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学Ⅱ天文航海3-时间.ppt
80页第四章 时间 • 第一节 时间系统概述 • 人们通过科学实践,相继选用了各种周期 性变化过程作为时间的测量标准,即时间 的计量单位然而,无论采用什么计量单 位,均应同时满足两个要求:第一,周期 运动的稳定性(均匀性);第二,周期运动 的复现性(重复性)这就是说,只能用一 种均匀的、具有连续重复周期的现象作为 时间的计量单位历史上,时间计量单位 的发展反映了不断满足上述要求的过程 迄今为止时间计量标准基本可分为三类: • 1.建立在地球自转基础上的世界时系统 ; • 2.建立在地球公转基础上由力学定律所 确定的历书时系统; • 3.建立在原子能级跃迁频率基础上的原 子时系统 • 一、世界时系统 • 世界时系统(universal time system) 是建立在地球自转运动基础上的时间系 统也就是说,以地球自转周期作为时 间的计量单位 • 地球上的人们无法直接测量地球的自转 周期,但是,可以选择地球以外的一点 作为参考点,观测该点的周日视运动的 周期来间接地测出地球自转的周期,从 而得到时间的计量单位选择不同的参 考点,得到的时间计量单位也不同 • 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得到:恒星时(sidereal time); • 以太阳为参考点得到:视时(apparent time); • 以平太阳为参考点得到:平时(mean time)或世界时(universal time,UT, GMT)。
•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把世界时 作为均匀的时间来使用,即认为地球自 转的速率是均匀的随着观测资料年复 一年的积累和精密时钟的出现,人们才 从实测中证实地球自转的速率是不均匀 的,并具有相当复杂的表现形式,其中 包含周期性变化、长周期性变化、短周 期性变化和不规则变化等等各种因素, 从而导致以地球的自转周期作为时间的 计量单位也是不均匀的 • 另外,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还存在“扭动” 现象,从而使地极产生移动,简称极移 极移使地球上各点的经纬度发生变化 ,导致世界各地天文台测得的世界时之 间存在微小的差别 • 尽管由于上述诸因素引起的时刻误差很 小,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时 间的精确性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 1955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自1956年 起,对直接观测到的世界时作两项改正 因此,世界时UT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 ①UT0:直接由天文观测得到的世界时 由于极移的影响,使世界各地的天文 台测得的 UT0有微小的差别; • ②UTl:UT0经极移改正后得出的世界 时,这是真正反映地球自转的统一时间 也是天 文航海所需要的世界时; • ③UT2:UTl经过季节改正后得出的世 界时。
• UT2是1972年以前国际上公认的时间 标准但是,它仍然还受地球自转速率 的长期变 化和不规则变化的影响,所以 UT2还是不均匀的 • 二、原子时系统 (atomic time system) • 原子时系统是建立在原子能级跃迁频率 基础上的时间系统 • 1.原子时(atomic time,AT):以铯 (Cs)133原子基态超精细能级跃迁的电磁 振荡9 192 63l 770周所经历的时间间隔 定义为原子时ls的长度 • 原子时的起始历元为1958年1月1日0时( 世界时UT2) • 2.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UTC):以原子时秒为时间计量 单位,在时刻上与世界时UTl保持在0s.9 之内 • 协调世界时满足上述条件是通过“跳秒”来 实现的 • 调整的时刻是在12月31日或6月30日最 后一秒对原子时增加ls称正跳秒,减少 ls称负跳秒 • 正跳秒:23h59m60s之后是次日的 00h00m00s这实质上是把原子时AT的时 刻推迟ls • 负跳秒:23h59m58s之后是次日的 00h00m00s这实质上是把原子时AT的 时刻提前1s。
