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章 原子和原子核.doc
19页第十七章 原子和原子核第一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一、饼式结构二、 散射实验和原子的核式结构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判断,提出合理假设:核式结构模型① 电子质量很小②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和所有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里③ 电子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原子半径:10 -10 m原子核半径:10 -15 m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三、原子核的组成1919年,卢瑟福用 粒子轰击氮核,从中产生了一种粒子并测定了它的电荷与质量,把它叫做质子一开始,人们以为原子核只是由质子组成的但人们发现质子的荷质比却与原子核的荷质比不相同,多数核质子的荷质比原子核的荷质比大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内还存在一种粒子,质量与质子相等,但不带电,并把它称为中子后来,查德威克用实验证实了中子于是,人们认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的表示:X代表元素符号,A为原子核的质量数,Z 为原子核的电荷数XAZ第二节 原子的能级 电子云一、经典物理与核式原子结构的矛盾:二、玻尔的原子模型1.玻尔原子模型的内容:玻尔认为,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轨道半径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数值,这种现象叫轨道量子化;不同的轨道对应着不同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尽管电子做变速运动,却不辐射能量,因此这些状态是稳定的;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
2.玻尔原子模型的三条假设① 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作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② 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1)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2)时,它辐射(或者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状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v=E l一E 2③ 轨道量子化—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分布也是不连续的3.原子的跃迁条件hv=E 初 一E 终 只适用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对下列两种情况,则不受此条件限制① 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氢原子电离,产生离子和自由电子时,原子结构被破坏,因而不遵守有关原子结构的理论如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 6eV,只要大于或等于 13. 6eV的光子都被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而电离氢原子电离所产生的自由电子的动能等于入射光子的能量与电离能之差只要光子的能量大于电子所处轨道的电离能,都可以将电子电离② 电子与氢原子碰撞也能使氢原子发生跃迁,但与光子的情况有质的不同.从力学的角度看电子与氢原子相碰撞,电子的动能可能全部或部分地转变成原子的能量。
当电子的动能等于氢原子某两个定态能级之差时,电子的动能可以全部传给氢原子;当电子的动能大于氢原子某两定态能级差时,电子的动能只可部分(等于两定态能级差)传给氢原子,两种情况都能使氢原子发生跃迁但当电子的动能小于氢原子的某两能级差时,就不能使氢原子发生跃迁4.玻尔模型的两个基本公式2112 nEErnr nn ,这两个公式仅适用于氢原子式中的n表量子数,n=1,2 ,3 ,4…① 氢原子各定态的能量值,为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E k和电势能E P的代数和;当取无限远处电势能为零时,各定态的电势能均为负值,且其大小总大于同一定态的电子的动能,所以各定态的能量均为负值② 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在于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但仍保留了经典的原子轨道,故有关氢原子的计算仍应用经典物理理论对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速度、周期、动能、电势能等的分析与计算,是牛顿运动定律、库仑定律、匀速圆周运动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如由 可计算出电子在任一轨道上rvmrekn22运动的动能: ,电子运动的速率:nnknrkevE221,可见 越小, 越大emrkvnnnrnv电子的势能:可用卫星运动的势能来类似理解二、能级1.能级:原子在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称为原子的能级。
2.基态:在正常状态下,原子处于最低能级,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的定态称为基态3.激发态:原子吸收能量后从基态跃迁到较高能级,电子在较远的轨道上运动的定态称为激发态4.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 2)1(2 nCNn例1.氢原子放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耳理论,氢原子的( )A.核外电子的电势能增大B.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C.核外电子的转动周期变大D.氢原子的能量增大例 2.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某单色光的照射下,只能发出频率为 ν 1、ν 2、ν 3 的三种光,且ν 1<ν 2<ν 3,则该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 )A.hν 1 B.hν 2 C.hν 3 D.h(ν 1+ν 2)例 3.氢原子在基态时轨道半径 r1=0.53 ,能量 E1=- 13.6eV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1)电子的动能;(2)电子运转形成的等效电流;(3)原子的电势能;(4)用波长是多少的光照可使其电离?第三节 天然放射现象 衰变1. 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_____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地放出射线叫天然放射现象2. 三种射线 3. 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
