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节歧义现象分析.doc
7页1 第十节 歧义现象分析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片断(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以表示两种或两 种以上不同的意义歧义又叫做“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 形成歧义的原因是语言结构有限,语义无穷,用有限的结构表现无穷的意思, 不能不产生同一结构表达多种语义内容的现象,即结构有多义性深入了解歧 义类型、造成歧义的原因和分化歧义的方法,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汉语句法结构 复杂性、精细性的认识,同时,对掌握句法结构的分析方法也很有帮助 一、歧义类型汉语里的歧义现象种类繁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按照歧义现象 存在的方式,有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口头歧义主要是由同音词造成的◎她有点骄气/娇气 ◎你期中/期终考试考得怎么样? ◎ 岸边停着一艘游船/油船/邮船◎生产的产品全部/全不合格◎我在/再思考一个问题书面歧义比较复杂从歧义所由产生的根源来分析,书面歧义首先可以分 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词汇歧义主要是由词的多义性而引起的◎他一天不吃饭(米饭/粮食)都不行◎他一直(笔直/不停地)向大海走去 ◎他累死(死/极)了 ◎借你十块钱 (借出/借入)组合歧义是在句法组合中产生的歧义,它又可以分为语法组合歧义和语义 组合歧义两种,每一种都包含若干更小的类型。
一)语法组合歧义 1、词类不同 他原来(名/副)是个教师 他跟(连/介)我到北京去过 2、词和短语同形 他要炒菜(名词,炒的菜/动宾,炒那个菜)存粮(名词,指“储存的粮食”/述宾,指“储存粮食” )多一点好 3结构关系不同 述宾关系或偏正关系 红烧鲤鱼 流通商品 ◎复印材料 偏正关系或联合关系 学生家长 医院食堂 ◎奶油面包 同位关系或偏正关系 我们超市 你们工厂述宾关系或述补关系 想起来 说下去偏正关系或主谓关系 经济困难 思维科学(这类也涉及词性的不同,是 偏正关系时, “科学”是名词,是主谓关系时,科学”是形容词)4结构层次不同新/职工宿舍 新职工/宿舍 2中东/石油价格 中东石油/价格 每个/上级机关的同志 每个上级机关的/同志 结构层次的不同往往也伴随着结构关系的不同放大/一点(动宾) 放/大一点(动补) (大/一点;动宾) 部分/被侵占的国家 部分被侵占的/国家 (部分被侵占;主谓)送/中国图书 送/中国/图书 (双宾)重要的/书籍和手稿 重要的书籍/和手稿 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关系不同有时也涉及到词性不同的问题。
没有/买票的(动词) 没有买票/的(副词)使用层次分析法有助于了解大部分(3、4两种)歧义结构二)语义组合歧义1、语义关系不同⑴ 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不同连自己人都看不到(施事/受事) (连弟弟都不认识;连牡丹都不认识— —单义)大衣裹得严严的(受事/工具) 修路(受事/结果) 汽车运走了 (汽车:受事/工具)⑵ 名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不同诗人的风度 ◎稻草人的画儿 ◎小熊猫的杯子 (领属或性质)2、语义指向不同他在车厢上贴标语(他在飞机上看海单义, “海”肯定不在飞机上)他十二岁就一米五 歧义还有一种类型,即由于语境而引起的歧义语言本身没有歧义,但在 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可能使别人产生不同的理解,因而产生了歧义例如(三国 演义)第四回,曹操刺杀董卓不成,被迫逃到成皋后,与陈宫一起准备投宿吕伯 奢处热情的伯奢准备沽酒杀猪款待,而多疑的曹操却乘伯奢沽酒时潜入草堂 后窃听,只听得一句;“缚而杀之,何如?”便以为是指自己,于是“拔剑直人, 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及至“搜之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 ,才 知是误杀好人又如一个小贩在极力推销他的苹果,并宣称这是“进口”的, 结果大家吃了后发现并没有什么特别,去责问这个小贩,他居然回答:“苹果 不都是进口的嘛。
