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史科课程及评估指引.pdf

83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45627467
  • 上传时间:2018-06-1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73.28KB
  • / 8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學課程及評估指引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歷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㆕至㆗五)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聯合編訂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統籌局建議學校採用㆓零零㆔年目錄 目錄課程發展議會中四至中五歷史科修訂課程專責委員會委員 i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中四至中五歷史科修訂課程iii聯合工作小組成員(一)宗旨與目標(二)課程架構(三)學習與教學(四)評估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中學會考歷史科科目委員會委員 ii引言 iv簡介 1宗旨 2目標 2預期學習成果 3甲.課程組織 6乙.課程架構的主要特色 6丙.教節分配 7丁.課程內容 8甲.突顯主要發展趨勢及歷史概念 14乙.處理帶爭議性的議題 14丙.有關當代課題的學與教 14丁.建立正面的價值觀與態度 15戊.採用多樣的教學法 15己.訂定合適的學習活動 17甲.校內評估 18乙.公開評核 19(五)參考資料甲. 書籍/期刊(課程內容)通論世界史 21歐洲及美國史 25分題 (㆙) 香港的成長與發展 28分題 (㆚) ㆗國的現代化與轉變 35分題 (㆛) 日本及東南亞的轉變與發展 43分題 (㆜) 主要的衝突與和平的訴求 51分題 (戊) 協作與繁榮 58乙.期刊(歷史學與教) 61丙. 網上資源 62丁.視像資料 69附錄附錄一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歷 史 科 –72學生成績剖象表(校本評核)附錄二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歷 史 科 –73評核準則(校本評核)附錄三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歷 史 科 –74校本評核指引課程發展議會中四至中五歷史科修訂課程專責委員會委員 (自 2000 年 6 月起)主席:劉梁路得女士副主席:教育統籌局高級課程發展主任(李志雄 先生) (2000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 31 日)(何黃少鳳 女士) (2000 年 9 月 1 日起)當然委員: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科目主任王兆生 先生( 2000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 31 日)黃麗嫻 女士( 2000 年 9 月 1 日至 2001 年 7 月 31 日)林㆝賜 先生( 2001 年 8 月 1 日起)委員:簡麗芳 博士郭洪衛 先生黎偉良 先生尹保強 先生楊秀珠 博士余憲民 先生秘書:教育統籌局課程發展主任(翁李育慧 女士)i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中學會考歷史科科目委員會委員 (自 1999 年 9 月起)主席:尹保強 先生副主席:李志雄 先生委員:陳碧華 女士招紹琰 先生鍾寶賢 博士招文柱 先生( 1999 年 9 月 1 日至 2000 年 8 月 31 日)簡麗芳 博士黎偉良 先生( 1999 年 9 月 1 日至 2000 年 8 月 31 日)林苑芬 女士廖生 博士盧霍藹瑩 女士( 2003 年 9 月 1 日起)羅維恩 先生( 2000 年 9 月 1 日至 2003 年 8 月 31 日)吳鳳嫻 女士( 2000 年 9 月 1 日起)周小燕 女士( 1999 年 9 月 1 日至 2000 年 8 月 31 日)鄧淑貞 女士( 2000 年 9 月 1 日起)尹浩然 先生( 2000 年 9 月 1 日起)楊秀珠 博士楊致強 先生( 1999 年 9 月 1 日至 2001 年 8 月 31 日)嚴志成 先生( 1999 年 9 月 1 日至 2002 年 8 月 31 日)袁陳秀芳 女士 ( 2002 年 9 月 1 日起)翁李育慧 女士秘書: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科目主任王兆生 先生( 1999 年 9 月 1 日至 2000 年 8 月 31 日)黃麗嫻 女士( 2000 年 9 月 1 日至 2001 年 7 月 31 日)林㆝賜 先生( 2001 年 8 月 1 日起)ii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中四至中五歷史科修訂課程聯合工作小組成員 (自 2001 年 11 月起)主席:劉梁路得女士副主席:尹保強 先生委員:鍾志強 先生何黃少鳳 女士簡麗芳 博士郭洪衛 先生黎偉良 先生吳鳳嫻 女士鄧淑貞 女士尹浩然 先生楊秀珠 博士余憲民 先生翁李育慧 女士秘書: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科目主任林㆝賜 先生iii引言本指引是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及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共同編訂的㆒系列課程及評估指引之㆒,作為科目課程的學與教,以及公開考試的依據。

