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呈缴本制度.docx
24页呈缴本制度 篇一:江苏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 江苏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知识、信息和文化的需求,维护公共图书馆和读者的合法权益,依据法律、法规及国家现行政策,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图书馆,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文化与社会教育机构 公共图书馆包括省、市、县、乡镇图书馆(室) 本办法所称的文献信息,是指纸质、声像、胶片、电子、网络等一切载体形式的知识或者信息的记录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领导,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将公共图书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投入 省人民政府对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事业给予扶持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以下简称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其他各类图书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人事、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物价、税务、通信、公安、消防、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保障和支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第五条 对向公共图书馆捐赠文献、设备、资金以及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捐赠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减税、免税的优惠待遇 第二章 设立、变更与撤销 第六条 公共图书馆按照本省行政区划分级设置县(区)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地区人口分布情况、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设立公共图书馆,优先安排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公共图书馆是所在地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中心 设区的市、有条件的县应当同时设立少年儿童图书馆 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兴办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室)其业务工作纳入全省公共图书馆体系,接受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门的管理 第七条 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是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全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中心、全省公共图书馆系统网络管理中心与业务协作协调中心受省文化行政部门委托组织全省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实施对全省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全省图书馆学及 相关学科的研究,组织指导全省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及服务。
第八条 公共图书馆的变更和撤销,应当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文化行政部门备案公共图书馆不得转让 因城乡建设确需征用或者拆除公共图书馆,以及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必须征得上一级文化行政部门同意,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经批准拆除公共图书馆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择地重建迁建工作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者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一般不得小于公共图书馆的原有规模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迁建的单位负责 第三章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第九条 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共建共享的原则,以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为依托,逐步建成全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 第十条 公共图书馆享有自主采购权公共图书馆应当科学合理地确定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方针,做好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等文献资料的收藏工作 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对地方文献的征集,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体系 省、市、县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总量应当依据服务人口数量达到国家《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上限,区域人均藏书量一般不应低于 册;5万人口以下的,人均藏书量不应少于1册。
乡镇图书馆(室)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逐年增加藏书总量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购置费,保证公共图书馆年入藏文献资料逐年增长其中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年入藏文献资料应当分别不低于当年全国新版图书品种总数的25%、10%、2%;乡镇图书馆(室)一般不少于1000册(件) 第十二条 公共图书馆对新入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应当按照国家公布的标准及技术规范,及时进行加工整序,提供读者使用其中: (一)报纸在收到的当天投入借阅; (二)期刊自收到之日起3日内投入借阅; (三)其他出版物自收到之日起20日内投入借阅 第十三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做好文献信息资源的保护工作,配备保温、隔热、防水、防潮、防尘、防有害气体、防阳光直射和紫外线照射、防磁、防静电、防虫、防鼠、消毒和安全防范等设施,建立和落实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馆藏古籍善本等珍贵文献的保护和管理,并将适宜公开传播的珍贵历史文献逐步整理出版 对丧失使用和收藏价值的馆藏资料,应当报所在地的文化行政部门批准后进行剔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公共图书馆及其文献信息资源 第十四条 建立健全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是本省行政区域出版物版本收藏单位,各市、县图书馆是所在地出版物版本收藏单位。
