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山西省临汾市河川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doc

54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81713628
  • 上传时间:2023-11-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1MB
  • / 5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论ﻩ11.1项目概述 11.2项目建设内容ﻩ21.3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 3第二章 项目背景、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ﻩ42.1项目背景ﻩ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ﻩ9第四章 建设方案ﻩ144.1总体建设方案 1442临汾市项目办建设 164.3隰县ﻩ1644永和县 2645大宁县 334.6洪洞县 4047侯马 484.8汾西县 5249襄汾县ﻩ55410临汾市开发区ﻩ614.11项目建设方案汇总表 63第五章  总投资与资金筹措ﻩ645.1投资ﻩ645.2资金筹措 64第六章 项目贷款偿还计划及运行模式 6661项目贷款偿还计划ﻩ666.2项目运行模式 68第七章 项目组织管理ﻩ69第八章  项目效益分析 718.1经济效益ﻩ718.2社会效益ﻩ718.3生态效益ﻩ72 / 第一章 项目概论11项目概述山西省临汾市河川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山西省临汾市实施,共涉及永和、隰县、洪洞、大宁、汾西、候马、襄汾和临汾市开发区8个县(市)区,项目建设围绕两个链条进行,一是生态链,即通过滩涂开发、中低田改造来改善项目区的土地生产能力低的状况,在开发和改良的土地上发展优质粮、畜、果、菜,将种养结合,在适合发展畜牧业区域,利用玉米秸秆、玉米等资源发展优质肉牛、优质肉鸡、良种猪等无公害养殖业,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提高收益,通过植物秸秆直接还田和养殖业的过腹还田,进一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形成农业生态链,实现项目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产业链,项目围绕项目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依托农业中介组织和基地(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大量分散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项目区形成“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项目建设围绕上述两个链条,依托项目区河川流域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产业,发挥基地型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的带动作用,实施建设集中连片、规模化生产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使特色基地在为区域内龙头企业提供原料来源的同时,为项目区农户增收开创新途径,促进项目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强项目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2项目建设内容1、滩涂开发本项目拟实施土地改良治理总面积1450公顷,其中:滩涂改造1030公顷,中低田改造420公顷,主要涉及县包括永和县、隰县、洪洞县、大宁县.2、特色优势农业基地建设本项目的基地建设是在滩涂开发治理基础上,辐射周围部分面积,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基地,主要包括种植、养殖基地两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市县包括隰县、永和县、大宁县、洪洞县、候马市、汾西县、襄汾县、临汾市开发区项目拟建设特色优势农业种植基地1294公顷,养殖基地年出栏猪、牛、鸡、羊、兔29.3万只(头)。

      3、特色经济林项目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6950公顷,主要涉及市县包括候马市、永和县、隰县、洪洞县、大宁县、襄汾县.4、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各种农产品加工能力13000吨/年5、建设贮藏库项目在隰县建设贮藏能力为2000吨的保鲜库1个、800吨保鲜库2个,在襄汾建设贮藏能力为1000吨的保鲜库1个.6、项目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为使项目顺利实施,在项目区现有的农业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支持相应的项目服务体系设立市项目办1个,县区项目办9个,建立和完善当地畜禽防疫防治站,种苗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1.3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1、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36253.7万元人民币,其中各市(县)所需投资额见下表:各市(县)投资汇总表     单位:万元序号县区名称合计1市项目办40002大宁6715.93汾西175324侯马4264.15永和338366洪洞6741.07隰县5905.68襄汾361569开发区34747合计36253.72、资金筹措资金来源为拟利用亚行贷款2589.55万美元,按照1美元兑换8元计算,折合人民币207164万元,占总投资的57.14%,国内配套资金15537.3万元,占总投资的42.86%。

