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养护与维修》课件--4讲--路基养护.ppt
118页课题8 排水设施养护,一、基本要求,⒈路基排水设施应保持排水畅通如有冲刷、堵塞和损坏,应及时疏通、修复或加固 ⒉路基排水设施断面尺寸和纵坡应符合原设计标准规定 ⒊对暗沟、渗沟等隐蔽性排水设施,应加强检查,防止淤塞,如有淤塞,应及时修理、疏通 ⒋原有排水设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应适时增设和完善 ⒌新增排水设施时,其设计、施工应符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雨水渗入边坡,引起塌方,二、路基排水设施,⒈地表排水设施通常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及急流槽、拦水带等 ⒉地下排水设施通常有暗沟、明沟、盲沟、管式渗沟、洞式渗沟及防水隔离层等边沟,,截水沟,急流槽,急流槽与排水沟相连,橡胶拦水带,拦水带维修,三、疏通路基边沟的方法,⑴在春融前,特别是汛前,应全面对边沟、截水沟、以及暗沟(管)等排水设施进行检查疏浚 ⑵雨中上路巡查,及时清除堵塞,疏导水流,保持水流通畅,防止雨水集中冲坏路堤 ⑶暴雨后应进行重点检查,如有冲刷、损坏,需及时修理加固,如有堵塞应立即疏通 ⑷对土质边沟,应经常保持符合设计断面,满足排水要求,并要特别注意排水口的设置和排水畅通沟底应保持不小于0.5%的纵坡,在平原地区排水有困难的路段,不宜小于0.3%。
边沟内不能种庄稼更不能利用边沟做排灌渠道边沟外边坡也应保持一定的坡度,以防坍塌,阻塞边沟四、铺砌排水设施的方法,⑴排水设施的铺砌类型及适用范围,⑵单层干砌片石加固施工要点 ①沟内平均流速在2m~3.5m/s时,干砌片石尺寸可选用0.15~0.25m;当流速大于4.0m/s时,应采用急流槽或增加跌水当沟壁沟底为细颗粒土时,应加设碎(砾)石垫层,其厚度在0.10~0.15m范围内②碎(砾)石垫层石料粒径在5~50mm的质量应占总质量的90%以上③片石间隙应用硬碎石填塞紧密片石大面应砌向表面,以减少表面粗糙度 ⑶单层栽砌卵石施工要点 ①沟槽开挖后,沟壁沟底为细颗粒土时,应加设砾石垫层,要求选用平均粒径在2~4mm范围内的干净砾石②所用卵石要求质地坚硬,粒径在0.15~0.25m范围内③施工时,一般应先砌沟底,后砌沟壁,从下向上逐层砌筑砌筑可自下而上逐步选用较小的卵石,最上一层则用较长卵石平放并封项压牢④所有卵石均应栽砌,大头朝下,相互紧靠每行卵石须大小均匀,两排之间保持错缝卵石之间的孔隙,用小石填塞紧密⑷浆砌片石加固施工要点 ①沟渠开挖后,沟槽要整平夯实如土质干燥,应洒水润湿后夯实遇有孔穴,应堵塞密实。
②在有地下水或冻害地段,沟壁沟底外侧需加设反滤层或垫层,并在沟壁上预留泄水孔当平均流速大于4m/s,沟底纵坡不受限制时,应采用急流槽处理 ③一般采用M5水泥砂浆砌筑,机械拌和,随拌随用 ④砌筑完成后,应注意对砌体的养生浆砌片石边沟施工,浆砌片石截水沟,五、对损坏的排水设施进行加固的方法,在养护工作中,要针对现有排水系统不完善的部分逐步加以改进、完善,充分发挥各种排水设施的功能如对有积水的边沟,应将水引至附近低洼处;对疏松土质的沟渠,需结合地形、地质、纵坡、流速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加固如发现渗沟、盲沟出水口处长草、堵塞,应进行清除和冲洗;对渗沟应经常检查疏浚,以保证管内水流通畅;如发现反滤层淤塞失效,则应翻修,并剔除其中较小颗粒的砂石,以保证其孔隙,便利排水;如位置不当,则应另建渗沟或盲沟 使用针刺无纺布作反滤层针刺无纺布的规格可选用200~300g/m2选用时,应注意无纺布的有效孔径要小于渗流中粘粒的粒径排水设施加固方法,排水设施加固与沟底纵坡的关系,六、地下排水设施的作用和清理维护方法,1.明沟的作用 明沟,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不深(1~2m),或地层稳定,能进行较深明挖的地方,它可以拦截、疏导地下水和降低其水位,又可兼排地面水。
