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两则.doc
2页成语典故两则 得意忘形[成语出处]《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含义用法]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理智,或者失去了常态[故事链接]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位文学家阮籍,陈留尉氏人,曾任步兵校尉,被称为阮步兵他与嵇康齐名,是“竹林七贤”之一在哲学上,他崇信老庄思想,认为“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他为人豪放,不拘小节,蔑视礼教他不满当时的统治者,但又不能直接表示自己的态度于是就把抑郁和愤慨寄托在饮酒、作诗上他写的80多首《咏怀诗》很有名,表达了他忧国和避世的思想情怀阮籍和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志同道合,意气相投再加上他侄子阮咸共七人,经常在一片竹林里游玩,作诗、弹琴、狂饮之后,有时放声大笑、有时失声痛哭,无拘无束,放浪形骸,被称为“竹林七贤”七人之中,阮籍狂放不羁最为突出他能诗善文,有时在家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十天半月不回家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所以《晋书·阮籍传》中写道:“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谓之痴后来人们就把“当其得意,忽忘形骸”简化为“得意忘形”这个成语[近义成语]得意洋洋、得鱼忘筌、忘乎所以、自鸣得意、趾高气扬[反义成语]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怅然若失、心灰意冷[成语运用]他把科长看成有天那么大,把他和科长连在一块,他没法不得意忘形。
老舍《四世同堂》)一言九鼎[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含义用法]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到重大作用[故事链接]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19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近义成语]一字千钧、一言为定、金口玉言[反义成语]人微言轻[成语运用]你若是教师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朱自清《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