1) 衰变规律:α 衰变: HeYXAZAZ 4242β 衰变: eAZAZ011(2) 衰变实质:α 衰变实质是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出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粒子(即氦核)β 衰变实质是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时放射出一个电子3) γ 射线是伴随 α 衰变或 β 衰变同时产生的γ 射线不改变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其实质是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 α 衰变或 β 时,产生的某些新核由于具有过多的能量(核处于激发态)而辐射出光子思考:γ 射线是新核放出来的还是旧核放出来的?(4) 放射性元素衰变时,通常会同时放出 α、β和 γ 三种射线,但某些放射性元素可能只放出 α 射线或只放出 β 射线,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只放出 γ 射线当 α 衰变或 β 衰变产生的新核处于激发态时,便会辐射出 γ光子,把过多的能量以 γ 射线的形式释放出来,即 γ 射线只能伴随 α 射线或 β 射线放出,因此,原子核的衰变是释放能量的反应另外,原子核发生 α 衰变或 β 衰变时,其质量数或电荷数会相应改变,但伴随其间所产生的,衰变,却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和电荷数例 1.带电的验电器在放射线照射下电荷会很快消失,其原因是( )A.射线的贯穿作用 B.射线的电离作用C.射线的物理、化学作用 D.以上都不对例 2.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
如果工厂生产的是厚度 1mm 的铝板,在 α、β 和 γ 三种射线中,你认为对铝板的厚度控制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射线4. 半衰期(1) 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2) 公式: ,TtN)21(0 Ttm)21(0(3) 决定因素: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外部的物理条件,化学变化等因素无关4) 半衰期是研究衰变过程的一个重要概念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是统计规律,只适用于含有大量原子的样品,半衰期是表示放射性元素的大量原子核有 50%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表示大量原子核衰变的快慢因此对某一个原子核而言,半衰期是无意义的,因为这个核何时发生衰变,会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同样地,当样品中原子数目减少到统计规律不再起作用的时候,这时也就不能肯定在某一时间里这些原子核会有多少发生衰变了,所以不能根据半衰期来推断放射性元素的样品全部衰变完所需的时间,即放射性元素样品的寿命是不能通过半衰期计算的衰变次数的计算:设放射性元素 经过 n 次 α 衰变和 m 次 βXAZ衰变后,变为稳定的新元素 ,则核反应方程为:YAZ''emHenYXAZAZ 0142'' 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得:A=A’+ 4nZ=Z’+ 2n-m解得:n=(A-A’)/4 m=(A-A’ )/2-Z+ Z’5.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用人工的方法使一种原子核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叫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原子核人工转变有三大发现:①质子的发现(1919年,卢瑟福)核反应方程: HOHeN117842147 ②中子的发现(1932年,查德威克)核反应方程: nCeBe101264294 ③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核反应方程: nPHeAl103015422713 eSiP013014015 应用:利用它的射线;作为示踪原子6.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其核子数,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其质子数,原子核的中子数 N 等于其质量数 A 与电荷数 Z 之差,即 N=A-Z三、核能、核反应1.质量亏损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之差叫质量亏损注意质量数与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质量数之和与原子核的质量数是相等的2.质能方程① 质能方程E=mc 2 ΔE= Δmc 2 ② 爱因斯坦的质能联系方程 E=mc2,不仅指出了质量和能量相当,扩展和深化了质量与能量的概念,还指出了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和核反应时要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因此,在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具体问题时,方程 ΔE=Δmc 2 更具实用价值。
对于 ΔE=Δmc 2 中的 Δm,是指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之差,即核的质量亏损,故在核反应过程中,只能说质量数守恒,而不能说质量守恒,原因就在于亏损掉的质量很小,对质量数没有影响③ 方程 ΔE=Δmc 2 是计算核能常用的方法在具体应用中要注意单位制的统一及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若 Δm 的单位用“kg”、c 的单位用 “m/s",则ΔE 的单位为“J”;若 Δm 的单位用原子质量单位“u”,可直接用质量与能量的相关式1u=931.5MeV 推算 ΔE ,此时 ΔE 的单位为“兆电子伏(MeV )”,即1u=1.66×10 -27 千克=931.5MeV ,1MeV=10 6MeV这个结论可在计算过程中直接应用在核反应过程中,所释放出的核能如果全部转化成生成的新核和新粒子的动能,那么就可应用力学原理—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来进行有关的计算另外,在有些核反应中,如果辐射出 γ 光子,则光子带走的能量亦应考虑3.获取核能的途径① 重核裂变: EnSrXenU 10903813654102359(条件:铀块的体积应大于它的临界体积)应用:原子弹,原子反应堆② 轻核聚变: EnHeH10423121(条件:极高温度) 应用:氢弹,可控热核反应4.核反应方程(1)分类衰变:裂变:聚变:人式转变:(2)核反应的两条规律:质量数守恒;核电荷数守恒。
3)常见的核反应分为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等几种类型无论写哪种类型的核反应方程,都应注意以下几点:① 必须遵守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定律有些核反应方程还要考虑到能量守恒规律② 核反应方程中的箭头( )表示核反应进行的方向,不能把箭头改成等号③ 写核反应方程必须有实验依据,决不能毫无根据地编造④ 在写核反应方程时,应先将已知原子核和已知粒子的符号填入核反应方程一般形式的适当位置上;然后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守恒规律计算出未知核(或未知粒子)的电荷数和质量数;最后根据未知核(或未知粒子)的电荷数确定它们是哪种元素(或哪种粒子),并在核反应方程一般形式中的适当位置写上它们的符号四、粒子物理简介1.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叫基本粒子目前已发现的基本粒子有400余种,且实验已显示有些具有内部结构,因此将“基本粒子”改称为粒子,基本粒子物理学改称为粒子物理学2.粒子按照参与相互作用的性质可分为三大类:传播子(又称为媒介子)、轻子、强子,传播子是传递各种相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