      国内配套资金中,拟申请山西省配套1639.9万元,临汾市配套2039.9万元,各市(县、开发区)配套7288.4万元,相关企业投入资金1503.4万元,农民投工投劳或投入资金3065ﻬ第二章 项目背景、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21项目背景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历来是中国政府极为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力度,中发(2005)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把解决“三农”问题,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作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国政府关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主张和举措,为山西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创造了的政策环境同时,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下,中国政府适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为中部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山西省作为中部省区,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稳定建立,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没有得到明显的改观。

      如何建立起支持农业发展的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山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最终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山西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制定了《山西省“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草案),规划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统筹城乡发展,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节本降耗,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实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农畜产品加工“百龙工程”、农业支持服务体系等重点工程;切实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农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经营理念、大力发展农业四大特色产业,提升山西省农产品规模和档次等政策措施.依据《山西省“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草案),结合山西省河川流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的实际,提出《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实施河川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拟参照多年来开发治理积累的经验,利用黄河、海河两大流域丰富的资源,以生态链和产业链的为主线,实施流域综合治理。

      通过滩涂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等工程,以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形成优势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形成相对完善的生太链;依托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发挥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度和转化增值率,加快项目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延伸农业产业链,从而促进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本项目的建设,将改善临汾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壮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增加农民收入本项目的建设,立足于临汾当地河川流域的农业资源优势,通过整合农业资源,建设规模化、集约化优势农产品基地,重点发展当基础较好的红枣、核桃、苹果、玉米等特色产品,进一步扩大规模、产值,提高地区特色产品知名度,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选择有养殖条件的区域,发展优质肉牛、肉羊、肉鸡及肉猪等养殖业,通过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发展科技示范户,建设规模化的种养结合的特色基地;依托区域优势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带动,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解决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低、销售困难的问题项目实施后,在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的同时,将在引导农民学习科学技术、改变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32本项目的建设将为缓解土地资源对农业的制约提供新思路耕地是农业的基本依托,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工业建设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山西省的耕地数量逐年锐减,如何保护耕地数量与提高耕地质量,合理利用荒滩荒坡,缓解耕地减少对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各级政府在推动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地处我国内陆中部黄土高原的山西省,年产粮食仅90-100亿公斤,属于缺粮省份,年粮食需求量为105—110亿公斤,缺口达15—20亿公斤.城镇化的发展和各类矿产的开发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近年来土地现状调查显示,2000年到2004年全省共减少耕地55.50万公顷,年均减少13.87万公顷;另一方面,耕地质量在不断退化坡耕地多,土层浅薄,肥力不足,产量低而不稳,是山西省的又一基本省情据有关权威机构资料显示,全省每年随雨水流入黄河、海河的泥沙量达到4.56亿吨,其中带走有机质508万吨,氮、磷肥料30万吨,相当于1年化肥施用量的25%,耕地质量在人为和自然双重因素的作用下不断退化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完成滩涂开发1932公顷,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项目完成后,可以实现项目区自然生态良性循环,改善当地环境质量,缓解土地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并为推动山西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3.3项目的建设是加快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需要随着临汾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其上游基地建设滞后的矛盾凸现,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规模小,多数是农户分散经营、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以及龙头加工企业原料基地建设不足,这已成为临汾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制约因素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体系“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模式中的中间环节,在产业化发展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不仅能够保障龙头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而且将辐射和带动周围农户,形成互动,是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本项目实施,在滩涂治理的基础上,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和养殖业,并进行农产品的初加工,解决了农民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通过龙头企业的中间作用,更好的形成从农民到市场的联结,形成良性促进、互为发展,既可以建成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又可以为加工及流通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料和产品,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4本项目的建设,可为改善山西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山西省境内滩涂资源丰富,全省河川流域面积约10.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8.9%。

      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40多条,流域面积在4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条全省共有滩涂面积18万公顷, 尚未开发利用的滩涂面积近10万公顷,其中宜农荒滩5.8万公顷河川流域既是山西农业生产后备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长期以来,由于山西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丰富的河川流域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相反由于洪涝灾害和下湿盐碱等因素,给当地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程度不同的危害,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通过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改善山西省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减少和控制水土流失,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增加基本农田的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建设种养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