《战国策》名著个人读后感.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1518****093
  • 文档编号:238000202
  • 上传时间:2022-0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5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读《战国策》名著个人读后感 《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资料年头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读《战国策》名著个人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读《战国策》名著个人读后感1 《战国策》是记录战国时期政治斗争最为完整的文献记载,它几乎涵盖了战国时期全部纵横家的政治主见和斗争策略,还涉及一系列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等方面的活动与此同时,它还记述了一大批历史人物,如聂政、荆轲和要离等,以及这些人物对当时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影响,从而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特征我就《战国策》的价值做一下阐述 《战国策》的思想内容较为繁杂,但主要体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人才重视的政治思想这一方面表现出战国时期思想多元化的特征,同时也强调了纵横家思想在战国时期的影响西汉时期涌现出了一批纵横家,如陆贾、邹阳、主父偃和徐乐等人,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战国纵横家思想的影响 《战国策》还被当做一部文学典籍始终为世人所称道无论是在人物刻画还是在遣词造句上,它都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比如它在《秦策》中塑造了苏秦敏捷机变的形象;在《荆轲刺秦王》中又塑造了荆轲的悲壮形象等。

      书中的语言风格也奇丽多姿、纵横变化,常给人以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尤其是对于纵横家们言辞的记述,更显得精辟犀利,往往总能一语道破天机,具有很强的劝服力,这在《苏秦始将连横》和《庄辛说楚襄王》等篇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自古以来,人们对《战国策》的褒奖都集中于文学价值,对其思想的评说则是褒贬不一这主要是由于它与后世所弘扬的儒家思想相排斥所致尤其是它主见追名逐利,而且过分夸大了纵横家在历史中的作用,有损其自身的思想价值,但是整体不应影响其历史价值,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去伪存真,学会辨别 读《战国策》名著个人读后感2 以前留意好久了但总也买不到《战国策》的全本,所以感觉读起来也没有什么意思?但是总感觉这本书要读一读,终归是点缀中华五千年绚丽文明历史的珍宝没方法就打印了整版的《战国策》每天读一节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

      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易爆不事公;公中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这是《战国策》中东周策,其次节里面的计策是中华民族才智的结晶在战国时期,秦国之强大,假如美国现在在世界的地位那么尽管宜阳兵强马壮,但是与强秦居全国之力来攻占宜阳,想比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无论怎么正面的防卫,宜阳必失在这种状况之下避秦之锋芒才是上策所以在秦攻占一样以后,秦王嬴得了面子,周天子再去威逼利诱景翠,使景翠出兵,失去宜阳得到煮枣,景翠得珠宝,还感恩与周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才智,这种策略,虽与战略想比未必是上上策,但是也可以作为战略的极其有用的补充 读《战国策》名著个人读后感3 在生活和工作之中,面对一些和自己利益休戚相关的东西,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害,或者说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我有时也采纳了游说的方法,想去劝服领导、挚友但是,由于没有去揣摩对方的心态,或者说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发展那么,我的游说往往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战国时期的说客和谋士,在不经意之间,能够劝服对手?他们所应用的技巧、方法又是什么?作为现代人我,能否从中吸取一些养分,使自己在这方面的学问有所深化。

      阅读了《战国策》西周策后,我认为战国时期的谋士和说客,他们随时把握着全局观,再找寻彼此的利益点,从利益点,作为切入点其实人与人、家庭和家庭,在交往过程中,都有双方能够接受的利益点,从利益点切入,那么,就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牺牲一方的利益,满意另一方的利益,即使你是谈判高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战国策》西周篇,韩庆游说的最初目的,就是想让齐国打消向西周借兵、借粮的目的但是,韩庆却没有干脆说,而是站在齐国的角度分析齐国如何做才能获得较大的利益这点的确反映出古人的才智,在这点的确是应当借鉴的我想再阅读《战国策》西周策,或许会有肯定的收获和启迪的 齐国孟尝君田文,又称薛公,用齐来为韩、魏攻打楚,又为韩、魏攻打秦,而向西周借兵求粮韩庆(韩人但在西周作官)为了西周的利益对薛公说:“您拿齐国为韩、魏攻楚,5年才攻取宛和叶以北地区,增加了韩、魏的势力如今又联合攻秦,又增加了韩、魏的强势韩、魏两国南边没有对楚国侵略的担忧,西边没有对秦国的恐惊,这样地多宽阔的两国愈加显得重要和尊贵,而齐国却因此显得轻贱了如同树木的树根和枝梢更迭盛衰,事物的强弱也会因时而改变,臣私下替你齐国感到担心。

