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堡包与人民币升值.doc
4页汉堡包与人民币升值 发信站:爱思想网 ● 郑联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舶来品日益熟悉,麦当劳汉堡在过去几年还算是奢侈品, 现在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快餐在麦当劳中有一种汉堡叫 Big Mac,在国内称为“巨无霸”, 实际上就是大号的麦当劳汉堡包 麦当劳快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在全球几乎都是相同 的模样,成份和味道也是差不多的自从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公布了一个 Big Mac Index 之后,巨无霸在全球的影响力更是迈向一个新台阶 Big Mac Index,即是“巨无霸指数”或者“巨无霸汇率”,它在国际经济学界具有非常重 要的影响力因为巨无霸指数能演绎出一个不大不小的经济学定理----一价定律(即一定 数量的同质商品在世界范围内价格应该是一样的),该指数还是汇率定价机制之一的购买 力平价的基础 除了在海湾地区稍微大一点以外,巨无霸在全球范围内成分大小几乎一样,俨然是一 种标准化的商品同质商品在世界各地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各个国家使用不同的货 币,怎么进行比较呢?汇率就是最好的指标,它是一国货币单位同它国货币单位的兑换比 率,是比较汉堡包是不是在世界上同价的换算工具。
汉堡包汇率与购买力平价 国际经济学家对“巨无霸汇率”津津乐道,主要在于“巨无霸汇率”提供了汇率变动的长 期趋势走向现行的汇率形成机制的一个基础是基于各个国家的消费价格指数(CPI), 即购买力平价虽然 CPI 汇率是基于由一价定律发展而来的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理论决定,但是,消费价格指数涉及的商品篮子在各国具有巨大的差异性, 给汇率的决定带来了极大的复杂性人类有一种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秉性,经济学家将 这个发挥到了极致 从国际经济学家角度看,各种货币的比价由“巨无霸汇率”来决定,比 CPI 汇率更为简 单而且客观国际经济学著名学者 Divid C. Parsley 和 Shang-Jin Wei(2004)指出,“巨 无霸汇率”指标具有四个重要的优势CPI 指数的商品篮子组成在各国差异性很大,不具 有可比性;而汉堡包的成分也像一个商品篮子,其组成是相同,不管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都具有可知性和可比性巨无霸汇率”不需要以某个时期的平价作为基础,而如果在基期 的购买力平价都不怎么有效,CPI 汇率的变动就不能反映实际汇率的真实运动CPI 汇率 决定方式中,商品篮子中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组成和相关权重、计算的函数在国家间是不 一样的,而汉堡包价格里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份额比例是确定可知的。
汉堡包汇率”可以 脱离总产出偏差和临时性总量偏差,可以观察实际汇率的动态变化 “巨无霸汇率”具有这么多的优点,它真的能反映实际汇率的变动吗?学者 Cumby(1997)认为,“巨无霸汇率”具有预测功能,就是说在中长期汇率决定中具有决定 作用他指出,根据“巨无霸汇率”,如果在某一年汇率被低估 10%,第二年便会有大约 3.8%的升值90年代初的德国马克、世纪之交的欧元、还有 02年的美元,一定程度上还 真印证了“巨无霸汇率”的中长期有效性 汇率改革之前的汉堡包汇率 英国《经济学家》(Economist)在 2007年 6月 11日这期杂志上,给出了 32个国家 和地区的大汉堡价格指数(Economist’s Big Mac Index),在中国叫做“巨无霸指数”或者“巨 无霸汇率”可以看出,大汉堡在美国卖 3.06美元,在中国是 10.5元人民币根据当时美 元兑人民币的双边汇率(1美元等于 8.27元人民币),大家会发现美国的汉堡换算成人民 币竟然需要 25.3元,而中国的巨无霸以美元计价只需要 1.27美元 当然,经济学家会将这种偏离归咎于汇率的不合理性国际经济学两位泰斗 Obstfeld 和 Rogoff (2000)指出,在大部分经济体中,汇率是最重要的一种相对价格,它潜在地 反映着各种国际间交易,但是汇率经常出现偏离贸易均衡的情况,而且颇具争议性。
汇率 高估低估与否,不仅成为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原因估计就在于此 我们看看当时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问题2005年 6月经济学家杂志刊出的价格,巨 无霸在美国价格为 3.06美元,在中国 10.5元人民币,这样按购买力平价算,一个美元应 该等于 3.43元,即是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 3.43(1元人民币等于 0.29美元),但是, 当时汇率大约 8.27(1元人民币等于 0.12美元),人民币被低估了按《经济学家》的数 据,人民币被低估了 59%根据上面的理论,巨无霸汇率反映两种货币比价的长期走势, 人民币升值是必然了 升值是一个确定的趋势,但是升值的幅度真有 59%这么大吗?连西方经济学家自己 都不相信这个幅度Harrod-Balassa-Samuelson 效应(巴萨效应)指出:贸易品生产率 提高较快的国家的货币趋向于升值,但是,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高并不是汇率等相对价 格变动的唯一原因著名学者 Engel(1999)的研究更是走向了极端,他指出:实际汇率 的变动几乎 100%是由于贸易品价格对一价定律偏离造成的,但是,非贸易品价格对相对 价格和 CPI 汇率几乎是没有任何影响,这即为 Engel 效应。