• 具体跳秒时间和方法可查阅英版《无线 电信号表》第二卷或英版《航海通告》 第VI部分 • 协调世界时UTC从1972年1月1日世界时 00h开始实施由于协调世界时UTC与世 界时UT1相差不超过±0 s.9,也就是说, 协调世界时UTC是采用以世界时UT1制 约的原子 时系统它的体制仍沿用世界 时的体制因此,1972年以后时间系统 的更换对人们的生活、 工作无任何明显 的影响 • 另外,人们除采用了世界时系统和原子 时系统之外,还采用了建立在地球公转 基础上的历书时系统 • 历书时是一种由力学定律确定的均匀的 时间系统但是,由于观测误差较大, 难于得到高精度的历书时,因而历书时 只作为天文学的基本常数 • 第二节 恒星时 • 恒星时(sidereal time)是建立在地球自转 运动基础上的时间系统,以春分点为参 考点,以其周日视运动的周期作为时间 的计量单位 • 一、恒星日 • 在周日视运动中,春分点了连续两次 经过某地午圈所经历的时间间隔称为恒 星日(sidereal day),即: • l恒星日=天球旋转(360º)所经历的时间 间隔 • l恒星日可分为: • l恒星日=24恒星小时(24h); • l恒星小时=60恒星分钟(60m); • 1恒星分钟=60恒星秒钟(60s)。
• 在一个恒星日中,春分点Υ在同一个午圈 上连续两次上中天,这期间春分点Υ正好 完成 一整周360º的周日视运动,所以时 间与角度之间存在着如下时、度换算的 关系: • 24h=360º; • 1h=15º; • lm=15′; lº=4m; • ls=15″=0′.25; 1′=4s • 例l:试将08h14m28s换算成角度单位 • 例2:试将218º17′.5换算成时间单位 • 解: 例1 例2 • 8h 120º 218º 14h32m • 14m 3º30′ 17′.5 lml0s • 28s 7′ 218º17′.5 14h33m10s 8h14m28s 123º37′ • 二、恒星时 • 恒星时(sidereal time)应是春分点Υ经过 某地时圈时起算的,而午圈随着测者所 在地点的经度不同而不同因此,恒星 时具有地方性 • 1.地方恒星时(local sidereal time, LST):在周日视运动中,春分点Υ由某 地午圈起,向西运行所经历的时间间隔 称为地方恒星时。
v显然,春分点Υ上中天时,地方恒星时 LST=00h,下中天时LST=12h,由于恒星 时具有地方性,在同一时刻,不同经度 上的地方恒星时则不一样,它们之间的 关系是: v LST2=LSTl十D v • 2.格林恒星时(Greenwich sidereal time ,GST):在周日视运动中,春分点了由 格林午圈 起,向西运行所经历的时间间 隔称为格林恒星时显然,它是地方恒 星时的一个特例 • 春分点Υ格林上中天时,格林恒星时 GST=00h,下中天时GST=12h由于 恒星时具有 地方性,在同一时刻,任意 经度上的地方恒星时LST与格林恒星时 GST同样存在如下“东大西小”的关系: • LST=GST± 三、恒星时与春分点时角的关系 • 春分点时角是从午圈开始起算的,而恒星 时也是从测者午圈开始起算的由此可见 ,在同一时刻,任意经度上的春分点时角 在数值上等于该时刻的恒星时,即: • LST=LHAΥ 或 GST=GHAΥ • 由于春分点Υ在天球上没有标志,所以人 们无法直接观测它的周日视运动的周期 在下图中,★为某天体,可以得到: • LST=LHAΥ=RA★+LHA★ • 若已知某天体的赤经RA★,则只要测定 它在某一瞬间的地方时角LHA★,就可利 用上式求出该瞬间的地方恒星时LST。
