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形文字的最后领地水书.doc
7页象形文字的最后领地——水书 本报记者 贵州民族报20041028 第 3 版 水书一一活着的象形文字周:水书,到底是什么的书?外界报道不少,界说不一,请你解说一下潘:水书,水族称为“泐睢” 、 “泐水” 泐的语义是文字、书籍;睢、水,是族称音译 的谐音水书,就是水族古文字、书籍的通称周:既然水书被称为古老的文字,请讲讲其古老之处何在?潘:从水族称水书为“泐睢” ,就是很好的见证泐、勒,在古汉语中相通,初指铭刻, 后转化为书写或文字古代的墓碑往往刻有“泐石铭祖恩”等字,一些老学究在书信末尾 署名之下“手泐” ,表示亲手所写现代汉语中, “泐”的语义早已消失水族发祥于古代 中原睢水流域,族称“睢”源于此;水书的称谓,以及水书中保留大量的中原古音,就是 母语遗存的重要见证周:不少学者称水书是古文字的活化石,难道真的是这样吗?潘:我看,这种比喻十分恰当水书既然与夏代陶片文字、殷商甲骨文、金文有内在 的联系,应当享此殊誉贵州著名史学家史继忠教授,在 2003 年出版的《触摸夜郎魂》书中指出:“水书一一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上,被称为‘文字幼儿’的是水书与纳西族的东巴 文水书是水族的古老文字,水语成为‘泐虽’ 。
……作为历史的活化石,水书提供了文字 起源的生动材料,从中可以了解到古老的造字方法,以及汉族与水族文化的交融过程 ”水书研究鼻祖岑家梧教授,以及张为纲教授研究认定:水书创制于西北,与甲骨文、 金文有姻缘关系,是殷商文化的遗存著名学者张公瑾教授,1997 年在《中国少数民族古籍论》中写道:“水族的水书上与上述这些土俗字又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图画象形字类似汉族甲骨 文的字,故人们推测起创制年代更早 ” “这种文字在文字学上的意义更加重要 ”2004 年 5 月 14 日,中国民族报头版头条刊载《水书源头可溯至夏代》的报道,或许 就是张教授推断的注脚活化石,常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年代十分久远的、或者濒临消亡的事物及文化事像水 书既然如此古老,用活化石作比喻相当贴切正因为其古,水书才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垂青水书,夏陶文甲骨文金文孰早?周:水书既然如此古老,那么甲骨文创制在先,还是水书创制在先?潘:这是个棘手的问题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那就是在甲骨文问世之前,水书早 已在水族社会流行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先生,在光绪二十五年,即 1899 年发现甲骨文,至 今不过 105 年水书中有不少字形与甲骨文相似、相同,决不能说水书是仿照甲骨文的产 物,更不是甲骨文发现之后才出现水书。
因为,明代就有水文字墓碑出现水学大师王品 魁先生研究认定,在宋代水书就基本定型传世为此,我认为水书和甲骨文、金文,都是 夏商文化圈中同一母体文化孕育出来的文化分支,难以断定谁先谁后的问题周:有学者研究认为“水书源头可溯至夏代” ,主要依据何在?难道水书创制年代真的 要比甲骨文还早几百年?你的看法如何?潘:周总编,您提出的问题太刁专或许不是我的水平所能解答得了但是,浅谈我 的初步认识中国民族报 5 月 14 日《水书源头可溯至夏代》报道,这消息的缘起,在 10 月 21 日刚刚在荔波召开的第七次水家学术研讨会上,蒙熙林副会长在《荔波中心组破译夏朝古都神秘符号记实》发言中作了详尽的介绍2003 年 12 月,贵州省档案局办公室主任 韩雯,将江苏收藏家凌先生请求从水书中帮助破译“北宋早期河南临汝窑八连瓣陶瓷注碗” 10 个文字符号的信件,发到荔波县档案馆此后,凌先生多次与荔波档案馆来信,并 寄出陶碗的照片荔波人大副主任潘永会也在网上下载 24 个夏代都城陶片文字符荔波档 案局局长姚炳烈,随即召集及蒙熙林等开会,决定请资深的几位水书先生以馆藏的水书为 基础,对夏陶进行辨认、释读全馆上下,为这件工作忙开。
