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9页通州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2024年1月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10页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试题答案一律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60分)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习近平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甲骨文的出土“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随着大量甲骨文遗存的发现,它记录的天象、宗法与宗庙制、土地制度等,使商代成为可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A.文字是历史传承的唯一载体 B.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C.甲骨文发现之前无信史可言 D.甲骨文验证了史书相关记载2.公元前9世纪,楚国先祖熊渠自称“我蛮夷也”;后其国君又宣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这一变化体现了( )A.社会秩序的崩溃 B.诸侯争霸的格局 C.华夏认同的观念 D.楚国实力的增强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日益活跃,提出“为政以德”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4.某学生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的笔记摘录如下,笔记内容反映的是(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A.秦统一的条件 B.秦统一的方式 C.秦统一的过程 D.秦统一的意义5.西汉时,中原出现了产自西域地区的葡萄、苜蓿、胡桃等几十种物产,西汉的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来自中原地区的耕种、打井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 B.中国丝织品在西域备受推崇C.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6.495年,孝文帝下诏定姓族,依官爵高低确定鲜卑贵族门阀序列,并使之与汉族头等士族门第相当、社会地位相同,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一举措( )A.实现了北方统一 B.激化了民族矛盾 C.导致了内部叛乱 D.促进了民族交融7.唐太宗在位期间,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8.下图是某一朝代设置的中央机构示意图,该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9.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对门阀制度的一种否定,是对文官政治的强化,是传统中国将帝制政权向中下层知识分子开放的重要方式”。
这说明科举制( )A.消除了门阀政治残余 B.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C.削弱了官员执政能力 D.强化了崇文抑武政策10.中华传统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造就了唐代文化的高度繁荣,下列可以作为佐证的是( )①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②长安成为国际都会 ③玄奘法师西行取经 ④儒学复兴运动兴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1.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说:“夫恶危乱而欲安全者,庸君常主之能知,至于措置之失,则所谓困天下以养乱也唐之置兵,既外柄以授人,而末大本小鉴于唐朝的教训,北宋初年统治者采取了( )①削弱了地方军队,加强禁军 ②派文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③取消募兵制,减少军队数量 ④地方赋税交由中央来掌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儒学的一次自我更新,其“主要结果,便是对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视,逐渐胜过了在文学和文化上的造诣,同时也使人们对天地自然的兴趣与日俱增”这一更新是( )A.先秦“制天命思想”的提出 B.汉代“天人感应说”的确立C.两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形成 D.明代“致良知思想”的勃兴13.金世宗在位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
《金史》称赞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慎守令之选据材料得知,“大定之治”的出现得益于金世宗( )①具有长期治理地方的经验 ②对治乱兴衰有深入的思考③注重选拔和任用有才能者 ④限制臣下进谏以巩固皇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下列关于《清明上河图》表述正确的是( )A.属于山水画派风格 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C.表现了文人的个性 D.凸显了中外文化的交流15.元代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意图是( )A.不断缩小南北经济差距 B.扩大与亚非之间的对外贸易C.改变南多北少户口格局 D.南粮北运保证北方粮食供应16.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鉴于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中朝 B.废除宰相 C.建立内阁 D.置军机处17.随着市镇丝行、布庄的发展,明代后期嘉湖地区出现了改田种桑的现象;双林镇“俗皆织绢,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
这反映了明代后期( )A.普遍种植经济作物 B.自然经济濒临崩溃 C.局部出现雇佣关系 D.商品经济较快发展18.康熙皇帝在主持与喀尔喀蒙古的会盟后,感慨道:“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对康熙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①清朝已经有效控制长城以北地区 ②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巩固边防③清朝消灭了漠西蒙古的分裂势力 ④清朝成功安定了回部和西藏地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9.雍正元年,年羹尧在《会陈军务事情请先具稿密陈折》中写到:“臣等请嗣后凡有紧要事情,先具奏稿密呈睿览……既经圣虑,自有乾断,不独臣等获有遵循,而军务大事可免错误矣由此可见( )①奏折制度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 ②奏折制度的特征之一是私密性③奏折内容仅限于通告军事要务 ④奏折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0.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或著作,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徐光启《农政全书》 ③贾思勰《齐民要术》 ④蔡伦改进造纸术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①②21.晚清时期,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列选项中,列强侵华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C.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22.清政府在“某次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与虚弱,从此西方列强把中国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某次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3.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以上谕形式颁发的变法诏书数量较多,涉及人事、文化教育、经济、社会等多方面,但政治方面的很少这表明百日维新( )A.并未涉及到政治领域改革 B.注重革命措施的策略性C.造成维新阵营内部的分裂 D.受到守旧派势力的抵制24.一位德国军官回忆在中国的一次战斗经历时说,其成员展示出非凡的勇气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虽然“他们”只装备了剑、梭和刀,但“他们”在我们的死亡火力下依然不停地前进着他们”所从属的组织是( )A.北洋舰队 B.义和团 C.太平军 D.兴中会25.“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
它”指的是( )A.百日维新 B.预备立宪 C.辛亥革命 D.二次革命26.1918年,一篇题为《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的文章中写到:“不到半页,必有发昏做梦的话青年子弟读了这种旧文章,觉其句调铿锵,娓娓可诵,不知不觉,便为文中之荒谬道理所征服这主要体现了( )A.新文化运动抨击旧文学 B.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思想C.梁启超的维新改良思想 D.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要求27.1919年,杜威访问中国,在给家人的信中写到:“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加入他们,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信中所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 )A.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是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文化革新C.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时期的分界点 D.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28.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唱道:“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其中“揭开新篇”指的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C.人民军队的创建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29.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对“新道路”解读准确的是( )A.发动城市暴动,建立工农政权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服从共产国际,开展工人运动 D.放手发动群众,建立联合政府30.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通电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西安事变31.1937年,毛泽东在某次大会上讲到:“有些同志以为我们的红帽子戴了十年,今天又戴三民主义帽子,就表示老不愿意……但如果旧帽子换上了新内容,那事情就变化了,不是不可戴的,反而变为可戴的了毛泽东的论述旨在( )A.团结一切力量应对时局变化 B.结束“左”倾错误的统治C.号召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D.实现和平建国的政治目标32.毛泽东说:“重庆谈判的结果是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重庆谈判的意义在于( )A.通过了和平建国案等五项协议 B.有效地制止了全面内战的发生C.使国民党丧失了军事上的优势 D.在舆论上制约了国民党的图谋33.历史地图是呈现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
下面的历史地图反映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34.在下列表述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结论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B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C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要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程D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