当 恒星上中天时LHA★=0º,LST= RA★,即 该时刻的地方恒星时LST在数值上等于该 星的赤经RA★ • 在天文航海中,恒星时是以春分点时角来表 示的恒星时是天文学上采用的时间计量单 位它不宜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主要 是恒星时与昼夜关系不固定的缘故我们已 知,春分点每天中天的时间比太阳提前约4m 例如,3月21日,太阳位于春分点,这一 天春分点与太阳同时上中天,恒星日从中午 开始,到6月22日,春分点上中天的时间比 太阳提前约6h,恒星日从黎明开始同理, 9月23日恒星日从午夜开始,12月22日恒星 日从黄昏开始,由此可见,恒星时的时刻与 昼夜的关系不固定然而,人们的日常生活 工作一般是根据“昼夜”来安排的,所以 恒星时不宜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第三节 视时 • 视时(apparent time)是建立在地球自转基 础上的时间系统,它是以太阳⊙为参考点, 以其周日视运动的周期作为时间的计量单位 • 一、视太阳日 • 在周日视运动中,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 某地子圈所经历的时间间隔称为l视太阳日 l视太阳日可分为: • l视太阳日=24视太阳小时(24h); • l视太阳小时=60视太阳分钟(60m); • l视太阳分钟=60视太阳秒钟(60s)。
• 在一个视太阳日中,太阳在同一子圈上 连续两次下中天,这期间太阳正好完成 一整周360º的周日视运动所以视时与 角度之间同样存在着如同前面所述的时 、度换算的关系 • 二、视时 • 由视太阳日的定义可知,视时(local apparent time,LAT)是太阳中心经过某 地子圈时起算的,而子圈随着测者的经 度不同而不同,因此,视时具有地方性 在周日视运动中,太阳中心由某地子 圈起,向西运行所经历的时间间隔称为 视时LAT v太阳上中天时LAT=12h,下中天时 LAT=00h由于太阳地方时角LHA⊙是从 测者午圈起算的,而视时是从测者子圈 起算的,因此,同一时刻视时LAT与太 阳圆周地方时角LHA⊙相差180º (12h), 即: v LAT=LHA⊙ • 三、视太阳日作为时间计量单位的缺陷 • 视太阳日作为时间计量单位的缺陷是它的长度逐 日不一致如图1所示,例如,对某一测者Z来说,3 月21日太阳⊙位于春分点Υ,在某一瞬间,太阳⊙ 、春分点Υ同时下中天,尔后,天球带着太阳⊙和 春分点Υ一起向西作周日视运动一天后,当春分 点了再次下中天时(天球旋转了360º)太阳⊙还没下中 天(即还没到l太阳日)。
如图2所示这是由于太阳在 向西作周日视运动的同时又沿黄道向东移动了一段 弧距,其赤经相应变化了d(RA⊙)(即太阳赤经日变化 量),所以太阳⊙要连续两次下中天,则天球还要向 西旋转d(RA⊙),如图3所示因此, • 1视太阳日=天球旋转(360º+d(RA⊙))所经历的时间 • 1视太阳日=天球旋转(360º+d(RA⊙))所经历的时间 • 由于在一年中,太阳赤经日变化量d(RA⊙) 最大约66′.6,最小约53′.8,所以最长和 最短的视太阳日相差约51s,并且在逐日变 化作为时间计量单位,长短必须固定,所 以视太阳日不宜作为时间的计量单位 图1图2图3 • 虽然视太阳日不宜作为时间的计量单位 ,但它与昼夜交替的关系固定,符合人 们工作、休息的习惯因此,人们又考 虑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一种既与昼夜交替 关系稳定,长短又均匀的时间计量单位 ,于是产生了平时 第四节 平 时 • 平时(mean time)是建立在地球自转运动 基础上的时间系统,它是以平太阳⊕为参 考点,以其周日视运动的周期作为时间的 计量单位 • 一、平太阳 • 平太阳⊕(mean sun)是一个假想的天 体,它在天赤道上向东作匀速的周年视 运动,其速度等于视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的平均速度。
• 二、平太阳日 • 在周日视运动中,平太阳连续两次经 过某地子圈所经历的时间间隔称为l平太 阳日(mea。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