”让大家哭笑不得他就是利用“进口”的多义,而故意误导 这种误会,生活中有,书面上也有这种事实说明,语言本身没有歧义,客观上也可能造成歧义——是在语境 中产生的歧义 二、歧义格式 歧义结构在形式上表现为一定的词类序列,我们把能够产生歧义的词类序 列叫做歧义格式 如果我们能够找出各种歧义格式,并弄清产生歧义的条件, 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形式入手去把 握各种歧义现象,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 上都是很有意义的一)名+名这一格式可能是述宾关系,也可能是偏正关系产生歧义的条件是:第一, 动词是及物动词 ,能够支配名词;第二,动词能够修饰名词3进口彩电 代理厂长 学习文件 (有歧义) 生产彩电 收集材料 学习英语 (述宾)(及物动词,支配名词)建设高潮 工作环境 学习园地 (偏正) (动词修饰名词)(二)名1+名2这一格式的歧义或为联合关系,或为偏正关系产生歧义的条件是:第一, “名 1”与“名 2”并列,它们是表示同一义类的事物;第二, “名1”可以修饰“名2”生物历史 奶油面包(有歧义) 语文数学 工人农民 (联合) (并列)教工宿舍 木头桌子 (偏正) (名1修饰名2)(三)动+名1+的+名2这一格式的歧义或为述宾关系,或为偏正关系。
产生歧义的条件是:第一, “动”是及物动 词,既能支配“名 1”,也能支配“名 2”;第二, “动+名 1”能修饰 “名 2”撞倒/弟弟的自行车 撞倒弟弟的/自行车 告别母校的学生(歧义) 撞倒/路边的自行车 检查大楼的电梯 (述宾) (支配名2)撞倒柱子的/自行车 学习英语的条件 (偏正) (支配名1)(四)数量+名1+名2 这一格式由于结构层次不同而产生歧义,句法结构都是偏正关系产生歧 义的条件是:第一 , “数量”既能修饰“名 1”,也能修饰“名 2”;第二, “名 1”能修 饰“名 2”两个/学校的领导 两个学校的/领导 一个学生的建议(歧义) 两所学校的/领导 一位学生的建议(数量+名/名) (修饰名1)两位/学校的领导 一项学生的建议(数量/名+名) (修饰名2)(五)动+了+数量+的+名这一格式所产生的歧义比较复杂,产生歧义的条件是:第一, “数量”中的 “量”应表示时 量, “数量”能说明“动”的时间长度;第二, “数量”能限制“名”运了/一年的煤 运了一年的/煤 砍了两个星期的柴(歧义)生活了二十年的/夫妻 花费了五年的工夫(偏正)跳了/十年的舞 走了三个小时的路(述宾)(六)动+形+名 这一格式的歧义在于“形容词”的结合情况,产生皮义的条件是:第一, “形” 能补充说 明“动”的结果;第二“形”能修饰“名”。
放大/照片 放/大照片 写好文章增大/音量 查清问题 (述(述补)宾) 穿/大棉袄 买新教材 (述宾(偏正) )(七)名1+和+名2+的+名3这一格式产生歧义,或为偏正关系,或为联合关系,产生歧义的条件:第 一, “名 1”能与 “名 2”并列;第二, “名 1”能与“名 2+的+名3”并列要满足这两 个条件, “名 1”、 “ 名 2”、 “名 3”应是表示同一义类的名词自行车和/汽车的零件 自行车和汽车的/零件 哥哥和姐姐的朋友哥哥和姐姐的/房间 安徽和江苏的农产品(偏正)哥哥和/远房的姐姐 安徽和东边的江苏 (联合)(八)名1/形+名2+名34这一格式的歧义在于句法结构的层次不同,产生歧义的条件是:第一, “名 1(或形)”可以 修饰“名2”和“名 3”;第二, “名2”可以修饰“名 3”非洲/语言研究 非洲语言/研究 朝鲜战争小说小说/故事情节 大敞蓬汽车 (名或形/名+名)地名语源/词典 老教师福利 (名或形+名/名)(九)关于/对+名1+的+名2这一格式的歧义,或为介宾关系,或为偏正关系,产生歧义的条件是:第一, “关于/对” 可以跟名1构成介宾关系;第二, “关于/对”可以跟“名 1+的+旬2”构 成介宾关系。
关于战争的/理论 关于/战争的理论 对小陈的意见关于道德的/杂文 对商品的意见(偏正) 关于鲁迅的原名 对小陈的父亲(介宾)(十)名1+在·名2·上+动+名3这一格式因语义指向不同而产生歧义,产生歧义的条件是:第一, “名 1”是 “动”的施事 , “名 3”是“动”的受事;第二, “名 2”是处所词, “名2上”可以是“动+ 名3”动作发 出以后“名3”存在的处所,也可以仅仅是一个静态的位置, “名 3”存 在于什么地方不清楚 赵军在桥上画画儿 弟弟在火车上贴海报我在家里写字 妈妈在飞机上看长江(名2语义指向名1)我在轮胎里打气 赵军在鼻孔里滴药(名2语义指向名3)(十一)名+不/没/没有+动这一格式因语义关系不同而产生歧义, “名”是施事或受事产生歧义的条件 是:第一, “ 名”是表示人或动物的名词;第二, “动”是及物动词,表示的动作既 能由“名”发出,又 能支配“名”鸡不吃了 小王没找到孩子不吃了 小王没有来(名’是施事)烤鸭不吃了 鞋子没找到(名”是受事)(十二)连+名+也/都+不/没有+动这一格式因语义关系不同而产生歧义:“名”是施事或受事。
产生歧义的条 件跟(十一)格式 相同连厂长也不认识 连门卫都没看见连厂长都没出席 连王老师都不会(名”是施事)连荔枝都不认识 连茶都没喝(名”是受事)(十三)动+的+是+名这一格式因语义关系不同而产生歧义:“名”是施事或受事产生歧义的条 件跟(十一)格式 相同 反对的是他 开刀的是他父亲发明的是一位年轻人 晕倒的是他父亲(名”是施事)关心的是房子 购买的是笔记本(名”是受事) 歧义在理解上有难易程度的区别有些歧义现象很明显,有些歧义现象则 不易察觉对于前者,可以说歧义难度小;对于后者,可以说歧义难度大 歧义难度的大小与各种解释的相对频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歧义所具有的不 同解释的频率越接近,歧义难度就越小,也就越容易被察觉;相反,歧义难度 就大,就越不容易被发现◎“咬死了猎人的狗”可以有两种解释……这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