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设限的原因与效用.docx
11页自我设限的原因与效用韩婷婷;赵俊峰【摘 要】自我设限是当个体面临某种情境产生了自我不确定感时所采取的一种防 御策略.通过这种策略,个体可以达到保护自我评价的目的.自我设限一般可被分为行 为的自我设限、自我报告的自我设限和他人强化的自我设限三类.自我设限保护自 我免受伤害,它不仅保护着我们的自我形象,也保护着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它不 仅保护我们的能力信念,也保护着我们的价值信念;它还保护着我们的领域特异性能 力信念.采用自我设限的策略也会使个体的归因以及自尊产生变化,同时自我设限还 存在着性别差异.期刊名称】心理研究》年(卷),期】2010(003)002【总页数】6页(P47-52)关键词】 自我设限;自尊;能力;价值 【作 者】 韩婷婷;赵俊峰【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与行为研究所,开封,475004;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与行为研究所,开封,475004正文语种】 中 文1 引言在现实社会中,普通民众会用成就差异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将失败归因于一个人 的能力低下,因而失败会威胁到人们的自我价值感人们在涉及自我价值评价的情 境时,如果对自我能力产生不确定性,往往会采用一些保护性的策略。
自我设限(Self - Handicapping )作为一种防御机制,它保护着人们的自我价值感不受到 损害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逐渐兴起,随着研究的深入,自我设限 已成为自我评价与自尊领域难以绕开的主题,研究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研 究,甚至在比较心理学中也发现许多动物,如某些长尾猴、狗等也具有自我设限的 特征[1,2]Rhodewalt研究了自恋者与自我设限者之间关系,其研究表明: 高自恋者比低自恋者会更多地使用自我设限策略[3]自我设限者和自恋者可能 保护他们自己不受到潜在的伤害,因此他们采用积极的策略来混淆对于行为的归因 学业自我设限目前已成为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学业自我设限是一种非适应性策 略,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另外,自我设限存在男女性别差异,这与归因以及自尊都 有很大的关系具体领域中自我设限的形式如何,以及自我设限的原因与结果等都 是研究者们关注的话题2 自我设限的概念2.1 自我设限的界定在1978年,Berglas和Jones认为自我设限是“增加失败外化和成功内化的任何 行为或者行为情境的选择” [4]Leary认为自我设限是采取行为设置障碍,或 者宣称有障碍,减少了成功的可能性,但是也为失败提供了貌似可信的理由[ 5] 更有学者认为自我设限是一种常见的防御机制,而关于自我设限的界定众说不一, 但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自我设限是一种预先行为,其目的是为失败创造一个合理 的借口,而不是用缺乏能力来解释失败[6]。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我们将自我设 限定义为当个体面临某种情境产生了自我不确定感时所采取的一种防御策略,通过 这种策略个体可以达到保护自我评价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自我设限是一种无意识行为,无论个体采用哪种方式的自我设限, 例如逃课、不完成作业、声称自己生病等都是个体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或者是维 护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如果结果不利,个体会归因于这些外在的因素但是个体在 使用这一策略时并不会认为自己是主动采取这种行为的,相反,个体通常并没有意 识到自己正使用自我设限策略2.2 自我设限的分类 对于自我设限作为一种防御策略,学者们一般将其分为三种类型:行为的或获得的(behavioral or acquired )自我设限、声称的或自我报告的(claimed or self - reported )自我设限、他人强化(other - enhancement )策略三类人们在 行为发生之前采取不同的策略,设置障碍来控制行为的归因行为的自我设限主要 指通过行为的设限来控制归因;自我报告的自我设限策略是指个体用难辨真伪的借 口公开表示自己处于不利的竞争情境,但并不一定减少实际的努力,失败时据此归 因又容易博取他人的谅解,同时也避免了自我价值感受到伤害[7];他人强化是 指为自己的对手提供一定有利的信息,帮助对手,但是自己同时也在努力。
