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抗癫痫药物.ppt
21页新型抗癫痫药物简介癫痫的发生机制 癫痫的发生机制癫痫的发生机制 临床关系临床关系 遗传因素和遗传因素和/或脑损伤或脑损伤 病因治疗病因治疗 神经递质异常神经递质异常 离子通道异常离子通道异常 抗癫痫治疗抗癫痫治疗((EAA,,GABA)) ((Na、、Ca、、Cl、、K等)等) 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异常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异常 神经元膜电位异常神经元膜电位异常 神经元异常放电神经元异常放电 脑电图异常脑电图异常 脑功能异常脑功能异常 癫痫发作癫痫发作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抗癫痫药物(AEDs)分类根据年代分为:根据年代分为:n传统传统n新型新型根据疗效分为:根据疗效分为:n广谱广谱n窄谱窄谱传统抗癫痫药物n苯妥英钠苯妥英钠(PHT)n卡马西平卡马西平(CBZ)n丙戊酸钠丙戊酸钠(VPA)n苯巴比妥苯巴比妥(PB)n氯硝西泮氯硝西泮(CZP)n乙琥胺乙琥胺(ESM)n扑癫酮扑癫酮(PRM)传统AEDs特点优点优点n价格便宜价格便宜n疗效肯定疗效肯定缺点缺点n不良反应明显不良反应明显n肝酶诱导肝酶诱导/抑制作用抑制作用药物药物剂量相关的副作用剂量相关的副作用长期治疗的副作用长期治疗的副作用特异体质副作用特异体质副作用卡马西平 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困倦、中性粒细胞减少 低钠血症 皮疹、再生障碍性贫血、Stevens-Johnson综合征、肝损害氯硝西泮氯硝西泮 常见:镇静(成人比儿童更常见)、共济失调 易激惹、攻击行为、多动(儿童) 少见,偶见白细胞减少苯巴比妥苯巴比妥 疲劳、嗜睡、抑郁、注意力涣散、多动、易激惹 (见于儿童)、攻击行为、记忆力下降 少见皮肤粗糙、性欲下降、突然停药可出现戒断症状,焦虑、失眠等 皮疹、中毒性表皮溶解症、肝炎 苯妥英钠苯妥英钠 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厌食、恶心、呕吐、攻击行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痤疮、齿龈增生、面部粗糙、多毛、骨质疏松、维生素K和叶酸缺乏 皮疹、周围神经病、肝毒性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扑痫酮扑痫酮 同苯巴比妥 同苯巴比妥 皮疹、血小板减少、狼疮样综合征丙戊酸钠丙戊酸钠 震颤、厌食、恶心、呕吐、困倦、 体重增加、脱发、月经失调或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 肝毒性、血小板减少、急性胰腺炎(罕见)新型抗癫痫药物n妥泰妥泰n拉莫三嗪拉莫三嗪n奥卡西平奥卡西平n左乙拉西坦左乙拉西坦n加巴喷丁加巴喷丁n非氨酯非氨酯n氨己烯酸氨己烯酸n唑尼沙胺唑尼沙胺新型AEDs特点n虽然没有证据显示新型抗癫痫药比传统抗癫痫药更有效,但许多研究虽然没有证据显示新型抗癫痫药比传统抗癫痫药更有效,但许多研究已经证明它们的抗痫谱广,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和安已经证明它们的抗痫谱广,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和安全性较传统抗癫痫药好。
全性较传统抗癫痫药好n新型新型AEDs均表现为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加巴喷丁),血药浓度与均表现为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加巴喷丁),血药浓度与剂量呈正比;口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达峰时间较短;生物利用度高,剂量呈正比;口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达峰时间较短;生物利用度高,食物对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多无影响食物对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多无影响 托吡酯(TPM)n商品名妥泰,具有多重抗癫痫机制;商品名妥泰,具有多重抗癫痫机制;n主要经肾脏代谢(主要经肾脏代谢(80%););n原发原发/继发性全身强直继发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及单纯阵挛发作及单纯/复杂部分发作,对肌阵挛、婴复杂部分发作,对肌阵挛、婴儿痉挛症也有效;儿痉挛症也有效;n剂量:一般治疗剂量成人剂量:一般治疗剂量成人75-200mg,小剂量开始,小剂量开始 ,逐渐加量逐渐加量nTPM可使可使 PHT血药浓度升高,使血药浓度升高,使 VPA浓度降低,而浓度降低,而CBZ、、PB、、PHT及及VPA 均可降低均可降低TPM的浓度n加量过快、剂量过大时,不良反应较多,一般在加量过快、剂量过大时,不良反应较多,一般在4~~8周才能达到目标周才能达到目标剂量 n不良反应:认知功能减退不良反应:认知功能减退/食欲下降体重减轻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肾结石肾结石/找词困难找词困难/排汗障排汗障碍。
