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拟咏怀二十七首详解.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自***
  • 文档编号:80931350
  • 上传时间:2019-02-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0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生于公元513年(梁武帝天监十二年),卒于公元581年(隋文帝开皇元年)他早年出入梁朝宫廷,善作宫体诗,风格华艳梁元帝时出使西魏,粱亡后被强留北方,因为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先后得到西魏和北周的优待,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议同三司他虽居高位,内心却颇矛盾,在作品中表现出浓厚的乡关之思和羁宦北国的悲愤之情,风格也变得苍劲沉郁,和前期有显著不同他的作品时有用典堆砌和隐晦的缺点,但总的说来,庾信的诗,初步融合南北诗风,他是南北朝最后的一个优秀诗人,也是唐诗的先驱其艺术成就集六朝之大成,对唐代诗赋的发展产生颇大的影响有《庾子山集》《拟咏怀》共二十七首,大都为叙述丧乱,感叹身世之作此处选五首其四(楚材称晋用)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惟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楚国的人材被晋国重用,秦国的臣子戴上了赵国君王的桂冠毁坏了离宫才迎接子产入晋,羁旅的陈完被齐国优礼接待这两句是说自已在北方受到北周诸帝的重视和优待黎侯寄寓在卫国不是自己的安居之地,重耳想要安居在齐国偏偏不能安居上二句是说自己被留于北方是出于不得已孔子因为要远离鲁国而悲伤拭泪(以孔子去鲁比喻自己远离父母之邦),韩国被秦所破,张良想起自已的先人是韩国五代的宰相,因而以全部家财求客刺杀秦王。

      庾信与其父肩吾均曾仕梁,深念旧恩,故以张良五世相韩为比只有那阮籍驾着车子走路,遇到没有路径可通就痛哭而返,才知道我的处境的艰难分析:本诗叙写流落异域,思念乡国的悲愤感情通篇用典,目的是借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说明自已远离父母之邦的梁朝而被羁留在北方做官,实在不是自己的本意,而是无可奈何,他对于有恩于他的梁主是耿耿不忘的本诗典故注释如下:楚材句,《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秦臣句,《后汉书·舆服志》“武冠谓之赵惠文冠,秦灭赵,以其君冠赐近臣离宫句,离宫即行宫;子产,春秋时郑大夫,曾佐郑伯至晋国,因不被晋侯及时接见,尽毁离宫之垣而入晋侯因此知过,厚礼郑伯羁旅句,春秋时陈公子完奔齐,齐侯使之为卿,他自称羁旅之臣,不肯接受寓卫句,《诗经·邶风·式微》篇序:“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毛传:“黎侯为狄人所逐,弃其国而寄于卫卫处之以二邑,因安之可以归而不归,故其臣劝之安齐句,重耳出亡至齐,桓公以女齐姜妻之,有安居之意重耳部下认为不可,设计使重耳离齐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悲去鲁,《韩诗外传》:“孔子去鲁,迟迟乎其行也相韩,《史记·留侯世家》:“韩破,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索隐》:“谓大父及父相韩五王,故云五世穷途恸,《韩氏春秋》:“阮籍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其六(畴昔国士遇)畴昔国士遇,生平知己恩直言珠可吐,宁知炭欲吞!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悲伤刘孺子,凄沧史皇孙无因同武骑,归守灞陵园过去在梁朝受到国士的待遇,这是我平生以来所受的知己之恩自已本意认为可以像大蛇含珠报答隋侯那样极答梁朝,哪里知道事情发生了变化,现在自已的处境和心情有些像豫让那样了昔日梁主对自已的礼遇:顾遇之恩,重于尺璧;重视实践自已的诺言而轻视千金的财产可悲的是梁敬帝也像刘孺子和史皇孙一样有着凄惨的遭遇本来自己是梁朝的文学之臣,像司马相如做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一样得到重用,却不能回到故乡去看守梁帝的坟墓本诗写梁朝对自已有知遇之恩而不能报答的苦闷运用典故较多,如“珠可吐”: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见《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炭欲吞”:战国时晋人豫让,初事范氏、中行氏,因不得重视而离去,后改事智伯,智伯以国士待之及智伯为赵襄子所灭,豫让欲为之报仇,变姓名为刑人,漆身为癞,吞炭为哑,以变其状貌行刺不成,为襄子所执襄子责问他为什么范氏、中行氏为智伯所灭,你不为报仇,而智伯死了,你却坚决要为他报仇?豫让回答说,智伯以国士待我,所以我以国士的行为报答他。