本省行政区域内各出版单位应当将编印出版的出版物自 出版之日起30日内,向南京图书馆缴送两册(套、件)样本,特别贵重的缴送一册(套、件) 鼓励市、县出版单位向当地的市、县图书馆缴送样品鼓励省内出版内部出版物的单位以及在省外出版作品的个人自愿呈缴 本办法所称出版物,是指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 第十五条 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向公共图书馆捐赠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设备等鼓励和支持公共图书馆按照有关规定,与国内外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的交换业务 第十六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逐步建立现代化图书馆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第四章 公共图书馆服务与读者权益 第十七条 公共图书馆根据效率、平等、开放的原则,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按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充分保障读者对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 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对馆藏普通书刊的借阅实行免费原则;乡镇图书馆(室)可以适当收取成本费用 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发生的成本费用如专题检索、网络资源利用、复印复制等,应由读者承担收费标准经地方物价部门核准后执行 第十八条 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内容是: 篇二:图书馆学基础 第二章 图书馆学性质,相关学科(重点),研究方法 第一节 图书馆学的性质 第二节 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 一. 同族学科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 情报学:研究情报及情报交流与利用的一门学科 1. 图书馆文献是情报学生长,形成的温床 2. 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信息知识 情报:对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内有特定价值的信息知识。
图书馆学——研究重心是图书和图书馆 情报学——研究对信息和知识的捕捉,发现和传递 3. 学科宗旨和任务是相同的,科学方法存在相似性 图书馆学与目录学 目录学: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规律即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科学 目录学的宗旨:辩章学术,考镜源流 图书馆学与文献学 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侧重的是客观知识的研究 1. 从学科产生过程来看,都源于文献工作 2. 研究对象——都研究文献 3. 科学方法有某些相同之处 4. 都力图起到客观知识向主观知识转化的桥梁作用,借以向主动获取知识的人们提供方法和工具 图书馆学与档案学 产生都来自于图书整理和档案整理的实践中 1. 早期的图书馆和档案馆是同源和一的 2. 研究对象有某些相同性(知识,信息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记忆) 3. 区别: A. 图书记载的是人类的客观知识,档案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留下的社会信息,内容范围广一些; B. 图书内容是系统的,而档案是零星的,如统计表,签名等; C. 档案具有凭证作用,因此,档案是唯一的,叫“孤件”,而图书旨在传播知识,有很多复本,复本是两册或两册以上的同一种书刊; D. 档案体现的是信息的准确性,一旦形成就是固化的信息,不能随意修改,图书可以进行修改,再版; E. 图书在形成信息集合之前就是商品,而档案在形成信息集合之前大部分都是文件,档案具有商品的属性石错误的,而是档案信息,档案信息产业化; F. 图书是为了传播知识,信宿有广泛性,越多人获取越好,而档案信宿是有限的,图书中的手稿可以看做档案,而档案汇编起来的信息学可以作为图书出 版。
4. 整理方法具有相似性 5. 都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为社会实践提供知识信息服务的共同目标 二. 交叉关系(研究对象不同,只是研究中有某些特定的关 系) 图书馆学与教育学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经验,方法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相近之处: A. 研究对象——教,学,现象,关注的是以知识为主的人类文化遗产如何被人们吸收与传承的问题,这与图书馆学关注人们对知识的吸收和获取是基本相同的; B. 教育学的宗旨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图书馆学也是这样,图书馆本身就是社会教育机构,它也承担着教育的职能 巴赞——思维导图 不同之处:图书馆学是主动的,主动获取知识,而教育学相对是被动的 图书馆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整体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三. 应用关系 图书馆学和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图书馆学与语言学 在图书馆查询时常常要用到信息检索语言,形成一门情报检索语言学科 图书馆学与传播学 传播学:人类利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拉斯韦尔——5W模式《传播的社会职能与机构》 谁 ——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何种效果 传播者——信息 —— 媒介 ——受众——效果 上述同样适用于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与法学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问题涉及了两大部分:一是数字图书馆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与保护 图书馆学与知识管理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资本进行组织,开发,传播,以达到知识扩散,知识创新与知识增值的目的; 在图书馆学的应用领域: 一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即运用知识是组织充满学习创新能力; 二是知识提供过程中的增值服务,即通过知识的加工控制,构建,使用户服务从满意服务过度到成功服务 图书馆学与计算机科学 第三节 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 一.哲学方法(P46) 用来发现,解决学科发展的元问题;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终于问题; P1(问题)——TT(猜想)——EE(证伪)——P2(新的问题) 哲学方法在图书馆学中的应用,主要强调的是对问题的反思,批判,追问,尤其是对学科中的元问题的深究与解释 二.一般科学方法(P47) 三.专门方法(P49) 第四节 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图书馆及其社会职能 第一节 图书馆的概念 一. 图书馆一词在中国的出现 徐氏申请创建古越藏书楼是近代图书馆的开端 二. 图书馆的定义 巴特勒:图书馆是将人类记忆的东西移植鱼现在人们的意识之中的一个社会装置; 谢拉:图书馆是社会中文化交流体系的一个重要机关; 我国图书馆界: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
图书馆是社会记忆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 三. 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一) 文献资源信息 1. 信息,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