常用断面形式有梯形和矩形两种矩形断面挖成直立的槽式,并加以支撑而成明沟深度要按地下水位高低视情况而定边沟,2.暗沟的作用 当路线经过地区,路基范围内出现泉水,而路线不能绕避时,在填方路基填筑之前或在挖方路基挖成之后,沿着泉眼方向挖出沟槽,同时根据泉水流量多少,铺筑暗沟,用暗沟将泉水引入边沟,流出路基范围以外,使水不致在土中扩散,危害路基 暗沟的构造一般都很简单,常用块、片石干砌,为防止泥土淤塞,在其周围用碎石、砾石做成反滤层、沟顶用黏土填筑夯实,黏土层下为双层反铺草皮,以免地下水下渗和黏土颗粒进入反滤层内.,平砌式暗沟(单位:cm),暗沟,⒊渗沟的作用 渗沟是常见的一种地下排水设施,用它来隔断、汇集、排除、或者拦截流向路基的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效果良好 渗沟是由碎、砾石、反滤层和黏土、草皮封闭层组成封闭层用反铺双层草皮或其他材料,其上面是夯实的黏土层,厚度不大于50cm反滤层是用来汇集水流并防止泥土或砂石颗粒材料挤掺入相邻层内而影响汇水,排水作用相邻两层间,颗粒的粒径差约4~6倍,以防淤塞渗沟的槽宽度按深度而定;在1.25m以内深度时,底宽可采用0.5m;深度在1.5~2m时,底宽0.6~0.8m;深度在3~4m时,底的宽度应扩大到1.0m以上。
渗沟的构造形式可分为盲沟、有管渗沟、洞式渗沟三种渗沟,(1)盲沟 盲沟一般设在流量不大,水路不长地段,有纵向、横向盲沟两种;横向盲沟一般与路线方向成一定斜角排水层采用颗粒较大的坚硬大块碎石填充,并须保证具有通过全部排水量的孔隙度盲沟的渗水部位填料深度,应在地下水位线以下0.3m,盲沟的纵向坡度,通常采用1%~5%纵向盲沟施工,横向盲沟施工,开槽波纹管上填多孔混凝土盲沟,(2)有管渗沟 有管渗沟与盲沟相似,只是将泄水部分由排水管代替,可设在地下水源较大的地段当渗沟较长时,应横向设多道泄水道以利迅速将水引离路基,水管的纵坡不小于5%水管由陶瓷、水泥混凝土或石棉水泥等制成,或用塑料管、铸铁管等直径大小决定于地下水的流量,有冰冻时,应采取稍大直径的水管水管的集水部分应有孔眼、缝隙或间隙保证地下水向管内渗入 ⑶洞式渗沟 洞式渗沟是在地下水流较大的地段采用,也可以代替盲沟,在结构上实际相当于盲沟和暗沟的结合也类似有管渗沟4.渗水井 当路线处于平原或戈壁地区,停滞于路基附近的水无处可流,而当地又具有渗水性土层,并且地下水流背离路基或垂直向下往深层流失时,可以修建同水井形式相同的渗水井,将路基边沟中的水引到离路中线10m以外处,并汇集于渗水井内,从而使路基稳定。
在路基范围内配合渗沟修筑渗水井时,井口面积的大小,取决于路基水的流量,一般可采用直径约为0.7m的圆形或0.6m0.6m,或1.0m1.0m的方形构造在修水井时除四周所留进水口部分外,沿井口周围用粘土筑堤围墙,顶上也用黏土夯实或加水泥混凝土盖,严防水井淤塞下部为排水结构,必须穿过不透水层,深入到渗水层,才能使水排出,井内填充料用大块片石或卵石,在上层不透水土层内,填砂或砾石⒌清理维护方法 渗沟(盲沟、有管渗沟、洞式渗沟)如发现沟口长草,堵塞,应及时清除和冲洗如碎(砾)石层失去作用时,则应翻修,剔除较小颗粒砂石,补充大颗粒碎(砾)石,以保持空隙,便利排水;如渗沟设置位置不当,应考虑另建七、整段开挖边沟、截水沟的施工技术,⒈边沟的施工技术 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一般与路中心线平行用于汇集和排除路面、边坡范围内以及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断面形式:梯形、矩形、三角形或蝶形高速及一级公路采用三角形和碟形,条件受限时用矩形,上面盖砼梳形盖板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土质边沟用梯形,石质边沟用矩形 (1)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均应设置边沟;路堤靠山一侧的坡脚应设置不渗水的边沟。
(2)为了防止边沟水流漫溢或冲刷,在平原区和重丘山岭区,边沟应分段设置出水口,多雨地区梯形边沟每段长度不宜超过300m,三角形边沟不宜超过200m边沟的施工技术 (3)平曲线处边沟施工时,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沟底纵坡平顺衔接,不允许曲线内侧有积水或外溢现象发生 (4)认真做好边沟加固 土质地段当沟底纵坡大于3%时,应采取加固措施采用干砌片石对边沟进行铺砌时,应选用有平整面的片石,各砌缝要用小石块嵌紧采用浆砌片石铺砌时,砌缝砂浆应饱满,沟身不漏水沟底采用抹面时,抹面应平整压光⒉截水沟的施工技术 设置在路堑坡顶外缘或路堤坡脚外缘作用是单边拦截路基一侧或两侧较大坡面面积的汇水并予以排除 