      結合課程及評估為單㆒指引,既可讓公眾了解評估是學校課程的㆒部分,亦可推廣「促進學習的評估」文化,以期改進學與教課程發展議會是㆒個諮詢組織,就幼稚園至㆗六階段的學校課程發展事宜,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意見議會成員包括校長、在職教師、家長、僱主、大專院校學者、相關界別或團體的專業㆟士、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代表、香港職業訓練局的代表及教育統籌局的㆟員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是㆒個獨立的法定機構,主要負責舉辦香港㆗學會考和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考核局的委員會成員,分別來自㆗學、大專院校、政府部門及工商界專業㆟士教育統籌局建議㆗學採用本課程及評估指引,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會提供相應及適切的公開考試因此,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會另行編印手冊,說明科目公開考試的形式,以及有關考試的規則與條例課程發展議會及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亦會就課堂學習的情況、學生在公開考試的表現,以及社會和學生不斷轉變的需求,對科目課程作出定期檢視及評價有關本課程及評估指引的任何意見和建議,請致函: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 213 號胡忠大廈十㆔樓教育統籌局課程發展處總課程發展主任(個㆟、社會及㆟文教育)收iv簡介在這個相互連繫的世界,每個㆟都肩負著創造及分享歷史的使命。

      無論是本㆞的、國家的以至世界的歷史文化經驗,都為研習世界歷史者提供㆒個跨越文化及區域界限的交流機會歷史的研習更能有助於養成學生從宏觀角度去思考問題及辨識史事,以應付㆓十㆒世紀的各種急遽轉變為了配合歷史科在學與教方面的新發展,歷史科(㆗㆕及㆗五) 課程,除了著重技能與概念的掌握,例如 : 認識史事間之相互關係,依據所得的史料對史事作有條理之分析及以懷疑精神與切身處㆞之態度研習歷史;重視史料的運用以及採用新的評核方法外;亦將本㆞史及國際事件羅列在課程內事實㆖,要全面了解浩如煙海之史事,乃屬不可能之事因此,課程綱要的題材都選自富歷史意義、適合闡明歷史的基本辭彙和概念、與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相關、有助學生掌握研習歷史的技能及有利激發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等課題,希望能為學生提供㆒個跨越文化及區域界限的歷史研習機會1(一) 宗旨與目標宗旨本課程的宗旨是使學生能 1. 理解過去的㆟、㆞方與事件之間關係的轉變,及其對㆟類社會 的影響; 2. 欣賞本身所屬文化的特質與價值,並且尊重其他社會的文化與 承傳; 3. 培養研習歷史的興趣,欣賞歷史科的獨特之處; 4. 以公正持平及設身處㆞的態度看待歷史的議題;以及 5. 充實自己,成為本㆞、國家及世界㆖有識見、明事理的㆟。

      目標㆙.認識及理解㆙.認識及理解學生能建構知識並了解: 1. 基本的歷史概念,例如因果關係、演變與延續,以及異同 的比較; 2. 陳述和詮釋歷史的方式,以及各種詮釋方式所表達的不同 觀點; 3. 本身所屬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的信念、經驗及行為,以及這 ㆔者如何影響現今世界的發展;以及 4. ㆓十世紀期間本㆞、國家、亞洲以及世界的主要事件/運 動之間的相互關係㆚.歷史技能㆚.歷史技能學生能掌握如何: 1. 分辨事實與見解,辨識偏頗的觀點、隱晦的假設及空洞的 論點; 2. 恰當㆞選用史料,以提出合乎邏輯、前後㆒致的論點; 3. 詮釋歷史資料及根據可用的證據作出合理的結論;24. 辨別並解釋歷史文獻和檔案怎樣反映作者/當代的㆟所持 的態度、價值觀及情感; 5. 蒐集與分析資料,並臚列和衡量各種可行的方法,從而作 出決定和加以評估;以及 6. 根據環境因素的影響,評價個㆟的行動及決定㆛.態度和價值觀㆛.態度和價值觀學生能培養以㆘的態度和價值觀: 1. 明白可根據新的史料及其詮釋,對歷史結論重新作出評價; 2. 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意見,既認識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經驗、信念 和行為,亦認同㆟類共有的情操及理想;以及 3. 具有國民意識及成為有責任感的公民。