最后,将释读的结果发出后, 困扰学术界近 40 余年的考古问题得到解决中国民族报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世人刮目看水书水书既然是夏商文化圈的 产物,与夏陶符号有联系是自然的水族古文字与夏代二里头陶文符号相通,那么水书当 属于夏代古文字的孓遗更多的物证,还有待于今后的发掘补充与丰富水书,为什么称为反书?何反之有?覃:水书,为什么有人称为“反书”?水书何反之有?潘:水书,却实有人称为“反书” 我收集的 500 余本水书中,就有近 10 本在封面直 书“反书”和“返书” 但并非是造反的书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确实让不少 水书先生蒙冤遭受批斗,使无数水书被焚水书何反有?水书的“反”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一些水文字的结构与汉字相反如:“丑、午、九、五”等字,某些字还可反 写、侧写、倒写甚至很多图案则以反为正二是,神本意识浓重,水书是与鬼神对话的书,和与人交流的书籍观念正相反创制 水书的初衷是:通鬼神,探玄机,与鬼神打交道,与鬼神对话,已实现“惊天地,泣鬼神” 三是,水族古文字固有的特征水族古文字,绝大多数的字属于表意方块字,与甲骨 文、金文形体相类似当时,中原各诸侯国的文字有差异这种固有的差异,就是水族古 文字的个性特征。
正因为存在这种差异,才出现秦王朝“车同轨,书同文”的改革其时, 水家先民已溶人百越族群之中四是,古代水族被压迫逆反精神的体现岑家梧教授认定:“水书是被压迫民族使用 的文字 ”水家先民可能与中原某个诸侯曾合作过,才出现“封于‘豕韦” ’ , “世伯夏商” , “其在武丁时者,为贞人之官” ,后来失利此其一;殷商亡国,而举族南迁的惨痛记忆 此其二;水书与水族历法密切相关,是一种历书式的原始宗教典籍古代,历法由国家统 管,不允许民间制历,违者要株灭九族水书肯定遭受剿灭此其三;秦朝统一中国之后, 发兵征服岭南,迫使水家先民举族进行第二次大迁徙宋代,大中祥符年间,中 央王朝对水族聚居的抚水州进行大肆剿灭,其中还押送 700 余人到汉族地区,以分解水家 的势力此其五;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对异类文化的水书曾经进行过剿灭此其六;水书 属于历志一类的宗教用书,与历法紧密相连古代制历由钦天监受命办理,严禁民间制历, 违者株连九族 这些残酷的重大历史事件,肯定给水家先民留下痛苦的烙印水书是水族原始宗教的 重大集成,珍贵的典籍,是民族精神的支柱,其中毫无疑问要反映这种压抑的心理情感 为什么秦征服岭南自将领称作“尉屠睢”?在姓名还不十分健全的秦代,是否以“睢”为主 要征剿对象?有的学者曾提出类似的疑问。
五是,水历月份与夏历错位水历的年终 12 月、新年正月,对应夏历的八月、九月水书,夏商诸多文化信息的积淀覃:水书与水族发祥地有何关系?潘:水书研究鼻祖、著名学者岑家梧教授 1942 年期间,到水族地区调查,发表《水书 与水家来源》 认定水书创制地点,正好与水族发祥地有密切关系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 水族发祥于河南东北部的睢水流域一代,以及临近的“豕韦”地区 “豕韦”相切,就是“水” ,谐“睢” 水族发祥地,正处于夏商文化圈之中水族古文字之所以与甲骨文、金 文,以及夏代都城二里头陶片文字符号有“亲缘关系” 、有相同、相似的字符,就是同一地 域文化基因孕育的结果覃:水书与水族语言有什么关系?潘:水书和水族的语言,尤其是水族的古语有密切的关联水书发展大大地滞后于水 语,中原的不少古音在口传心授中保留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一种语言而壮、布依、侗等民族的语言的 声母只有 22 一 3O 个,韵母有 55 一 80 个,而水语的声母有 55 一 71 个,韵母有 55 一 77 个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水语研究专家曾晓渝教授,在《汉语水语关系词研究》一书指 出:“水语保留了中原的大量古音。
