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效果评价.docx
5页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分析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70例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的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补阳还五汤治疗,实验组采取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采取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关键词】气虚血瘀型;针灸;中风;补阳还五汤中风是高发的脑血管疾病,证候类型较多,气虚血瘀型多由元气不足引起,病情危重,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分析在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治疗中,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应用效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选取7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
纳入标准:符合气虚血瘀型中风诊断标准,资料完整,无药敏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冠心病,脑出血,恶性肿瘤,肝脏功能障碍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0例、15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均值(55.544.02)岁,病程在1-6个月之间,均值(3.401.40)个月;实验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1例、14例,年龄在39-71岁之间,均值(55.554.04)岁,病程在1-6个月之间,均值(3.411.38)个月两组中风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1.2方法给予所有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补阳还五汤治疗,方药组成:80g生黄芪,15g当归尾,10g红花,10g赤芍,10g桃仁,10g地龙,10g川穹加水煎服,2次/d,持续治疗3周对实验组患者采取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补阳还五汤同对照组,针灸主穴选取太冲、内关、哑门,配穴选足三里、三阴交、手三里等,采取局部施针,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持续治疗3周1.3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取卒中量表(NIHSS)评估,分值0-42分,分值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正比。
②治疗前后运动功能采取简化Fugl-Meryer运动功能评分表评估,分值越高运动功能越高③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采取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④治疗总有效率可独立生活为显效,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为有效,不能自理为无效1.4统计学分析窗体顶端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窗体底端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FMA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FMA评分比较[`xs,n(%)]组别例数NIHSS评分(分)FMA(分)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516.203.0112.361.0842.307.4664.506.2127(77.14)实验组3516.372.888.101.0242.287.5071.806.0833(94.29)t/ 值-0.241416.96530.01124.96934.2000P值-0.81000.00000.99110.00000.040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3.653.40)分、(78.893.31)分,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3.683.38)分、(86.443.30)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t=9.5564 P=0.0000)。
3讨论中风是常见脑血管疾病,发病急骤,病情严重气虚血瘀型中风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由元气不足,气血衰弱等引起,临床症状为半身不遂、口角流涎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在中医学理论中,气虚血瘀型中风多因痰风瘀火侵袭五脏六腑,肺腑阴阳失衡,气血逆乱上脑,气虚血瘀导致脾虚湿阻,脑络不通化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改善血液循环[2]采取中医针灸法,针刺太冲、内关、哑门,足三里、三阴交、手三里等穴位,起到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的效果采取补阳还五汤,利用活血化瘀的红花、赤芍、桃仁,活血行气的川穹,通经活络的地龙,益气养血的黄芪,共奏补气活血,舒筋活络功效,帮助患者疏通血管,促进脑部血液流通[3]本次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101.02)分、(71.806.08)分、(86.443.30)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说明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采取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王丹.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04):221-223.[2]郝世飞,张晓园,李菲.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0):61-62.[3]袁海妮,杨作卿,刘晶晶,刘坤明.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33):106-107.-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