      您莫如使敝国西周暗中与秦合好,而您不要真的攻秦,也不必要向敝国借兵求粮您兵临函谷关而不要进攻,让敝国把您的意图对秦王说:‘薛公确定不会破秦来扩大韩、魏,他之所以进兵,是企图让楚国割让东国给齐’这样,秦王将会放回楚怀王来与齐保持和好关系(当时楚怀王被秦昭公以会盟名义骗入秦地,并被扣押),秦国得以不被攻击,而拿楚的东国使自己免除灾难,确定会情愿去做楚王得以归国,必定感谢齐国,齐得到楚国的东国而愈发强大,而薛公地盘也就世世代代没有忧患了秦国解除三国兵患,处于三晋(韩、赵、魏)的西邻,三晋也必来尊事齐国 薛公说:“很好因而派遣韩庆入秦,使三国停止攻秦,从而让齐国不向西周来借兵求粮 韩庆高超游说之处,好像使人感到他是在为齐国筹划,但是,他最终的目的达到了这一点是值得今后去效法的 读《战国策》名著个人读后感4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见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探讨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事实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化,合纵连横,斗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美丽,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灵,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闻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见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探讨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其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爱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劝服力,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擅长运用奇妙生动的比方,通过好玩的寓言故事,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读《战国策》名著个人读后感5 《战国策》是现在保存下来的不多的记载战国时代的历史文献之一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依次分国家编写的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务,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

      西汉末年刘向将其编订为三十三篇,正式定名为《战国策》我近日闲来无事,便将其潜心“攻读”了一番,觉得有所斩获 全书读下来最大的感觉就是一个字“诡”,真的很“诡”由于《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各国谋臣和策士勾心斗角、勾心斗角的辞令,故而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所谓纵横家,也是战国时代独有的一派当时的政客分合纵与连横连横及与秦交好,而合纵则是各国合力抗秦于是乎,抱有不同政见而又渴望权力以一展宏图的策士们,比如苏秦、张仪等等便起先了一番汹涌澎湃的对决 举个例子吧,齐助楚攻秦中,张仪就完备演绎了一个说客足以扭转乾坤的实力话说齐国救济楚国打秦国,占据了曲沃秦王想要讨伐齐国,可是齐楚邦交友善,无从下手于是张仪自告奋勇前去楚国游说他对楚王说:我们秦王最尊敬的是您,我们的臣子都想做您的手下,我们最恨的的君王就是齐王,我们的臣子最不想侍奉的就是齐王可是您怎么能和他这样的人为伍呢?因为齐国太丑恶了,所以我们秦国想要讨伐他,可是贵国却和齐国相交甚欢所以秦王无法好好听从于您,我们也不能好好侍奉您假如您能和齐国断交,我会恳请秦王把方圆六百里的土地献给您这样您不但减弱了齐国,交好了秦国,还增加了自身实力,岂不是一举三得? 张仪看似出了个高招,将楚王说得是心花怒放。

      可是当楚国与齐国绝交后,张仪却“耍赖”再也没有出现楚国没得到土地,齐楚两国最终被秦国各各击破了 其实,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一般地看出《战国策》中的那些策士的说辞,大多都是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或者是暗喻、譬喻等等,他们大多步步为营,层层推动,通过一个又一个看似常理而又非常诡异的小观点,让你不断对其进行认同,小观点聚沙成塔,使得你最终不知不觉的对他的观点表示赞成 这就是我读完全本书最大的感觉诡”!各色人士诡异的性格不说,最令人称道的就是说客们的诡辩了一则又一则充溢逻辑思想而又争锋相对的说辞,一篇又一篇向君王们阐述自我见地的高谈阔论,到处彰显着策士们的睿智以及语势磅礴 不得不承认,古人的才智完全不亚于现代人他们的思想、才智使我彻底折服,这是《战国策》给我带来的巨大震撼 读《战国策》名著个人读后感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