Divid C. Parsley 和 Shang-Jin Wei(2004)的研究给人民币升值幅度一个重要的参 考他们在文章中指出,在巨无霸汉堡的价格中,劳动力、租金和电力三项支出占的比例 为 55%-64%,而这三个要素都是非贸易品,他们的价格无法通过要素流动和套利行为 趋于一致那么按 Engel 的推理,对实际汇率会造成影响的要素价格只是巨无霸价格的 40%左右那么中国的实际汇率升值幅度就是 59%的 40%(这里简单处理了,实际的计 算要根据巴萨效应公式),即为 23.6%,或人民币兑美元双边“均衡汇率”为 6.32 人民币继续升值的空间 2005年 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至 2009年年中,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升值 20%,但是,2008 年底以来,人民币汇率开始走平,美元兑人民币维持在 1∶6.8的水平, 被认为是“重新盯住”美元2009年 4月份之后,美元开始走跌,美元指数大幅下滑由 于人民币“重新盯住”美元,人民币有效汇率就跟随美元的贬值而贬值 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人民币汇率走势看,二者存在一定的偏离,这给国外政客以口 实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失衡和再平衡的关注已经重新燃起热情,汇率问题将作为再平衡 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国际社会协调的议题。
人民币汇率走势与基本面出现的偏离使得 中国政府面临较大的国际政治压力,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会越来越大国际社会甚至出 现人民币应该再次升值 20%的言论 从人民币无本金交割外汇远期(NDF)市场看,人民币升值预期发生了重大改变今 年 10月份之前,NDF 市场基本走平,1年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基本维持在 1∶6.7左右, 在此水平上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平稳走势但是,10月份以来,尤其是国庆节之后,NDF 市场 1年期人民币汇率快速下跌 130多个基点,2009年 11月 13日为 NDF 一年期报价今 年最低价为 6.5865根据 NDF 的价格和当日中间价 6.8273看,市场预计人民币兑美元将 会升值 3.5%左右 不过,从市场预期看,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要远远小于政客的说辞这和汇率制度改革 之前的情形相当,当时预计升值 50%的大有人在,并且都是言之确切,有理有据但是, 毫无疑问的是,人民币汇率的均衡水平只有天知道,不同的模型和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将 大相径庭,汇改之前就出现 5%-50%不等的升值幅度 我们再用汉堡包汇率来看看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根据《经济学家》杂志 2009年的数 据,巨无霸在美国是 3.54美元,在中国是 12.5元,那么双边汇率是 3.53。
汇改之前汉堡 包汇率是 3.43,仅升值 3.4%,变化并不大,但是,实际上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已经升 值了 20%所以,这就证明了巨无霸汇率的直接换算是不科学,至少在过去 4年多是如此如果我们根据 Parsley 和 Wei(2004)的研究,再结合 Engel 效应,那么当时认为人 民币升值 23.6%确实具有很好的预见性这不排除是向均衡汇率的趋近,当然也可能是巧 合 总体上,Parsley 和 Wei(2004)的研究和 Engel 效应比直接的汉堡包汇率计算更具 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如果我们再按这个逻辑出发,根据当时计算的所谓“均衡汇率” 是 6.32,那么人民币(2009年 11月 13日中间价 6.8273)目前低估 7.3% 但是,如果以 2009年汉堡包价格为基准计算,那么人民币仍然低估 48%,这个水平 可能是大家无法接受的,包括国外政客都不敢说人民币仍然低估一半(相比 2005年 59% 的水平,低估程度确实减小了,因为人民币已经大幅升值了 20%)如果考虑贸易品和非 贸易品的比重(4:6),人民币仍然低估 19% 最近,瑞士银行(UBS)发布了全球主要城市的物价和收入指数。
特别有意思的是其 物价指数,是用 100种商品的篮子加权计算得出的,用以比较主要城市的物价水平我们 这里以纽约和上海作为基础来分析,纽约的物价指数为 100,上海为 64.1因为 100种商 品篮子物价指数中商品和权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比 CPI 指数更具意义,比汉堡包也更具 意义(因为汉堡包所含的商品数量太少) 可以简单推理,这 100种商品在纽约值 100美元,在上海仅值得 64.1美元相应的, 一个巨无霸在纽约值 3.54美元,在上海就是 2.27美元那么“巨无霸汇率”就是 12.5元等 于 2.27美元,即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 5.51那么人民币低估 19.2%,这比汉堡包汇率计 算的低估 48%而言更加合理,更加令人信服如果按图索骥,再根据 Parsley 和 Wei(2004)的研究考虑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影响,再次假设为 4:6,那么人民币低估约 7.7% 根据 100种商品的物价指数计算的结果和市场预期有巧合之处2008年第一季度, NDF 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一年期汇率为 6.3左右,这是截至目前 NDF 市场预期的人民币汇 率的最高升值水平如果按这个预期值算,那么人民币升值市场预期的最高水平为 7- 8%。
当然,“巨无霸汇率”和 100种商品物价指数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经济指标,NDF 市场也是不断变化的,7-8%的升值预期也可能是市场的一厢情愿还有,购买力平价理 论中的时滞效应、各个国家之间贸易与非贸易壁垒、消费文化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对该 理论的准确性和可验证性造成扰动不过,这两个途径至少给我们提供了看待人民币升值 的其他视角。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