碍拉莫三嗪(LTG)n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减少钠内流,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减少钠内流, 增加神经元的稳定性;增加神经元的稳定性;同时抑制谷氨酸盐的释放;同时抑制谷氨酸盐的释放;n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的单药治疗简单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的单药治疗简单/复杂部分性发作、全身强直阵复杂部分性发作、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挛发作;2~~12岁岁 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癫痫的添加治疗;的添加治疗;n50mg/片,成人每日治疗量为片,成人每日治疗量为100~~200 mg;;n卡马西平增强卡马西平增强LTG代谢、丙戊酸钠降低;代谢、丙戊酸钠降低;n90%以上通过肾脏排泄%以上通过肾脏排泄 n突出的不良反应为皮疹,一般发生在起始用药的突出的不良反应为皮疹,一般发生在起始用药的4内,内, 多数较轻并具多数较轻并具有自限性,但少数严重者可发生有自限性,但少数严重者可发生Stevens—Johnson综合征,甚至进综合征,甚至进一步发展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一步发展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Lyeu综合征综合征)nLTG发生皮疹的危险因素为:发生皮疹的危险因素为:12岁以下少年儿童发生率相对高;起始岁以下少年儿童发生率相对高;起始剂量较高或增加剂量较快;和剂量较高或增加剂量较快;和VPA同时应用;过去曾发生药物疹。
同时应用;过去曾发生药物疹 奥卡西平(OXC)n卡马西平的酮基衍化物;卡马西平的酮基衍化物;n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阻滞剂;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阻滞剂;n成人以及成人以及5岁以上儿童;岁以上儿童;n单独治疗或辅助治疗原发性全面强直单独治疗或辅助治疗原发性全面强直- 阵挛发作和部分性发作,伴有阵挛发作和部分性发作,伴有或不伴有继发性全面性发作;或不伴有继发性全面性发作;n8-10 mg/kg/天,分天,分2次给药,成人有效药物剂量为每日次给药,成人有效药物剂量为每日900-1200mg n不需要监测血药浓度不需要监测血药浓度 ,,n最常报道的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痛、头晕、复视、恶心、呕吐和最常报道的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痛、头晕、复视、恶心、呕吐和疲劳;疲劳;n长期使用时低钠血症相对多见;长期使用时低钠血症相对多见;n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的交叉过敏反应率为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的交叉过敏反应率为25-30% 左乙拉西坦(LEV)nLEV化学结构与现有抗癫痫药物无相关性,抗癫痫作用的确切机制尚化学结构与现有抗癫痫药物无相关性,抗癫痫作用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不清楚; n不影响其他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其他不影响其他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其他AEDs也不影响也不影响LEV药代动药代动力学特性;力学特性; n成人及成人及 4岁以上儿童部分性发作的添加治疗,也用于单药治疗全面或岁以上儿童部分性发作的添加治疗,也用于单药治疗全面或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n起始治疗剂量为每次起始治疗剂量为每次500mg,每日,每日2次;可增加至每次次;可增加至每次1500mg,每,每日两次;日两次;n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乏力和头晕,常发生在治疗的开始阶段;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乏力和头晕,常发生在治疗的开始阶段;加巴喷丁n是是γ-氨基丁酸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其药理作用与现有的抗癫痫药不同;的衍生物,其药理作用与现有的抗癫痫药不同;n用于成人和用于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伴或不伴继发性全身发作的部分性发作的添岁以上儿童伴或不伴继发性全身发作的部分性发作的添加治疗;加治疗;n第一次睡前服第一次睡前服300mg。
以后每天增加以后每天增加300mg,维持剂量每日,维持剂量每日900-1800mg;;n不良反应反应较少;不良反应反应较少;n如出现胰腺炎的临床症状(持续性腹痛、恶心、反复呕吐),应立即如出现胰腺炎的临床症状(持续性腹痛、恶心、反复呕吐),应立即停用癫痫治疗总体策略n应根据患者的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经济条件选应根据患者的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经济条件选择治疗药物;择治疗药物;n开始治疗多于第二次发作后开始;开始治疗多于第二次发作后开始;n尽可能单药治疗尽可能单药治疗n两种药物单药足量足疗程治疗无效,考虑联合用药两种药物单药足量足疗程治疗无效,考虑联合用药新诊断癫痫患者初始药物选择特发性全面性癫痫首选药物一线药物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丙戊酸拉莫三嗪、托吡酯、左乙拉西坦失神发作丙戊酸/乙琥胺拉莫三嗪肌阵挛发作丙戊酸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强直发作或失张力发作丙戊酸拉莫三嗪联合用药VPA+LTG/TPM/LEV首选药物一线药物症状性部分性癫痫 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左乙拉西坦部分继发全面发作 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同上丙戊酸联合用药CBZ/OXC+TPA/LTG/LEV/VPA谢 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