这三种 策略只是为了能够获得归因上的利益,可以达到保护自我价值的目的行为的自我 设限比声称的自我设限更加有效,因为行为的自我设限与行为结果有更加紧密的联 系三种自我设限的分类是不同的,如有研究考察了篮球运动员在两种动机水平下 自我设限策略的运用,发现不同的情境变量分别影响不同的自我设限策略的使用 [8]3 自我设限的原因分析 很显然,自我设限之所以会产生,一定是为了保护某物免受伤害,那么它是保护自 我形象还是保护他人印象呢?如果它能保护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免受伤害,那么它是 保护对自己价值的评价还是保护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如果它能保护对自己能力的评 价,那么它保护的是个体的整体能力还是具有领域特殊性的能力?以下将对这三个 递进的问题进行探讨3.1 保护自我形象,还是维护他人印象 目前大多数的研究使用自我价值理论以及印象整饰理论来解释自我设限的原因以 Covington 为代表的自我价值理论关注个体保护自我价值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中, 人们希望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体因为能力是自我价值的典型代表,个体如 果失败,那么会被认为是能力低下的,所以就会倾向于自我保护在印象整饰理论 中,个体关注在公众面前自己的形象。
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给他人的印象,而不是自 己的实际表现自我价值与印象整饰两种理论之争实际是自我设限者保护的究竟是 自己心目中的能力形象还是他人心目中的能力形象之争[9]这二者也许并不存 在差异,有时候保护自我价值也是在进行印象整饰,试想,一个在乎自己声誉的人 如果没有给别人留下好印象,那么他是不是也会降低自我价值感呢?我们可以说保 护自我形象与维护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都可能是自我设限产生的原因,二者甚 至可能协同作用3.2 维持价值信念,还是维持能力信念 自我设限的产生是由于对自我的不确定性在先前的研究中,个体如果得到不确定 的答案,那么会对自我产生不确定感这种不确定感究竟是对自尊还是对自我能力 的不确定性?在诸多研究中,并没有详细的论述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将 自尊作为对自我的评价,也许更多的是对自己价值的评价;而能力信念,则是我们 对自己能力的评价,能力与价值二者并不相同在 Jones 的早期构想中,自我设限被认为是由于保护整体自尊的需要所激发的, 产生了对能力的不确定性[4]自我设限是为了保护整体自尊,那么是否可以同 样维持能力信念?那么对于自我设限者来说,对行为的归因调节了能力信念和整体 自尊的变化。
这两者都是自我设限的归因获益来源他们或许是两个独立的结果, 也可能是说一个是由于另一个而得来的[10]一种可能是说自我设限行为是为 了保护能力信念,并且也保护自尊[11]就是说对于能力的保护作为自尊的获 益来源另一种说法是与第一种相反,自我设限改变了整体自尊,所以影响了能力 信念的改变那么自尊也就成为能力信念获益的来源[10]如果自我设限确实 是出于维持整体自尊的动机,这样它与其他的自我保护的机制有许多的相似性,但 是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会改变我们对自我设限的定义Feick等人认为声称的自我 设限维持了整体自尊[12]失败以后,自我设限者能够维持自尊,而对能力的 归因是折扣原理;成功之后,自我设限者可以提升自尊,而对能力的归因是增大原 理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能力的评价可以调节整体自尊,但是整体自尊不能调节 心理能力评价[10],并且高的心理等级评价会引起后测的自尊更高,相反的是 不可以的是否可以认为维持能力是自我设限的最初目标,而保护自尊是一个二级目标,或者是保护自尊是一个终极目标呢? Feick等人认为 自我设限是由于保护整体自尊的动机[11]目前的研究支持这个看法,但是在 McCrea 等人用自我肯定等机制来替代自我设限的设想进行的研究证明,保护整体 自尊并不是自我设限的最初目标[10]。
