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心理学第三版(姚本先)》主观题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

47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317534737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2.45K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品教育教学资料,,需要可下载并修改后使用!心理学第三版(姚本先)主观题知识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 .心理过程(名解)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 变化的过程中如生产劳动、工作、学习等等而认识、情感、意志又因相互联系、彼此制约 而构成人的整个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现象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从其活动结构和发 生机制来看,它具有人类的共同性,都受共同规律的制约但会受到个体差异规律的制约,从 而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动态)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开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拟稳定的心理倾向和 心理特点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也常常反映着个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个性心理是人的 心理现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普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比方,同样对于 幻想中彩票这一事件中,有的人感知敏锐,思维深刻,想象丰富;有的人感知缓慢、思维浅显、 想象贫乏稳态)心理状态是指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种相 对持续的状态但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在一定的时限内出现的某种相对持续的状态,他既不 像心理过程那样动态、变化,也不同于个性心理特点那样持久、稳定,是从心理过程的开展到 个性心理的特点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

      过渡态)2 .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辨析、简答)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 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 能人脑是生物开展的最高阶段,被称为“自然的王冠” 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 和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直接影响的那么是人生存的周围环境,即人 的现实社会生活条件例子狼孩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表现是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人对现实的反 应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人对意识性方 面造想象,唤起学生头脑中有关事物形象的重现或改组,从而造出新形象言语直观可以不受客 观条件的限制,不受时间、地点、设备的限制3 .感知规律在直观教学中的应用(简答)(1)目的越明确,感知越清晰知觉的选择性服从与感知的目的,目的性越强,感知越清晰, 在直观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感知的目的,如观察实验时观察什么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越容易被感知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特出,必须遵 循差异律、组合律和活动律等有关的规律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反差利用刺激物本身各局部的 组合对象的活动性(3)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感知将更迅速和完善。

      选择合适的言语和形象结合的方式,先 直观后讲解等4)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可以提高感知的成效多种感官通道的协同活动不仅能提高感 知的成效,而且使人变得聪明4 .观察力的品质(简答)(1)客观性:正确地、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能防止主观经验的消极作用2)全面性:观察仔细,全面、不遗漏有关细节3)准确性:能区分事物之间的细小差异,能防止错觉的产生4)敏捷性:能迅速抓住稍纵即逝的现象,迅速洞察事物的主要特征5)创造性: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问题5 .观察力的培养(简答)(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就能有的放矢,把注意力集中 在预定的观察目标上,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教师应明确指出观察目的和重点,这样学生 的观察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2)做好有关观察对象的知识准备良好的观察效果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准备的基础上观 察所需的知识越丰富,对事物的观察也就愈深入、全面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 不同,观察的效果也因人而异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实施个性化指导3)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在观察之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观察计划计划要系统、条理清楚、主次清楚要有观察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使观察者心中有数。

      尤其是在观察复杂现象 时,更要有周密的计划,抓住事物的本质,完成观察任务4)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和任务,选择不同的观察顺序或观察 方法,如〃整体一局部一整体〃或〃局部一整体一局部〃的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方法,或 有重点的、比照的、重复的方法等教会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参加观察的感觉器官越 多,观察的效果就越好让学生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5)做好观察记录,分析、整理观察资料,巩固观察结果6)对学生因材施教,进行观察训练,养成观察习惯三、记忆.记忆的规律(辨析、简答)遗忘的进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这是由艾宾浩斯首先发现的,他用 遗忘曲线来表示了这种遗忘的进程艾宾浩斯是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进行研究得出这一 结论的遗忘的机制:(1)在性质上和时间上相互接近的经验,可以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干扰先 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 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称为倒摄抑制2)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性质、难度、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巩固程 度等种种条件的制约第一,前后两种学习所识记材料的相似性中等时,抑制最大;相似性较 小或完全相同时,抑制较小。

      第二,如果先学习的材料或后学习的材料难度较大,抑制也较大 第三,先后两种学习的时间间隔越小,抑制就越大第四,学习的巩固程度越高,越能抵御干 扰3)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一般是在两种学习中间产生的,但是在一种学习材料的内部,也发 生这两种抑制如学习一个较长的字表或一篇文章,一般总是首尾容易记住,不易遗忘,中间 局部识记较难,也容易遗忘1 .遗忘的影响因素(简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这是艾宾浩斯首先发现的遗忘的影响因素如下, 首先,遗忘的大小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抽象的材料比形象的材料更容易遗忘,无意义的材料比有意义的材料更容易遗忘比方抽象的“二氧化碳”难以理解且更容易遗忘,但是只要换 个说法解释这是日常我们人体呼出的气体会更容易记住其次,遗忘的大小与记忆材料的长度有关,记忆材料长度越大,就越容易遗忘比方,十分钟 内背诵陌生的500英语单词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过于难的,因为需要背诵的单词量太多,所给时 间缺乏以背诵完再次,遗忘的大小与个体的心理状态有关,能满足个体需要或对个体有重要意义的材料容易保 持,不能满足个体需要或对个体没有意义的材料容易遗忘;能引起个体愉快的情绪体验的材料 容易保持,能引起个体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的材料容易遗忘。

