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cGIS拓扑:个人的一些心得=800字.docx
21页ArcGIS拓扑个人的一些心得=800字 ArcGIS拓扑:个人的一些心得最近上课的时候我们老师让我们做拓扑关系的检查和修改对于很少做数据的coder来说这是个痛苦的过程,所以经过我不断的修改,终于完成了作业自己有些经验拿出来和各位分享一下这次主要的拓扑错误有4个:1.线不能自相交 2.面没有缝隙 3.面不重叠 4.一个面要素被另一个面要素覆盖,下面我从这些拓扑关系的处理上来说一下我的处理方法,也许对大家有用,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1.线不能自相交 这个主要的解决方法是使用拓扑工具上面的planarize lines 工具进行处理在拓扑错误的表中,右select feature ,然后选择这个工具就处理了这个线的自相交问题,自动为该线段进行打断处理使用split工具也可以,但是不是很好操作其他的方法很多,这里我就表达了我觉得方面的方法第三个就是planarize lines工具,选中拓扑错误之后就能自动打断相交的线!2.面没有缝隙 这个最方面的方法就是选中所有的拓扑错误,右击Create Feature,创建结束后到属性表中找到拓扑错误的属性,zoom to,然后使用editor里面的Merge工具和周围的要素融合,这样就可以了,注意的是选择融合的要素,不要选错了。
这样逐个处理就行了对于要素的外边界,这个误认为是缝隙,我们应该Make Exception个人经验:在进行拓扑之前对于这方面应该做一下预处理,对于边界之外的要素,我们如果需要舍弃的话,一般使用clip工具处理掉,这样免得后来还要逐个Merge,麻烦!3.面不重叠 这个比较简单,方法也很多我使用的方法是直接在拓扑错误列表中右击,Merge,选择Merge的要素,这样就行了可能有批量处理的方法,但是我还没发现4.一个要素被另一个要素覆盖 这个简单了,对于超出部分的我们予以删除或合并就OK了拓扑是地图生产过程中提高地图精度和质量的过程,我们应该熟练的对他操作,掌握常见拓扑错误的处理方法,这样以后有所准备像我这样很好做数据的coder应该更加的注意了哈哈,如果有什么错误和建议的话欢迎指正!!第二篇:ArcGIS实验报告 6300字合肥工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GIS软件应用》实验报告姓 名 学 号 专 业 任课教师实验一、ArcMap地图制图及版面设计一、实验目的(1) 掌握ArcMap下各种渲染方式的使用方法,通过渲染方式的应用将地图属性信息以直观的方式表现为专题地图2) 使用ArcMap Layout(布局)界面制作专题地图的基本操作。
3) 了解如何将各种地图元素添加到地图版面中生成美观的地图设计二、实验数据省会城市、主要公路、主要铁路、国界线、省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等三、实验内容根据各类统计要求,设计专题地图,主要步骤:1. 图层渲染(应包括分类、图表渲染等)2. 版面设计通过本次试验,总共得到三幅专题图 :专题图一是中国中东部地区县市分布图(图表 1)该专题图还包括图例、县级行政区划、指北针及比例尺该专题图是通过分类渲染的方式将中国中东部地区以县级行政区划的方式进行渲染,突出显示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县级行政区划整体概况专题图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省区域面积图(图表 2)该专题图还包括图例、国界省界区、指北针和比例尺该专题图是通过图表渲染的方式将中国各个省份通过面积的大小来显示出来,一目了然专题图三是-----流经安徽省的部分铁路、河流、公路专题图(图表 3)该专题图还包括图例、指北针和比例尺该专题图主要是显示在安徽省境内的主要公路、铁路与河流的分布流域图表1图表 2图表 3四、实验心得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ArcGIS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学习,ArcGIS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软件,里面有很多东西可以极大的方便专业人员的应用。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学习和掌握了如何制作专题图,如何对图标进行各种渲染来表达自己想要的最好结果,最后我们还学习了ArcGIS专题图的整个制作过程,包括如何插入图例、比例尺、文字、图表等通过本次学习,我们对ArcGIS有了更加深入的学习,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实验二、影像配准及矢量化、拓扑处理一、实验目的1. 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 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2. 编辑器的使用(点要素、线要素、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3. 数据检查及拓扑处理二、实验数据合肥市政务区、经济开发区地图三、实验内容1.栅格数据的地理配准首先是通过在网上找到的地理坐标与政务新区的相应位置对应,通过地理配准的方式输入相应坐标,查看配准误差,最终得到配准后的政务新区底图2.道路线要素的数字化通过编辑操作,完成对整个政务新区道路的矢量化操作3. 土地利用面要素的数字化利用线转面操作,将政务新区矢量化的结果进行转面操作4. 拓扑检查通过拓扑检查,检查是否有无法转化成面的地方,一一进行修改最后进行专题图的制作,以政务新区各类用地的面积大小为依据进行专题图的制作图表 4政务新区各类用地面积大小的统计数据。