      千金诺”:汉代季布重视实践诺言,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见《史记·季布列传》)“刘孺子”:汉宣帝玄孙刘婴,二岁时被王莽立为帝,号曰孺子不久王莽篡位自立,废婴为安定公诗人在这里用孺子的故事表示对梁敬帝的哀悼敬帝逊位于陈,陈以为江阴王,死于外邸史皇孙”:汉武帝的孙子,因为巫蛊之事 与其父 戾太子、母 史良悌、妻王夫人同遇害诗人用史皇孙的事对于梁室子孙受到杀戮表示哀悼灞陵园”:汉文帝陵园司马相如在汉景帝时曾为武骑常侍;在武帝时为孝文园令诗人的意思是,自已本来是梁朝的文学之臣,却不能去看守梁帝的坟墓诗人用如许典故,其目的在于说明自已本来有报恩之想,却因客观环境所迫而不能报恩,因而心里非常遗憾,使得这首诗有了很强的感染力其七(榆关断音信)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榆关断绝了音信,汉朝的使者再也不会经过这里一听到胡笳、羌笛等异域音乐,就好像听到了“落泪曲”和“断肠歌”胡笳”、“羌笛”,暗用李陵《答苏武书》的典故:“胡笳互动,牧马悲呜,吟啸成群,悲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听见胡地音乐,非但不能赏心悦耳,反而使人断肠落泪。

      因思念故国故君,纤细的腰身已消减得好像一束素绢;因永远别离,悲痛的泪水长流,以致哭坏了眼睛由于内心离恨不止,悲伤过度,以致青春红颜很快就衰老了纤腰、红颜,都是以男女喻君臣;诗人自喻为红颜女子又“纤腰”,暗用“昭君出塞”之典,庾信乐府诗中有二首写其事,《王昭君》云:“围腰无一尺,垂泪有千行《昭君辞应诏》云:“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横波,指眼睛,典出傅毅《舞赋》:“目流涕而横波我想要南归故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平大海,被河水隔断的华、岳两山重合为一那样不能实现本篇写诗人远在异国怀念故国故君的思想感情此诗塑造了一个为乡国离恨折磨而消瘦憔悴、悲痛欲绝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栩栩如生感情强烈激楚而又悲回婉转,风格苍凉老成而又清新绮丽,诚所谓“绮而有质,艳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升庵诗话》)又通篇对仗匀称工整;用典除末尾两句是明典(“精卫填海”和《水经注·河水》典故,前者见陶渊明诗,后者如下:“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蹋,开而为两外,其余用李陵、昭君两事都属暗典,确如沈德潜《古诗源》所评:“造句能新,使事无迹且用典又兼比喻,以古喻今,以男女喻君臣,以神话喻俗事,丰富多采,顺手掂来,无不自然贴切。

      少陵诗云:“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又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戏为六绝句》)这实在并非溢美其十一(摇落秋为气)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啼哭湘水竹,哭坏杞梁城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秋天的气节使草木摇落,使人心里感到凄凉而多怨愤之情相传舜死于苍梧,他的两个妃子自沉湘水,望苍梧而哭,泪洒竹上,尽成斑痕;齐国的大夫杞梁战死,其妻悲伤无依,放声痛哭,杞城为之崩坏梁朝被西魏围攻,尽管经过激烈的战争,国家还是灭亡了早上长虹映照着军垒,晚上有长星落在营房天亡,《史记 项羽本纪》中项羽对乌江亭长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意思是灭亡是由于天意此处指梁元帝承圣三年,西魏遣于谨率兵攻江陵,元帝出降而被杀的事情日蹙,《诗经 大雅 召 》:“今也蹙国百里意思是国家领土一天比一天缩小愤”和“愁”都是形容当时战争的气氛直虹句,古代认为长虹映照军垒是兵败的征象长星句,诸葛亮最后一次伐魏时驻军五丈原临死时有长星赤而芒角,流落营中据说这是上将死亡的征兆当时在江陵防守战中,梁朝大将胡僧佑中流矢而死梁朝之不振而终致江陵的败亡,西魏围江陵有如汉围项羽于垓下。

