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对药品的不良反应以及预防措施.doc
3页参考资料:浅析老年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由于老年人的各项生理功能都逐渐走向衰败,老年人患病范围广,发病程度高,对药物的排斥反应也高只有通过正确的医疗指导和积极的预防措施才能做到,在合理用药的同时,降低老年人药物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因此而产生的死亡率我过社会人口不断向老龄化推进,导致老年患者越来越多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恶化,老年人患病的种类也比上一个年代激增,相应的,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疾病的药品也越来越多老年人对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老年人本身学习能力差,不可能会懂得这些所以只能靠广大医务工作者来学习了解,减小老年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同一类药物,老年人比起年轻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 3 倍多为了做到合理给老年患者用药,必须熟悉掌握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措施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常见且严重的不良反应分为 9 个类型1 肝肾功能异常大多数药物都是由肝脏代谢肾脏排泄,由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均处于衰退状态,尤其是肝肾功能的减退,导致机体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等功能减退,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在体内蓄积,增加了肝脏及肾脏的负担,从而引起肝肾细胞损伤,肝肾功能异常,如:抗结核药(异烟肼) 、对乙酰氨基酚、抗真菌药(氟康唑)、化疗药及免疫抑制剂( 氨甲蝶呤) 、口服降糖药(曲格列酮)、氨基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等。
2 心律失常有些药物应用上选择剂量不当或伴有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可出现心律失常,如:洋地黄、吗啡、麻黄碱、阿托品、心得安、奎尼丁等3 体位性低血压服用血管扩张药、降压药、利尿药等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如:硝普钠、卡托普利、胍乙啶、哌唑嗪、氢氯噻嗪、氯丙嗪等4 尿潴留服用抗帕金森病药、双环类抗抑郁药、M 受体阻断药等易发生尿潴留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患者更易诱发5 耳毒性有些药物有耳神经毒性,如:氨基苷类抗生素、氯霉素、呋塞米等6 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危害严重,死亡率极高,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噻肟钠等7 重症药疹及过敏性紫癜参考资料:可引起周身弥慢性的充血、淤血、皮疹及过敏性紫癜,如: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异烟肼、磺胺药等8 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如:氯霉素、干扰素、抗癌药等 9 精神神经症状易引发神经衰弱、共济失调、失眠健忘、幻觉、抑郁或躁狂,如:阿托品、东莨菪碱、利眠灵、糖皮质子激素类、金刚烷胺、利血平、氯霉素、异烟肼等2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多发:老年人细胞中含水量减小,身体机能也逐渐衰退,抵抗力差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1 合理选用药物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选择疗效肯定、最小有效剂量的药物。
60 岁以上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为成年人的 3/4,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应当是成年人剂量的 1/2 或 3/4 作为起始剂量为慎重起见,对老年人的用药最好从小剂量开始,如果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则可以更准确地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用药剂量多种慢性病综合治疗时,用药品种应少而精,一般不超过 5 种尽管老年人患病时可并发多种病症,但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用药一般先服用急重病症的治疗药物,待病情基本控制后,再适当兼顾治疗其他方面疾病的药物2 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各器官的功能状况,结合其所患疾病的种类,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3 严格控制预防用药掌握预防用药指征,切忌随意滥用药物4 提高用药依从性老年人一般都健忘,常常忘了服药或不按时服药,为防止这一情况,老年人应当在家属、亲友的协助和监护下用药按医嘱服药是提高疗效和避免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医护人员应做好用药随访工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药物种类5 纠正用药误区有些老人凭借自己“久病成医” 的经验,不经确诊就随便用药或加大用药剂量,这种做法对体质较差或患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尤为危险还有的老年人听信广告用药,迷信名、贵、新药或保健品等,这些都是不恰当的用药。
参考资料:6 控制嗜好和饮食老年人要用期间应该严格控制对烟、酒、糖的嗜好,以上都有可能对药物的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医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药品说明书的饮食禁忌,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使药物发挥最好的疗效7 心理干预任何患者,包括老年人,精神状态和自身免疫力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心里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回影响药物的疗效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