图表 5四、实验报告及要求本次试验是ArcGIS上机的第二次试验,在本次试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影像配准及矢量化、拓扑处理的操作通过对合肥市政务新区的图表进行影响配准、矢量化、线转面、拓扑检查等操作,完成了对一幅影像图的整个操作过程,大家熟悉了该如何对影像图进行矢量化等操作,与上一次实验有了很好的衔接,不仅学会了对影像进行矢量化也学会了如何制作专题图在本次试验中,我们大家都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影响配准总是出错,得到的不是一张正常的配准后的图像,不知道如何在拓扑检查后进行修改等,但是通过大家共同的讨论互动,终于得到了最后的结果,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对ArcGIS的了解又深了一层实验三(3)、三维分析一、实验目的1. 熟练掌握三维分析的技术方法2. 结合实际、掌握利用三维分析方法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二、实验数据ArcGIS自带数据(3Danalyst文件夹)三、实验内容1. 在地形表面上叠加影像1在叠加影像之前,浏览至 terrain 数据并在 ArcCatalog 中预览该数据 2启动 ArcScene 并添加数据 ArcScene 允许使用多个数据源构建复杂场景 3叠加影像 在 ArcScene 中,可以通过分配图层相对于表面的基本高度将图层(包4括格网、影像或 2D 要素)叠加到表面上(格网或 TIN)5夸大 terrain 相对于 terrain 的高度,谷是一个广泛的区域,即使场景边缘的山高出谷底超过 2000 米。
为了增强场景的纵深感并突出 terrain 中的细微特征,您需要夸大 terrain 的高度(见图表 6)图表 62. 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可视化1打开 Groundwater scene 文档 该 scene 文件中包含一个显示污染源形状的 TIN、一个显示污染物浓度的栅格以及两个显示宗地和井位置的 shapefile将污染源浓度栅格叠加到污染源 TIN 上,拉伸建筑物要素并更改其颜色,之后拉伸井要素以便更容易地辨别出那些污染最严重的井2显示污染数量和污染强度 将 VOC 浓度的栅格叠加到污染源表面的 TIN 上,以便显示蓄水层中的污染数量和污染强度3显示污染源与井之间的关系 有些井位于污染源区域内不过,由于污染范围广,但在较深的地方污染程度不是很严重,很难知道哪些井受影响最严重为了查看哪些井与污染源相交,需要根据井要素的深度属性来拉伸井要素4显示具有高清理优先级的设施 依据每个井位置的清理紧迫性,分析师已对这些设施进行了排序将设施拉伸成 3D 柱并对他们设置颜色代码以便突出显示那些清理优先级较高的设施图表 7)图表 73. 土壤污染及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可视化1查看点数据 首先,打开切尔诺贝利场景查看点数据2创建 3D 点要素 土壤 CS137 样本是具有某些属性的 2D 点。
在 3D 模式下查看 2D 点的一种方法是设定拉伸表达式或基本高度您还可以将 z 值合并到要素几何中,这样便可以在 3D 模式下直接查看,而无需设置距离表面的基本高度或属性3增大垂直夸大 放大该场景以便以嵌入要素几何中的点高度来显示新点4拉伸圆柱 在 3D 空间中查看点仅是研究数据的其中一种方法而另一种方法为将点拉伸为圆柱您需要将表示甲状腺癌的点拉伸为圆柱以便和污染数据进行比较5基于采样点样本数据创建表面 获得采样点之间位置的浓度信息的一种方法是将点数据插值成栅格表面插值成此类表面的方法有许多种,而不同的插值方法将产生精度各不相同的不同模型使用反距离权重 (IDW) 插值法将样本插值成表面IDW 插值法将根据数据点的值计算输出栅格中每个单元的值,较近的点影响较大,较远的点影响较小 6查看经过插值的表面 表面添加到场景后,您会发现其中两个区域的 CS137 浓度非常高您可以在透视图中使用新色带查看该表面以便更好地显示其形状7按属性选择要素 有时关注特定数据集或特定要素非常重要可以通过要素的位置来选择要素8查看要素属性 需要研究所选位置的属性,从而查明这些地区中患甲状腺癌的病例数(见图表 8)图表 84. 创建TIN表面表示地形1查看洞穴和景观 首先,打开 BuildTIN scene,然后查看洞穴测量图和一些 terrain 数据图层。
您将使用这些 terrain 数据创建 TIN,并且在 TIN 上叠加一些其他的图层,从而可视化洞穴与城镇之间的关系2基于点数据创建 TIN 有一个叫做 vipoints point 的点图层该 coverage 由具有 SPOT 属性的点组成,SPOT 中包含在这些点处采集的高程值您将使用“创建 TIN”地理处理工具来基于这些点创建 TIN 表面模型3向 TIN 中添加要素 现在将向 TIN 中添加一些硬隔断线和软隔断线以及一个裁剪多边形将以软隔断线形式添加铁路要素,以便它们在表面上显示的同时不会影响表面的形状以带有高程值的硬隔断线形式添加 brklines 要素,以精细化最感兴趣地区的表面形状最后,以软裁剪多边形的形式添加 smclp 多边形,以将 TIN 的边缘修剪得更加平滑 4设置基于 TIN 的要素基本高度 现在将基于新的 TIN 为道路和铁路要素设置基本高度5设置基于 TIN 的栅格基本高度 通过在场景中包含城镇的航空照片可使洞穴与城镇之间的关系更为清晰您将在 TIN 上叠加栅格并使其保持一定程度的透明,以便能够看到表面以下的洞穴6清理场景 为清理场景,可关闭一些不再需要的图层的可见性并使洞穴的线符号更宽一些7在 terrain 上创建通视线 了解地形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创建通视线。
通视线可说明沿着观察点到目标点的视线观察时表面的哪些部分可见以及哪些部分不可见见图 9)图表 9四、实验报告及要求本次试验是第三次试验,我选择的实验内容是三维分析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对ArcScene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ArcScence虽然不是ArcGIS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他强大的三维处理能力给了我很深的印象ArcScene是一个适合于展示三维透视场景的平台,可以在三维场景中漫游并与三维矢量与栅格数据进行交互ArcScene是基于OpenGL的,支持TIN数据显示显示场景时,ArcScene会将所有数据加载到场景中,矢量数据以矢量形式显示,栅格数据默认会降低分辨率来显示以提高效率通过本次的学习,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