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众传播领域的受众逆反心理研究.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3986076
  • 上传时间:2022-0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6.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众传播领域的受众逆反心理研究摘 要:本文从大众传播领域的视角,探讨了在心理学领域广泛常见 的心里逆反现象对逆反心理的概念、产生做了简单概括,并对传播领域 内逆反心理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做出了许多具体实例证 明最后,对如何防止受众逆反心理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关键词:大众传播;受众;逆反心理;类型;特点;产生原因一、逆反心理的产生及概念在我国传统心理学和早期的国外心理学研究中,一开始并无逆反心理 这个概念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尤其是大众传播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逆 反心理现象,由此,逆反心理也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对于逆反心理的概念,目前学界并无统一认识,但一般认为,逆反心 理表示这样一种心理结果,即支持采取一种行动,结果却说服对方采取相 反的行动[1]其中,《心理学名词》一书对逆反心理做了如下定义:〃逆 反心理(psychological inversion)是一种对抗外部控制措施,企图恢 复口由感的动机状态〃[2]《简明心理学辞典》对逆反心理的定义是:〃 逆反心理是用以描述一种青少年要求自主独立,对上一代产生反抗、不满 情绪的心理现象〃[3]在我国,〃逆反心理〃一词最早是李春波在1986年的一篇名为《人们 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中提出的,文章指出:〃当思想政 治工作对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有时便会产生厌烦、反感,出现态度 逆向的反应。

      〃[1]李春波的文章在当时对〃逆反心理〃所作的定义是一逆反 心理,或称逆向心理,是人们在受过去某种事物的刺激所积累起来的经验 的影响下,对某种事物产生的一种否定性的心理趋势和行为倾向在人众传播领域中,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指,受众在接触以及接受传播 的过程中,采取与传播者愿望相反的态度的一种倾向[4]二、受众逆反心理的类型及特征心理现象往往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部分组成与此相对应,大众传 播中逆反心理可分为认知层面的逆反心理、情感层面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层 面的逆反心理三种类型1、 认知层血的逆反心理认知是受众对传播者传播的事实判断或价值判断传播者持正面态度 宣传报道的,受众却持与之相反的态度;传播者宣传正面形象的,受众却 持反面评价的态度,都是认知层面逆反心理的表现2011年6月,四川会 理县政府网站在首页发布了《会理县高标准建设通乡公路》的新闻,文章 中所附照片显示,县长、副县长等领导站在公路旁,检查新建成的通乡公 路但是细心的受众却发现,照片好像是经过处理的PS照,照片中的人 物脚离地面很远,像悬浮在公路上空文章本意是赞扬县政府勤政爱民, 领导有方,乡村交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是來自各方的质疑却使事件向 相反的方向发展,受众将真实新闻当做了虚假新闻,将对领导人的正面宣 传进行了反血评价,这是受众逆反心理带来的结果。

      2、 情感层面的逆反心理 传播者在传播中所表现的情感,不仅未被受众所接受,而且激起了受 众的反感,就是情感层面的逆反心理传播者越是喜欢并加以表扬的事件, 受众却不断显示出厌恶和贬斥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的郭美美炫富事件、 女大学生炫富事件、宝马女炫富事件等等,都是在传递传播者一方对财富 的崇拜之情但这些却并没有引起广大受众的回应,而是引起了受众的反 感和厌恶3、行为层面的逆反心理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逆反行为最终有可能转化为行为层面的逆反 传播者越是希望受众采取某一种行为,受众却反其道而行之;反之,当传 播者劝说受众不耍采取某种行为时,受众却偏偏作出此种行为现实生活 中,媒介经常宣传毒品的危害,它残害人的身心,造成家破人广的后果, 但就是有些人,偏偏要去尝试,做出跟传播者的期盼相反的行为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形成受众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是情感成 分,主要表现为不满、抵触、对立等情绪此外,受众的逆反心理具有对 抗性的特征,当受众接触传播麻,与传播者和传播内容存在着较为显著的 心理失衡时,会形成心理对抗同时,受众的逆反心理会形成一种思维定 势,对后续相关和类似的传播行为产生影响三、受众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受众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传播学要素来分析,逆反 心理的产生是由传播者、传播内容和方式以及受传者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 的结果。