截水沟的位置截水沟是指为拦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在路堑坡顶以外设置的水沟在无弃土堆的情况下,截水沟的边缘离开挖方路基坡顶的距离视土质而定,以不影响边坡稳定为原则如系一般土质至少应离开5m,对黄土地区不应小于l0m并应进行防渗加固 截水沟挖出的土,可在路堑与截水沟之间修成土台并进行夯实,台顶应筑成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 路基上方有弃土堆时,截水沟应离开弃土堆坡脚1~5m,弃土堆坡脚离开路基挖方坡顶不应小于10m,弃土堆顶部应设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
课题9 挡土墙养护,一、基本要求,⒈对挡土墙应加强检查,发现病害应查明原因,并观察其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修复、加固等措施,损坏严重时,可考虑全部或部分拆除重建 ⒉应保持挡土墙的泄水孔畅通,定期检查和维修,清理伸缩缝、沉降缝,使其正常发挥作用 ⒊重建或增建挡土墙,应根据公路所在地区地形及水文地质等条件合理选择挡土墙类型,并应符合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挡土墙施工,挡土墙施工,挡土墙的泄水孔,挡土墙的伸缩缝、沉降缝 为了防止因地基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墙身开裂,应根据地基的地质条件及墙高、墙身断面的变化情况设置沉降缝;为了防止圬工砌体因砂浆硬化收缩和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须设置伸缩缝通常把沉降缝与伸缩缝合并在一起,统称为沉降伸缩缝或变形缝沉降伸缩缝的间距按实际情况而定,对于非岩石地基,宜每隔10~15m设置一道沉降伸缩缝;对于岩石地基,其沉降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沉降伸缩缝的缝宽—般为2~3cm浆砌挡土墙的沉降伸缩缝内可用胶泥填塞,但在渗水量大、冻害严重的地区,宜用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等材料,沿墙内、外顶三边填塞,填深不宜小于15m;当墙背为填石且冻害不严重时,可仅留空隙,不嵌填料。
对于干砌挡土墙,沉降伸缩缝两侧应选平整石料砌筑,使具形成垂直通缝沉降缝,二、修理挡土墙病害的技术,㈠挡土墙病害原因分析 表面破损 墙背填土沉陷变形 泄水孔堵塞 基础冲刷 沉降缝、伸缩缝破损变形挡土墙水毁,挡土墙基础局部淘空路面出现漏斗,挡土墙垮塌,挡土墙维修施工,㈡挡土墙养护维修,每年春秋季病害检查后,应分轻重缓急安排维修计划除新修挡土墙需整治路基病害外,还要做好已有挡土墙的保养、观测等工作养护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挡土墙的泄水孔应保持畅通如有堵塞,应及时疏通如无法疏通,应另行选择适当位置增设泄水孔,或在墙背后沿挡土墙增做墙后排水设施,一般可增设盲沟将水引出路基以外,以防止墙后积水引起土压力增加或冻胀 挡土墙表面出现风化剥落时,应将风化表层凿除,喷涂水泥砂浆保护层,防止剥落恶化当风化剥落严重时,应将风化部分拆除重砌 锚杆、锚定板挡土墙及加筋土挡土墙,应做顶面和墙外的防水、排水,经常注意有无变形、倾斜或肋柱、挡土板断裂、损坏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加固或更换对暴露的锚头、螺母、垫圈应定期涂刷防锈漆,同时应经常检查锚头螺母有无松动、脱落,如有松动、脱落应及时紧固和补充三、加固挡土墙的各种技术和方法,锚固法。
适用于水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挡土墙采用高强钢筋做锚杆,穿入预先钻好的孔内,用水泥砂浆灌满锚杆插入岩体部位,固定锚杆,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对锚杆进行张拉,然后用锚头固紧2.套墙加固法 在原墙外侧,加宽基础、加厚墙身 施工时,应挖除一部分墙后填土来减少土压力,同时应注意新旧基础和墙身的结合其方法是凿毛旧基础和旧墙身,必要时设置钢筋锚栓或石榫,也可以在修整过的旧混凝土表面涂混凝土粘合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