”从语言发生学来看,水语汉语同源这是从水汉 3500 个单词中进行比照研究得出的结论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冯英博士的语言研究著作中, 也得出相同的结论覃:水族古文字体系的字数有多少?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如何?潘:水族古文字自称体系,其字数,目前尚难以准确统计三都县网站说水书有 200 多个单字1985 年,我参加编写《水族简史》 、 《水族文学史》 时,我们认定水书有 400 多个单字今年我们撰写《中国水族文化研究》一书,认定水书 字数有 500 余个潘一志老先生在《水族社会历史资料稿》中说,清代发现有很古的水文字从 1986 年 以来,我一直寻找跑了独山、丹寨、三都、都匀等地偏僻的水家村寨直到今年,才终 于搜集到十分奇特的水书抄本,从未见过的水族古文字竟有 200 来个为此,我著编的并 已发稿到民族出版社的《水族古文字汇编》书稿,只好请求出版社暂停发排如果,有条 件把三都、荔波,以及省州收藏的水书看完,水书的字数大致就有更加准确的数字目前,认定水书有单字 800 来个,异体字有 1400 个左右,总字数为 2000 多个另外, 还有一些属于段落表意的图画文字这种提法或许更切合实际一些水书,端节、水历、 底蕴藏其中周:10 月 25 日,由贵州省文化厅、民宗局、旅游局、体育局、贵州电视台、黔南州 政府、三都县委、县政府联合召开的《中国·贵州三都水族端节新闻发布会》 ,为什么把水 族端节作为亮点宣传?难道也跟水书有关吗?潘:是的,端节,是名副其实的“过年” ,是古代部落在谷熟时节举行的庆典遗风,是 古代中原年节的遗韵。
端节是水族辞旧迎新、庚贺丰收、祭祀祖先、聚会亲友的年节我们从汉字的“年”字说开去 “年”的本义, 《说文解字》解释为:“谷熟也 ”谷熟 举行的庆典为过年古汉语称新年正月为端月,端月的第一天为端日,这是新年的开端之 意这些,在现代汉语中,其本义已消失礼失而求于诸野水历和端节保留了其真谛端节,在水族的历法年终 12 月、岁首正月阶段来过,对应阴历八月、九月,正是谷熟 时节过端之日子,水族称为端月、端日全中国只有水族的历法、端节,准确诠释“年” 的本义这一切,说明水历、端节与中原文化的密切关系及其悠久的历史端节是古老的节日,悠久的节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节日它与水族发祥地在中原 有关,与水书、水族历法有关,与汉字的“年”有关三都县之所以将端节作为亮点推出,就是让人们领略古代中原的部落庆典的遗风周:据说,端节分为 7 批来过,历时 60 余天,是否属实?原因何在?潘:端节是按地域、血缘氏族来分批、分期过节,是古代部落联盟庆典的遗风端节 古代分 9 批,现在还保留 7 批第一批端节,在水历年底 12 月的第一个亥日,由传说中老 大哥的都匀套头地区过头批然后以次轮到水东、拉佑,廷牌、恒丰,塘州,三洞,牛场, 兰岭。
为此,民间有“同水族,套头先吃” , ”同辛苦,兰岭关尾”之说正常年成,首尾两批端节间隔 60 余天,在水历新年 2 月结束如果逢上闰年,或者是都匀端逢上癸亥日, 还要调整过节时间,端节历时则达 70 余天端节批次繁多,历时漫长,是世界上最长的年 节由于过端节的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历时漫长、特色浓厚,因此习惯把端节称为水族 代表性的节日端节批次多、时间长的特点,反映水族先民颠沛流离,疲于奔命迁徙;水 族由很多氏族、部族、部落组成;水族社会发展不充分,缺乏政权领导等诸多的历史事实 随着历史的发展,水族的端节会逐步统一,水族众多的年节会趋于统一周:除了端节之外,难道水族还有其他的年节吗?潘:水族的年节共有 6 个一一端节、额节、卯节、春节、苏宁喜节、七月半节等,是 世界上年节最多的民族这些年节原来是互相不重叠、交混过节,现当代出现嬗变,少数 地区已重叠、交混过节额节,主要流行于荔波,过节形式与端节相同,只是没有赛马活 动在三都县普安、丹寨县、榕江县的水族散居地区,尽管水语已消失,大多依旧保留端 节习俗和鱼瓜素席祭祖的传统,依旧使用水书,把水书当作祖传宝贝珍藏周:水历新年的第一个端节,为什么要先由廷牌、恒丰过节?原因何在? 潘:那是古代政治、政权及过节人数众多的原因。
贞观三年(公元 629),唐王朝在水族 地区设置应州,下领五县,其中有婆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