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诉求受阻与犯罪研究-学科教育.doc
11页试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诉求受阻与犯罪研究论文摘要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作为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农村人口向 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是城市化最突出的反映新生 代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身份诉求受阻、城市定居诉求受阻、权益 公平诉求成为诱发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之一,关注和逐步解决新 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身份诉求、城市定居诉求、权益公平诉求是有效地 抑制和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关键所在论文关键词 城市化诉求 受阻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尽管国际学术 界对城市化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由于不同的学科对城市化的 理解不同,在关于城市化各种各样的定义中有一种较为主要的提法 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在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中,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是城市化最突出的 反映但是,在我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由于缺少渐进的过程,当 大规模的、突发性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时,必然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 始料未及的问题在城市还没有做好应对准备之时,农民工尤其是有 着强烈城市化愿望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化诉求与城市的迎接能力 之间的矛盾加剧,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化诉求受阻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主要诱因。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化诉求向城市迁移的农村人口几乎都不携带户籍,他们的人虽然已经迁 移到城市但并不标志着其城市化过程的完成他们虽然常年居住在城 市,在城市工作、生活,但仍然是农民身份而非市民身份对他们来 说,真正成为迁入城市的市民,才是城市化过程的关键所在,也是新 生代农民工完成城市化过程的重要标志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 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年 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向市 民转化的关键阶段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有着强 烈的城市化愿望、有着真正融入城市、在城市中追求权益平等的诉求一)城市身份的诉求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 研究报告》中把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为: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 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其 特点为,户籍在农村但随父母或独自长期生活在城市,对农村和农村 的生活既不了解,也不喜欢农村和农村的生活,渴望成为真正的城市 人却被城市排斥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务工经验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是在社会经济特征和个人特征方面与第一代农 民工有着许多差异的群体,也是最有市民化意愿和亟需市民化的群 体。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从小生活在城市,与农村生活环境相比,他们 对城市生活环境更加熟悉、适应新生代农民工中有69.9%的人倾 向于认为“自己是城市中的一员”,“应该得到和城市人同等的社会 地位”,新生代农民工中欲“通过打工,争取留在城里生活”占 42.4%, “不愿意回乡干农活,想过城里人的日子”的占15.2%新生代农民工之所以想成为市民的原因主要基于城市收入高、生活水 平高、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以及为自己的孩子教育考虑等因素而现实 的户籍制度却使他们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置身于城市和农村的边 缘,无奈于自己的农村身份和城市对他们的不认同二)在城市购房定居的诉求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打工挣钱是为了再回到农村“盖房子,娶妻 子,生孩子”,而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动机和目的已经不再像 父辈那样,他们期盼自己及其子女能够从城市的过客成为能够在务工 地稳定定居的城市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 报告表明: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55.9%的人准备将来“在打工的 城市买房定居”但现实却是:这种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的强烈诉 求与其所从事行业的收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房价之间的差距日益 突岀,许多人在城市购房定居的梦想成为泡影。
三)权益公平的诉求关于权益公平最直白的解读就是:不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不 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的人,只要是本国公民,就应享受同等的权益, 承担同等的义务不言而喻,在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应当享 有与城市公民同等的就业、受教育、社会保障等机会1.受教育权益的诉求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要求国家积 极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通过学习来发展其个性、才智和身 心能力,以获得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的基本权利在以现代技术元 素为生产力的背景下,简单的体力型劳动力逐渐被技能型劳动力所替 代,只有不断的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 的职业技术水平,才能满足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的现代劳动力市场的需 求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对就业 岗位有着较高的期待,他们有着接受更高教育和更多技能培训的主观 诉求2010年,据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调 查统计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中有69.7%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专业 技能知识,54.7%的人表示需要学习法律知识,47.8%的人表示希望 提升文化知识但现实中,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受劳动强度大、工作时 间长、培训费用高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无法使新生代农民工享有均等 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