      1、传播者传播者是信息的采集者、制作者和发布者,受众对传播者有较高的期 待如果传播者为了金钱,为了利益去进行一些违背自身形象的传播活动, 受众就会对传播产生失望、反感的情绪,导致逆反心理产生原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临时工皆北佳,为了在节目中 报道一些重大新闻,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在并没有证据证明有人制作、出 售肉馅内掺纸的包了的情况下,找来几个人冒充食品店员工现场制作所谓 〃纸馅包子〃,用摆拍等形式炮制了一起〃纸馅包子〃事件这种违背社会规 范和道德而炮制虚假新闻的行为遭到了受众的批评和厌恶此外,近年来 不断有知名主持人卷入到代言虚假广告案中,其中,年过70的主持人赵 忠祥,就被中国商业联合会点名批评代言虚假广告这些内容虚假、格调 低下的违法广告,同样会引起受众的逆反心理2、传播内容和形式传播形式是传播内容的直接展示,直接影响到传播的效果,也直接影 响到受众对传播内容的接受程度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有着一种〃 求新〃心理,对报道内容和形式都希望能得到〃耳目一新〃的享受如果传 播者在传播时采取千篇一律的报道方式,或是报道的态度偏激,过于简单, 说教味过重,都会影响传播效果在我国,作为中国收视率较高的新闻类栏冃《新闻联播》,形成了长 期单一固定的报道模式,被广大电视观众戏称为〃前十分钟中国领导人很 忙,中间十分钟中国人民安居乐业,后十分钟世界人民水生火热〃。

      这种 传播方式必然使受众产生消极厌倦的态度,形成心理对抗 3、受 众心理特征受众的好奇心是激发受众视听新闻的重要心理因素,受众的逆反心理 也往往是此种好奇心驱使的结果当大众媒介对某些事物越是表示否定, 受众对之了解的欲望反而会越加强烈;相反,大众传媒对具有新闻价值的 事件沉默时,受众对它的注意力反而会增加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当某部电影或电视剧开拍的时候,剧组人员 总是保持神秘,对其中的内容并不做过多介绍正是这种沉默,才让受众 对此有了更多的关注,达到吸引受众目的的作用四、如何防止受众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在外界消极和不当引导下才出现的特殊心理现象,因此, 对受众进行科学的引导,受众的逆反心理就有可能克服从传播者一方来 看,加强传播者自身的素质和改善传播方式是防止受众逆反心理的重要措 施首先,要提高传播者自身的素质,加强媒介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培养 要让媒介工作者认识到,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组织,媒体要正直可信,要 提高自身的威信,树立良好的品格其次,传播的内容要全面、真实、客 观、公正,要忠实地报告新闻事实的发展过程,不传播不明白的新闻,更 不能蒙骗新闻受众此外,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加强全民的媒介素养教育,是防止受众 产生逆反心理的根本之道。

      只有这样,公众才会对事物采取一种科学、客 观、积极的认知态度和思维方式,从而避免偏激、固执的逆反心理的产生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逆反心理[BE/OL]. http ://baike・ baidu. com/view/54004. htm[2] 心理学名词[M].科学出版社,2007: 5&[3] 简明心理学辞典[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263.[4] 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新华出版社,1999: 300.[5] 张宏权,王方钊•浅谈大众传播受众的逆反心理[J] •新闻知识, 2011, (2)・[6] 程鹏•新闻受众的逆反心理浅析[J].新闻爱好者,2010, (2)・[7] 董秀成•论大众传播中的受众逆反心理[J]•当代传播,2007, (4).[8] 徐杰,侯志强•如何消除受众的逆反心理[J] •青年记者,2006, (22).作者简介:刘静楠(1989.6-),女,陕西咸阳人,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