      眼前有一杯酒就借酒销愁吧,谁能计较死后的名誉呢!本篇悼念梁朝遭兵败而致覆灭的悲剧全用典故隐喻史实,展现了江陵沦陷时血流遍地、哭声振野的悲惨景象尽管西魏攻梁时,庾信已被羁留在长安,没有目睹当时的场面,然而他本人一生的不幸正是由于这次变乱所致,又亲眼有到梁朝臣民被掳到长安沦为奴婢的情景,因而他还是能以悲痛的感情,记下这段真实的历史,创作出这首珍贵的史诗 其十七(日晚荒城上)本篇作年及背景历来注家未详今细考史实,北周与南朝水战失利,莫过于公元567年的沌口(今湖北汉阳西南)大战时陈朝湘州刺史华皎叛投江陵后梁萧岿,并遣使潜引周兵来援;陈朝派大军十余万会讨华皎,后梁亦派兵二万接应叛军九月,陈军与周、梁、华三方联军会战于沌口结果联军大败:华皎单舸逃走,部将40余人伏诛;北周水师败退江陵,其陆路元定所率一军孤立无援,逃至巴陵被陈水军围歼,元定和梁将李广均被俘陈军大将程灵洗乘胜追击至北周沔州,破城活捉其刺史裴宽本诗反映了此段史实日晚荒城上,苍凉余落晖都护楼兰返,将军疏勒归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闻道楼船战,今年不解围边塞荒凉的城堡,一片苍莽辽阔的原野,淡烟暮霭,残阳如血。

      都护远征楼兰凯旋而返,将军也从疏勒城解围而归将士们不辞劳苦,风尘仆仆从塞外归来,马未卸鞍,人未解甲,身上还带着边关战场上的征战气息楼兰、疏勒,皆汉代西域国名;西汉昭帝时,楼兰数反,傅介子奉命出使其国,剌杀楼兰王而返;东汉明帝时耿恭坚守疏勒城,数败匈奴进攻,城中粮尽,只余数十人仍坚守不降,终为汉军迎归云层叠起,平铺天穹,宛如凝固不动的兵阵;秋天的蓬草遇风则拔地飞旋听说在江南水战中, 由于南朝有高大的战舰作战,今年还是没有解围这首诗结构十分别致:本来北周将军们征服异域全胜而归的场面,是在沌口大战前几年陆续发生的,而诗人却把这些时空分散的事件集中于一时;从出征南朝到“楼船”“不解围”,也有一个较大的时间过程和空间距离,但诗人却用“闻道”一转,巧妙地缩短了时空距离,从而将凯旋归来--远征南朝--陷入重围这时空迥异的三部曲,一脉贯穿起来其次是多用典故和比喻,诗意十分隐微含蓄楼兰”、“疏勒”皆用典,“阵云”、“秋蓬”皆隐喻再次,此诗意境雄浑阔大,风格苍凉沉郁,尤其是每联平仄多合律句,除首尾联外,余皆对仗精工,实开唐代五言排律之先河《寄王琳》写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他与王琳之间的深厚友谊王琳字子珩,为梁朝大将,江南被围时,琳由广州率兵赴援,未至而江陵隔落。

      后移军东下,欲讨伐篡梁的陈霸先,兵败被杀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自己被留在长安,与江南道路相隔遥远,从金陵来的使者也很少忽然有千行眼泪滚滚流下,为的是接到了从万里之遥送来的王琳的书信这首诗虽只有短短的四句,却凝聚着收到故国旧友来信时心头涌出的万千感慨诗句对仗工整却很自然,强烈的激情使得千行泪水直泻而下,将琢句的痕迹冲刷一净,构成了深挚动人的艺术境界华海国平)《重别周尚书》共二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写自己被留北方的凄凉心情和对故国的忆念周尚书名弘正,曾于陈文帝天嘉元年奉使至北周,南归时庾信以诗赠别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由南入北之人,正像走出万里关塞之外,没有一个人能够回来只有那河边的大雁,秋天来了就向南方飞去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诗中所展示的眼前景物,虽是简笔勾勒,却境界寥廓,涵意深邃尤其是那高飞的大雁,既是对周弘正特殊身份的贴切比喻,又寄托着诗人的羡慕之情,而它在万里阳关大道的背景衬托下,又升华为自由的象征诗境的高度提炼,使这首小诗的容量超出了诗人送别故人的本意,如果用它来形容历史上各个分崩时期的人们被阻隔的心理状态,也是完全适宜的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露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