2•劳动权益的诉求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的程度较高,参与社会活动、了解和获得外界的信息的途径和手段较多,自我保护意识、争取权利的意识、维护权益的意识较强,对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劳动权等有着更强烈的诉求一旦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证,不是像老一代农民工那样逆来顺受,而是选择“炒老板的就鱼, 甚至寻求社会、法律的帮助来维护自身合法的劳动权益3•社会保障权益的诉求在城市化进程中,生活在城市、且渴望成为城市人的新生代农民工,同城市人一样有着对城市社会保障的强 烈诉求以社会保障替代土地保障,是农村人口城市化不可缺少的基 本条件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基于对城市身份的诉求、城市定居 的诉求、在城市稳定工作的诉求的前提下,对社会保障权益的诉求也 是城市化的必要诉求之一 o他们对城市社会保障的诉求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解决年老、疾病等后顾之忧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二是为解决失业后暂时生活困难的失业保险;三是为维持基本生存的 最低生活保障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化诉求受阻,诱发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成了不可缺少的社会经 济发展的动力一方面,为城市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推动了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另一方面,强烈的城市化诉求得不 到实现,成为犯罪的诱发因素。
一)城市身份诉求受阻长时间在城市打工、生活,新生代农民工逐渐丧失了对原来农村 社区的认同感,他们梦想成为城市人,却不被城市所接纳,痛苦地游 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城市身份诉求受阻诱发了犯罪的发生1•被城市身份诉求受阻就城市而言,在客观上,我国由于长期 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在户口、社会公共产品和社会保障制度等 方面实行城市人与农村人的区别对待;主观上,城市居民本身存在的 就业的压力和居住条件改善的压力,使城市居民在心理上存在着农村 人会与他们挣饭吃、争房子住的担忧,于是对于农村人口城市化存在 着心理上的抵制及对农村人口存在着自然的排斥结果造成了新生代 农民工的非农村身份的诉求受到来自城市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 他们无法真正的融入城市主流社会,转变成真正的城市人2•自城市身份诉求受阻就新生代农工而言,生活在城市的新生 代农民工由于受其文化程度、专业技能、产业结构等自身竞争力不足 的影响,以及城市社会生活的参与度不足,致使他们客观上要求城市 身份的认同,主观上在职业技能培训、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努力不 足,成为他们城市化进程中的羁绊新生代农民工强烈的城市化身份视为愿望,遭到了现实社会的打 击,他们实现梦想的机会变得渺茫或无望,一些人便会陷入痛苦、埋 怨、仇恨、报复之中,再加上他们缺乏父辈吃苦耐劳的精神、应对打 击的能力,好逸恶劳、不劳而获、伺机报复成而滋生犯罪。
二)城市定居的诉求受阻与第一代农民工“外出挣钱——回乡盖房”的“城市过客”心理 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在城市买房、融入城市生活的意愿 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是由于户口限制,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大 多数人从事的行业只能局限于一些诸如服务业、建筑业、修理业等工 作他们中一些人虽然有一些专业技能,也只是局限于手工劳动和体 力劳动的技能,他们微薄的工资收入,也仅能够维持生活而已调查 显示,月收人在800元以下的占12.5%,42.3%的新生代农民工月收 人在1000元左右,28.1%的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在1000-2000元之 间,11.6%的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在2000-3000元之间,只有5.5% 的人的月收人超过了 3000元,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只有 1402元仅从收入来看,与城镇职工工资水平相仿,但从他们的生活支出来看,他们的人均月消费支出约1092元,而每月食物支出达 到571元,占消费总支出的52.3%,与城镇居民不同的是房租成为 他们的一笔不小的开支而面对城市的高房价,大多人在城市购房定 居的诉求成为泡影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多数想要在城市拥有自己的住房,但是现实的 高房价与他们的低收入之间的差距成为他们主观个体无法逾越鸿沟, 只能以租廉价房度日。
其结果导致了这些为城市盖起了高楼大厦、豪 华别墅的人却在城市得不到自己的栖息之地,久而久之,这种心理的 落差与梦想城市住房的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倾斜加剧,有些人为了改变 现状、实现梦想,不惜以犯罪的手段来填平诉求与现实之间的沟壑上一页12下一页(三)权益公平诉求受阻获得与城市人口同样的权益保障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他们与生俱来的农民身份的“标签”,成为横亘在他 们与城市之间的一道难以跨越屏障,也使这些身居城市的新生代农民 工在城市的各种权益公平的诉求受阻1 •受教育权益受阻据“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研 究”课题组调查报告显示:48.9%的新生代农民工罪犯在犯罪前未参 加过任何培训,导致他们在文化程度、职业技能等方面无法得到提高, 因就业困难或技能的欠缺随时面临的失业威胁,从而诱发违法犯罪2•劳动权益受阻劳动权益也是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难题,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的花招很多,比如通过计件形式结算工资等方式 延长劳动时间,想多挣钱就得多加班,双休日和法定的节假日都得不 到保证;有些企业设备陈旧,安全隐患大,造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病 发生率高,安全事故也经常发生;拖欠工资,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等基 本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也困扰着这个年轻的群体。
如有调查显示:63.1%的新生代农民工罪犯在犯罪前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超过8小时,74.9%的新生代农民工罪犯在犯罪前平均每月的休息时间少于4 天或者没有休息时间这种行为的存在,违反了我国《劳动法》第 36条、第41条对劳动者工作时长、以及延长工作时间的条件的规 定,这种长年累月的超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严重损害了新生代农民 工的身心健康,同时减少了和降低了新生代农民工自我学习和自我提 高的时间和愿望,容易滋生不满情绪,这种情绪一旦受到外界不良因 素的诱惑,有些人便会丧失个人判断力而盲从,走上犯罪的道路3•社会保障权益受阻据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调查,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中,享有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21.3%、34.8%和8.5%,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对象为当地拥有城市户籍的人口,农民工基本上没有享受该项保障的权利作为 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失力量的新生代农民工,因农村户籍的影响,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城市社会保障,再加上他们工作的不稳定性、工作强度 高、工作环境差,拖薪、欠薪等问题,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面临着 更大的失业或疾病威胁,使本来就很窘迫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