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9课木假山记学案苏教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
15页第 9 课木假山记1.苏洵焚稿“苏老泉,夺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是过去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三字经?中的 一那么故事讲的就是北宋大文学家、?六国论?的作者苏洵青年时代的事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 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 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不可一天,苏洵的书房里突然不断地向外冒黑烟家里人都很吃惊,不知出了什么事走进 去一看,只见苏洵正把一叠叠的文稿往火炉里送原来,他要把自己过去所有不成熟的作品 全部烧掉,决心从头开场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 攻读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2.古人育子七不责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愧悔不责:假如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懊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欢庆不责:孩子特别快乐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人快乐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假如孩子突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 关爱的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曾巩在?苏明允哀辞?中称苏洵的文章“少或百字,多或千言,其指事推理,引物托喻, 侈能使之约,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烦能不乱,肆能不流其雄壮俊伟, 假设决江河而下也〞木假山记?可以说是“远能见之近〞“小能使之著〞的典型这篇文 章从议论始,以议论终,宋人以论为记的特点本文尤其典型本文是一篇写木假山的记,作者先从木假山的形成过程写起首段介绍树木生长成材很 不容易,而且成材后还要遭受斧伐、风拔、水漂等无法预测的折磨历经风化侵蚀而成的木. .. .. .. . ...ì . ï . í . î . 假山,那是不幸之中的大幸第 2 段以复叠的手法来证明首段观点第3 段渐显寓意,作者 爱其家中所藏的三峰木假山,不只是因其似山可供人赏玩,更因其中峰“意气端重〞,左右 二峰“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犹如他们苏氏父子的人格本文在咏木假山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对人才问题的深沉的感喟与考虑。
树木的坎坷遭遇实 际上是隐喻当时社会上人才遭受到的压抑与摧残苏洵一生政治抱负未能得到施展,于是在文中托物寓意、咏物抒怀、借题发挥,以不幸 中有大幸的木假山为喻,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又不愿与世浮沉、力图自己的精神境界 文中对三峰的爱敬,乃作者自颂三苏父子的人格文章多用排比句,而又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描绘木假山之状随物赋形、具象生动、寄 慨遥深、耐人寻味记古文的一种文体,一般属记叙文,可以记人、记事、记游,如?桃花源记?(陶渊明,记 故事)、?小石潭记?(柳宗元,记游)、?岳阳楼记?(范仲淹,记事)、?登泰山记?(姚鼐,记游)、? 醉翁亭记?(欧阳修,记游)有的“记〞属于说明文体,可以记物,如?核舟记?(魏学洢,记 物,侧重形状构造等)记〞也有写作“志〞的,侧重记事,如地方志、墓志1.读准字音(1)蘖而殇(niè) (2)拱而夭(ɡǒnɡ)(3)荒江之 . 〔fén〕 〔4〕.岌然〔jí〕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或蘖而殇,或拱而夭:蘖,树木的嫩芽;拱,指树有两手合围那样粗(2)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漂浮(3)那么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气数,非人力所控制的偶尔因素(4)予见中峰魁岸踞肆:魁岸,强壮高大的样子;踞肆,仪态自然地蹲在高处3.解释以下多义词的意思何可胜数:形容词,尽,全日出江花红胜火:动词,胜过,超过(1)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优美的,ï 美妙的驴不胜怒,蹄之:动词,能承当,能承受ì . í . ï . î . . .. .. .. . . . 任为栋梁那么伐:砍伐ï不伐己功:夸耀(2)伐齐师伐我:讨伐此五霸之伐也:功业4.说出以下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幸而至于任为栋梁那么伐古义:到。
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件事2)而荒江之 ,如此者几何古义:多少今义:一门学问,几何学3)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古义:村野之人今义:野外的,没有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人5.说出以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1)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名词用作动词,伐而为薪(2)那么为人之所材:名词用作动词,取材(3)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 (4)假设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使动用法,使……倾服6.