在 Fred 等人的研究中,持有自我价值目 标的个体在应激情境下,面对压力源,会采用自我设限策略来避免自己的无价值感 [13]因此,并不能对自我设限的深层原因直接进行断定,我们唯一可以得出 的结论是:自我设限策略能同时保护个体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评价,但是归根结底,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需要进一步探讨3.3 保护整体能力信念,还是保护特异性能力信念 在某一具体领域的自我不确定是否会导致其他方面的不确定性呢?自我设限会维持 某一个特定领域的能力信念,对于其他相关的领域会不会也会保护能力信念呢?如 果保护能力信念是自我设限的主要部分,那么只会影响某一个具体行为领域之内的 能力观念自我设限与成就目标的研究已有很多,Midgley等人研究了在数学情 境中,自我设限与任务目标的关系[14]对于其他学科情境中,自我设限策略 的使用是否差异有待进一步的研究Ommundsen文中提到的测量仅仅限于在物 理课的情境中如果维持整体自尊是自我设限的主要目的,那么自我设限可能会影 响更大范围的能力信念,不管是既定的范围或者是相关的领域都会有影响[ 15] 如果对于自我设限者,实验设计是让被试完成一项体育任务,如乒乓球,若被试失 败,那么自我设限保护了这方面的能力信念,但是在其他的体育任务中是否也会有 这种现象?或者更深一步讲,在其他的相关领域是否也会发生?个体不仅能够维持 积极的自我评价,而且可以维持个体在某个领域有较高的能力水平这种信念。
有研 究表明,自我设限影响了能力评价,其他的一般心理能力没有受到影响,并且这种 影响是具体化的[11]4 自我设限的效用分析4.1 自我设限的结果 当面对可能的失败时,为了保护能力归因,个体会使用自我设限策略当面临不同 类型的问题时,高低自我设限者会有差别,相比于低自我设限个体,在面对问题框 架是抑制关注而非促进关注时,高自我设限个体进行了更多的设限行为[16] 用自我习惯自我设限的学生有不正确的归因增强原理表明,当克服了阻碍力量后, 对观察到的原因的归因可能性就会提高折扣原理表明,一个给定结果的可能原因 越多,我们把结果归因于任何一个特殊原因的可能性会越小虽然增强归因和折扣 归因都可能是自我设限的结果,但是研究发现,人们失败后会有很大的倾向作出折 扣归因,即使成功也只有很少的增强归因[17]也有研究证明,自我设限者的 动机是自我保护而不是增强自我Murray等人的研究发现,自我设限者的归因仅 符合折扣原理[18]自我设限者比非自我设限者更少作内部归因,更少归因于 能力,而是归因于外部的原因,例如运气、状态之类但是Murry的观点太过片 面,在对自我设限进行解释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个体的自尊水平。
Rhodewalt 等人认为高自尊的自我设限者在成功后显示了增大归因,在失败以后作出折扣归因也就说至少对这些高自尊的个体,自我设限如同自我保护动机会使自我增强[19]自我设限和自尊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且前已探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自我设限 是为了保护自尊免受伤害,那么自尊也许是自我设限的原因,但是自我设限策略使 用之后,自尊到底受到伤害了吗?反事实思维的研究证实了自我设限的功能,在自 我设限后,个体的反事实思维增加,这显示出了自我设限保护自尊免受失败的功能 [20]而低自尊的人倾向于使用声称的自我设限[21]这样看来,自尊也是 自我设限的结果人们用各种不同的借口来保护自己的自尊自尊分为内隐自尊和 外显自尊[22],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不同的结构且属于不同的层面[23,24]有研究发现,内隐自尊对行动式自我设限和自陈式自我设限均有显著影响,低内隐 自尊的人更倾向于通过减少练习、自我报告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自己解决问题的水 平等达到维护自尊的目的,说明当面临对自我构成威胁的外部环境时,低内隐自尊 的人抵御威胁的能力较差[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