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黑龙江城镇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状况分析.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5118510
  • 上传时间:2018-03-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黑龙江城镇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状况分析 2007-06-04 中国统计信息网 工资收入是职工生活的主要来源,是职工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经 济利益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黑龙江省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增长较快 2000—2006 年,黑龙江省城镇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 7540 元增加到 15945 元,增长了 2.1 倍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所有制类型等企业 职工工资收入差距明显,并有扩大的趋势,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一个 重大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一、城镇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现状1、企业单位的在岗职工工资收入一直低于机关和事业单位2006 年, 黑龙江省机关、事业、企业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 19894 元、17332 元和 15945 元, 机关是企业的 1.3 倍2000—2006 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均 是机关最高,企业最低(见表 1) 表 1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情况单位:元 年份 企业 事业 机关 2000 7540 8497 93582001 8443 9936 11103 2002 9245 11678 12540 2003 10412 12428 13955 2004 11776 14458 15797 2005 13805 15492 18295 2006 15945 17332 198942、中直企业与地方企业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差距继续扩大。

      从国有企 业隶属关系看,2006 年隶属中央、地区、县及县以下和其他的企业在岗职 工平均工资分别为 24057 元、11753 元、18244 元、12946 元和 19383 元 最高的中直企业,比最低的省属企业高 12304 元2000 年中央和地方企业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 11756 元和 5446 元,相差 6310 元,中央是地方的 2.2 倍,2006 年二者相差 14525 元,中央是地方的 2.5 倍,差距进一步扩大3、地区间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差距呈扩大趋势2006 年,黑龙江省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位于前六位的有五位是资源类的城市,前六位分别是大庆 市 27913 元、哈尔滨市 17148 元、鹤岗市 15587 元、双鸭山市 15144 元、鸡 西市 14601 元、七台河市 14376;位于后三位的依次是伊春市 6019 元、绥 化市 8289 元、大兴安岭行署 8458 元,最高的大庆是最低的伊春的 4.6 倍 2001 年大庆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 16554 元,是伊春(4322 元)的 3.8倍,大庆与伊春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差距由 2001 年的 12232 元扩大到 2006 年的 21894 元。

      4、垄断性行业与非垄断性行业的收入差距过大2001 年黑龙江省在岗 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达到 22448 元;最低的是皮革、 毛皮、羽绒及制品业,仅为 3626 元最高与最低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 为 6.2:12006 年,垄断性较强的行业,如航空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和金 融业等的收入明显偏高,其中最高的航空运输业是最低的林业的 9.5 倍(见 表 2) 由于航空、邮电通讯、金融等垄断性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业 务量突飞猛进,获得了超额利润,并把其中一部分以不同形式分配给了职工, 职工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表 2 黑龙江省最高和最低行业在岗职平均工资情况单位:元 最高平均工资的行 业 最低平均工资的行业 年份 行业 平均 工资 行业 平均 工资 最 高 :最 低 2001 石油和 天然气开采 22448 皮革、毛皮、 羽绒及制品业 3626 6.2业 2002 石油和 天然气开采 业 26558 皮革、毛皮、 羽绒及制品业 3736 7.1 2003 证券业 30492 木材加工及 木、竹、藤、棕 草制品业 3754 8.1 2004 航空运 输业 36882 木材加工及 木、竹、藤、棕 草制品业 4625 8.0 2005 航空运 输业 43200 林业 4985 8.7 2006 航空运 输业 53187 林业 5588 9.55、不同所有制企业工资收入差距明显。

      改革开放以前的所有制收入 差距,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要高于集体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 但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收入差距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见表3) ,外资、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工资收入逐渐超越,甚至远远高于国有企 业劳动者的收入从 2000—2006 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看,国有单 位增长最快,达到 2.1 倍,其他单位增长最慢,为 1.6 倍,不同所有制企业 工资收入差距缩小,2000 年其他单位是国有单位的 1.6 倍,到 2006 年缩小 到 1.2 倍,同期其他单位与集体单位的工资收入差距也由 2.5 倍降低到 2.1 倍从差距额度来看,其他单位与国有单位之间由 4187 元减少到 3603 元, 但其他单位与集体单位之间却由 6834 元增加到 9620 元 表 3 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状况单位:元 年份 国有 集体 其他 2000 7314 4667 11501 2001 8184 4856 12490 2002 8776 5016 13232 2003 9872 5353 13872 2004 11256 6374 14617 2005 13084 7626 16491 2006 15093 9076 186962006 年比 2000 年增长% 206.36 194.47 162.56二、城镇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原因1、企业分配秩序不规范。