说出以下文言句式的类型(1)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被动句 (2)幸而得不破折,不腐,那么为人之所材:被动句(3)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被动句(4)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被动句(5)出于湍沙之间:介词构造后置句7.翻译以下句子(1)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译文:(2)那么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译文:(3)予每思之,那么疑其有数存乎其间译文:(4)而后得至乎此,那么其理似不偶尔也î 译文:(5)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译文:答案 (1)树木的生长,有还在幼苗时便死了的,有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而死了的 (2)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存在着不幸呢。
3)每当我想到它,总觉得在这中间似乎有命运在起作用4)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似乎不是偶尔的啊5)啊!它们是令人敬仰的呀!它们是令人感慨的呀!ì 第1段 起于木之幸与不幸,落笔于木假山之幸 ï木假,山记í 第2段 木假山之幸,在于命数ï第3段 对木假山表达爱与敬之心1.阅读第 1 段,考虑:在苏洵笔下,同为树木其走过的一生有何不同呢?作者抓住了 什么关键来表达?答:答案 树木生长之初,拥有生命都是幸运的但是生命历程中却充满了变数,生命也因 此大相径庭不幸的遭遇蘖殇、拱夭,幸运的那么能成长为栋梁;幸运者中又有不幸运的那 么遭遇风拔水漂、腐烂破损,幸运的成为有用之材承受砍削使用;不幸运的却又成为最幸运 的——被好事者打造成可供欣赏的假山,而不幸的那么被砍而为薪,化为乌有凡此种种, 经历三次大的转折,作者始终抓住幸与不幸,表达树木曲折变化的成长史,充满了辩证的考 虑在作者看来,树木幸运者中的不幸者最终成为最幸运的,耐人寻味2.阅读第 2 段,考虑:(1)作者家中的木假山的遭遇怎么样?它的幸运在作者看来是什么原因?答:答案 “蘖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 “不为人所材〞“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
自己特别赏识这座木假山,联想到社会现实,作 者只能归结为“数〞了,也只能看做是一种命运的安排了2)该段很多内容在第 1 段中已写过,可是我们读来却没有重复之感,为什么?答:ù 成 年ù 答案 从内容上讲,第 1 段侧重讲树木的成长历程和两种命运,而该段那么是专谈其中 的一种情形,即木假山的形成过程;从感情上讲,该段还要呈现自家拥有木假山的“理似不 偶尔〞的幸运感,不是简单讲述与自己无关的木假山的形成3.阅读第 3 段,考虑:作者对“木假山〞“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说说作者“爱〞 与“敬〞的分别是什么答:答案 “爱〞是表现作者对木假山的喜欢,“敬〞的是从木假山身上看到的值得敬重的 “意气端重〞“服其旁之二峰〞“无阿附意〞等可贵品质4.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试分析作者寄寓的“志〞是什么答:答案 (1)借树木生长之难,发现木假山之难,形象地写出了人才成长之困难,含蓄地 表达出对封建社会不重视人才的不满2)借对家中木假山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做人应该 具有的品德和气节,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又不愿与世浮沉,力图自主的精神境界文中 对三峰的爱敬,乃作者自颂三苏父子的人格文章第 2 段中连用了九个“不〞字,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答案 连用了九个“不〞字,写出了木假山形成的种种幸运,种种要逃避开的不幸命运; 而且行文上层层展开,层层递进,与排偶句式一起使用,使文气贯穿。
木 之 生,或 蘖 而 殇,éê树木的生长,有还在幼苗时便死了的,ë蘖 niè :树木的嫩 芽殇 shānɡ :未或 拱 而 夭 é ú ê而死û有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而死了的ë拱 ɡǒnɡ :指树有ú两手合围那样粗 û幸 而 至 于 任 为 栋 梁 那么 伐; 不幸而为风之所 有幸而长成可以用做栋梁的,也就被砍伐了;不幸而被大风拔拔,水 之所漂,或 破 折, 或 腐; 幸而得 不 破折, 起,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烂了;幸而可以没有折断,不 腐, 那么为 人 之 所 材,而 有 斧 斤 之 患 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斧头砍伐的灾祸ù 魁 岸:强壮高大的样子踞其 最幸 者,漂 沉汩 没于湍沙之 间, 不知其几百年, 其中最幸运的,在急流和泥沙之中漂流沉埋,不知经过几百年,é汩 ɡǔ 没:漂浮ù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 仿佛于 山 者,ê úë湍:指急流的水 û在水冲虫蛀之后,有形状好似山峰一样的,那么为好 事 者取去,强 之以为山, 然后 可以 脱 泥沙 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 远 斧 斤而 荒 江 之, éê而且防止斧砍刀削的灾难了。
但是,在荒野的江边高地,ë如 此 者 几 何! 不为好事者所见, 像这样形状似山峰的树木有多少啊!不被好事的人发现,fén :水ú 边高地 û而为樵夫野人 所 薪者,何可 胜 数!那么 其 最 幸 却被樵夫、农民当做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那么在这最幸运的者之中,又有不幸 者焉树木中,又存在着不幸呢予家有 三 峰, 予 每 思之,那么 疑 我家有一座三个峰头的木假山,每当我想到它,总觉得在其 有 数 存 乎 其 间且 其 蘖 而 不 殇, 这中间似乎有气数在起作用况且,它在发芽抽条时没有死,拱 而 不 夭,任 为 栋梁而不 伐, 在长成两手合抱粗细时没有死,可用做栋梁而没有被砍伐,被风 拔 水 漂 而不 破折,不 腐;不 破折,不腐,而 风拔起,在水中漂浮而没有折断,没有腐烂;没有折断腐烂,却不 为人 所材,以 及 于 斧 斤; 出 于湍沙之间, 未被人当做材料,以致于遭受斧头的砍伐;从急流泥沙之中出来,而 不为樵夫 野人之所薪, 而后 得至乎此, 那么 其 也没有被樵夫、农民当做木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