      例如,小明做完作业想出去和同学 一起打羽毛球,但是妈妈却将他留在家中背诵古诗,此时小明的背诵可能会受到悲伤的情绪影 响最后,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有关,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研究说明,当学 习重复的次数到达能刚好完全背诵的150%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超过150%的重复,其 阻止遗忘的效果便不再增长补充:识记任务的重要性(目的动机是否强烈)识记方法(良好的方法事半功倍)时间因 素(越长记住得牢).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影响识记的因素及提高识记效果的方法(1)任务的性质教师识记任务越明确越具体,要求越高,识记的效果就越好2)材料的数量和性质识记所需时间随材料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增加的时间量要比材料 数量大得多材料性质影响识记效率,意义材料优于无意义材料,形象材料优于抽象材料比 如,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分散讲解,不宜一次性讲解过多;同一内容可准备多种学习材料3)感觉通道的不同人们对信息的感知,视觉占80%,听觉占10%,其他感官占10%教师 讲解一个内容时,可引发学生多个感觉通道活动,大脑皮质就建立了许多通道联系,可提高识 记效果4)学生因素比方,知识、经验、意识倾向、情绪状态以及个性特点等。

      教师可根据不同 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5)良好的识记方法比方,引导学生整体记忆与局部记忆相结合影响遗忘的因素以及减缓遗忘的方法(结合上面)(1)学习材料的性质熟悉的形象材料更容易长久记住,比方,思维导图;有意义的学习材 料比无意义保持得更好,比方,朗朗上口的诗歌2)学习程度教师应引导学生过度学习,即到达恰能背诵之后还要继续学习一定程度,比 较理想的过度学习量是150%o(3)材料的序列位置由于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一般总是材料的开头和结尾局部容 易记住,而中间局部那么容易忘记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难点可在课程开始和结束时着 重强调合理的复习方法(1)及时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因此,对新学习的材料要 及时复习,使之巩固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时间的安排和分配通常有两种形式,即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集中复习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连续地复习已学过的材料分散复习是指将复习工作分成假设 干次,在每两次复习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一般来说,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3)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在识记某种材料时试图回忆,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 使他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问自答,增加长时记忆的时间。

      4)采取多样化复习方法多样化复习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颖,能引起和加强注意,激发兴趣, 调动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效果5)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复习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回忆活动,使视、听、说、读、写、 操作相结合四、思维.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名解)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辐合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向一个方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辐合思维是一种 有条理的思维活动例如,由A>B, B>C, OD,得出唯一结论:A>DO发散思维是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气氛辐合思维和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使指人们沿着不同方向思考,得出大量不同的结论的思维例如,学生由一个圆,想出月亮、轮胎、水井、碗等发散思维得出的各种结论是否适当,需要通过辐合思维进行检验1 .思维的品质(名解、简答)广阔性和深刻性广阔性是指个体在思维过程中所涉及事物或事物属性的广度它要求在解决或处理问题中,全 面地考察问题,从事物的多种多样的联系中去认识事物,但又不忽略与问题有关的一切重要细 节,力求防止对问题认识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个体在思维过程中揭露事物本质属性及事物之间有规律地联系的深度。

      它要 求个体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外表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做到入木三分同时也要求个体善于 钻研问题,善于抽象,善于概括归纳,善于预见有关事物的变化,开展系统的理性活动要做 到思维具有深刻性,首先要做到思维有足够的广度,还应掌握分析事物的科学方法,并且要靠 其他思维品质的支撑灵活性和敏捷性灵活性是指个体在思维过程中能及时做出反响,及时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及时地根据客观 条件的开展与变化修改原来拟定的计划、方案等这种品质既反映思维过程的紧缩特点,也反 映思维过程转变思路的特点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思维敏捷性表现为,在处理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来积极的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 地得出结论比方,智力超常的人,思考问题敏捷,反响速度快;智力低下的人,往往迟钝, 反响缓慢;智力正常的人那么处于一般的速度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指个体在思维过程中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表现为独立思考, 不盲从,也不受别人暗示的影响,更不依赖别人的结论这种品质是人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 前提思维的批判性是指个体善于冷静地思考问题、评价事物,分清是非曲直、好坏优劣。

      思维的批 判性品质,来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