      对企业工资总额、经营者收入水平和职务消 费缺乏有效约束机制企业收入分配的约束机制没建起来,制度缺失导致收 入分配的无序和监管不力一些企业不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随意压低、 克扣、拖欠工人工资据省劳动部门统计,2006 年有 9.37 万人通过各级劳 动监察部门解决了这些问题,涉及工资金额为 8661.5 万元实际上劳动监 察部门解决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2、劳动者缺乏有效的争取合理薪资的制度和通道企业往往是单方面 制定薪资,且完全以企业效益来定薪资,有时甚至故意压低工资,职工虽然 有不满,但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即要么辞职,要么默默忍受,根本无法有 效地争取合理的薪资水平3、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压力较大在企业改制、产业调整升级、加 快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劳动力供大于求是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据省就业局测 算,2006 年,黑龙江省城镇进入劳动年龄的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未升学的 人数和军队转业干部约 20 万人,改制企业的下岗职工 85 万人,由于企业关 闭破产和灵活就业的不稳定而由就业转为失业的人数约 40 万人,仅城镇劳 动力供给就约为 145 万人,而城镇新增就业 70.8 万人,就业岗位缺口为 70 余万人。

      另外黑龙江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约为 450 万人,对城镇就业形成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准入的门槛较低,市场竞争充 分一方面企业竞争压力大,需要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劳动密集 型企业对职工技能要求不高,面对庞大的求职队伍,职工深感竞争压力大, 担心失去现有的工作岗位这种状况决定了在劳动和资本的博弈中劳动必然 处于劣势地位4、行业的垄断地位垄断行业凭借行政垄断地位和准入管制,既享受 国家政策扶持,又垄断市场,获取了高额垄断收益,并通过各种形式化为本 行业的高工资和高福利5、就业者自身素质的差异就业者素质直接影响到其所从事的行业、 工种以及在不同的所有制类型工作根据 2005 年 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计算, 黑龙江省城镇从业人员中受教育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仅占 5.3%,大专、高 中、初中、小学、未上过学所占比重分别为 11 % 、26.4 %、47.1 %、9.3 % 和 1% ,初中所占比重最高 2006 年黑龙江省城镇企业在岗职工中有各类 专业技术人员 46.9 万人,仅占 12.6%三、缩小城镇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对策1、大力发展经济,从根本上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发展是解决一 切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分配问题的关键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 济是根本途径,经济越发展,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 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2、建立公正、公平、规范的分配制度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制定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法律法规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薪酬体 系,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工资标准,使收入分配向关键、重 要岗位和贡献大的人员倾斜;对基层技术人员,要提高工资等级,提高津贴 比例;而对于通过参加职业培训提高自身技能的部分工人群体,可以晋升到 高、中级技工行列,增加其工资收入要实行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 新的收入分配制度,加快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的形成加强对垄断行 业工资总体水平的调控和管理目前,金融保险、证券、石油石化、烟草、 航空、等行业的人员工资收入水平最高对此,要引进竞争机制和竞争主体, 打破行业垄断,以缩小垄断行业和一般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3、进一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就是由职工与企 业行政领导通过协商共同确定职工工资收入的标准在签订工资集体协议前, 要对协议内容进行充分的协商,通过协商,让职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 情况有更多的了解,让企业行政对职工的要求、愿望有比较好的了解,通过 勾通,充分协商,谈出一个双方都比较认可的协议。

      要推进并完善工资集体 协商制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作用,既要及时提供劳 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等,又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健 全和有效的宣传和帮助,解决现有问题,并打消企业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 要有效地发挥工会作用,让工会不再只是组织员工活动,更要切实担负起维 护成员现实利益的重任4、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财政转移政策是平衡地区收入差距的核 心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减少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的差距要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工资收入 的差距,不少因素是来自地方财力、实力的过分悬殊因此,要进一步加大 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严格控制 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和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特别是要加大对财政困难 县乡的支持力度,用以加强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 设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5、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积极扩大就业是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途径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更 加突出的位置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适当延 长享受扶持政策的时间,以保持再就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扩大就业扶 持政策和范围,以安排更多需要安置的人员;进一步完善各项再就业扶持政 策,在积极挖掘公有经济吸纳就业潜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发挥非公有经济 在创造就业岗位方面的作用;在保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吸纳就业人口的同 时,要更加注重发挥第三产业在创造就业岗位方面的作用;在努力开发社区 就业岗位的同时,鼓励多种多样的就业形式。

      同时,要关注和解决农民进城 务工的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也会相应提高 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6、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对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而言,往 往采取延长劳动时间、实行“计件工资”和以企业提供吃、住的方式来降低 员工工资 在这方面,除了加强督查,对不落实最低工资标准的企业加大 惩罚力度之外,还有赖于最低工资标准这项制度自身的完善比如在确定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