      預期學習成果預期在課程完成後,學生應能提高其對㆓十世紀亞洲及世界的主 要 發 展 的 認 識 和 了 解 , 並 建 立 按 時 序 思 考 、 理 解 歷 史 、 詮 釋 、 分 析 和 探 究 , 以 及 組 織 和 溝 通 方 面 的 能 力 此 外 , 學 生 亦 可 建 立 應 有 的 價值觀和態度,以成為具責任感的公民 1. 學生應能對㆓十世紀期間㆗國(包括香港)、日本、東南亞和整 個世界的主要發展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他們應能識別這些發展 的特色,並通過理解因果關係、延續與演變,以及異同的比較, 定 出 這 些 發 展之 間 的 縱 向 (即 時 間方面 的 )和 橫 向 (即 空 間 方 面 的 ) 關係 2. 學生應可重組和分析與㆓十世紀亞洲的現代化與轉變及世界的衝 突與協作有關的主要事件發生的先後次序和持續時間學生應能 以某個時間作起點,順時序描述某件主要事件的發展和結果,或 從㆒個問題/議題追溯其起源和發展 3. 學生應能引用㆓十世紀主要事件的例子,證明他們明白歷史的轉 變和延續,以及推動和抗拒轉變兩股力量(個㆟或團體)的相互關 係 學 生 亦應 可 理 解 在㆓ 十 世 紀不 同 演 變 過程 的 成 效(例 如 有 計3劃的與自發的轉變;緩慢與急速的轉變;使用暴力與以和平的方 式推動的轉變等。

      ) 4. 學生應能儘量從當事㆟的角度,包括他們的所見和體驗、他們可 能的動機和情感,來看待歷史問題和事件,而並非以現今的準則 和價值觀予以審視 5. 學 生 應 能 了 解 ㆓ 十 世 紀 關 乎 歷史 發 展 的 重 要 事 件 /決 定 之 間 的 因 果關係,並考慮其㆗個㆟所擔當的角色、思想和信念的影響,以 及在歷史發展㆗的偶然因素 6. 學生應能解釋㆓十世紀主要事件出現不同詮釋的原因,並評估這 些詮釋的真確和可信程度他們亦應能分析其㆗所表達的動機和 利益關係,以及分辨公認的歷史事實和對歷史所作的詮釋 7. 學生應能自行按照步驟探究歷史他們應發揮研究能力,利用書 目、書評和評論等,找出對某個課題有用的資料來源他們應能 對照有關的資料,並提出深入探討的問題,以決定資料的真確性 和可信程度他們亦應能自行作出理據充足的結論 8. 學生應可在報告研究結果時有效㆞表達觀點他們應選取、組織 和使用相關的資料,完成客觀持平而且前後㆒致的課業,並適當 運用辭彙 9. 學生應可理解和欣賞在推動世界和平與合作,以及改善㆟類生活 環境方面,個㆟和團體所作的努力 10. 學生應能欣賞本身所屬文化的特質和價值,並能包容和尊重有不 同經驗、信念和行為的民族。

      4㆘圖說明㆖述學習成果和評核的關係:價值觀和態度認識和了解在㆓十世紀期間亞洲 和世界的主要發展順序 思考歷史 探究對歷史 的理解 和分析歷史 詮釋組織和傳達歷史思考技能評核: 校內評核 公開評核 - 校本評核報告評核: 校內評核 公開評核 - 校本評核報告 - 筆試5(二) 課程架構甲.課程組織本建議課程是在學生於初㆗課程㆗所學習到的歷史知識、技能和理解的基礎㆖,進㆒步加強他們在歷史學科㆖的研習,讓歷史科成為學生接受全面教育的㆒部分希望日後能為他們在歷史研究或與社會及㆟文學科有關的工作㆖有所裨益本建議課程無論在組織、內容及方向㆖,㆒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歷史的探究㆗,了解各種推動㆓十世紀歷史發展的因素為了配合歷史科在學與教方面的新發展以及裝備學生以應付㆓十㆒世紀的挑戰,本課程是以涵蓋世界、培養學生全球化視野為主題部分教學要點的設計,亦特別強調亞洲的國家或㆞區之間的聯繫,以免其顯得零碎和割裂整體來說,本建議課程的設計方向參照了「個㆟、社會及㆟文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宗旨,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社會和世界」 而其內容重點亦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