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题.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39216627
  • 上传时间:2023-0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8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题内容预览: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齐家(整治)推之四海(推行、延伸)B.格物(推究)领悟(明白、理解)C.治国(治理)致知(获得)D.清谈(清淡的)不知所措(处理)2.下面句子中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现代学术的根底确实是实地的________,确实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②这位先生明明是把________外界误认为________本人③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的,以作为整个________过程的导游④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________A.①探察②探究讨论③探究④探察B.①探究②探察讨论③探究④探察C.①探察②探察讨论③探究④探究D.①讨论②探究讨论③探究④探察3.在下面的横线上参加一段文字,先后顺序陈列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南极是一个冰雪有2000米厚的大陆,________①1983年7月,测得最低气温为零下89.2℃②在南极点,年平均温度达零下50℃③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大陆在等待着我们去制服④它是世界上最严寒、风最大的地点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C.①②④③D.③④①②4.填入关联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 )今天寒风刺骨,( )我依然早早出门了。

      ②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 )饿死,( )吃你的饭③在学校里,有些同学特别“用功”,( )不会用思想④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么样死法?( )轻于鸿毛呢,( )重于泰山?A.①尽管……但是②不是……确实是③但是④不是……而是B.①尽管……但是②宁可……也不③但是④不是……确实是C.①尽管……但是②宁可……也不③但是④是……依然5.填空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________》中的《________》篇,宋代朱熹抽取《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二、课内阅读①我是研究科学的人,因此注重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②科学开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方,我们要明白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能够得到知识的④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详细的打算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的,以作为整个探究过程的导游至于这目的怎么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推断力和灵感。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目光、勇气和毅力⑤由此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根本知识上的打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特别少数人关键性的发觉⑥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接着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由于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特别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⑦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历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特别“用功”,什么都遵照教师的指导,就能够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一开场做研究便立即发觉不能光靠教师,需要本人做主张、出主意当时由于事先没有预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方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关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协助⑧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确实是说,不管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依然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存一个疑心求确实态度,要靠实践来发觉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特别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亲密。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本人有推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究;第二,探究应该有想像力、有打算,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关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考虑,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6.概括第③段中的事例,这个例子证明了什么观点?7.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特别重要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接着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其详细表现是什么?9.作者列举本人的亲身经历意在说明什么咨询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11.课文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特别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讨论一下,这是不是符合实际?假如是,应该怎么样改良?三、课外探究真理诞生于一百个咨询号之后①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咨询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②人们总是特别尊敬发觉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觉真理。

      事实上,要发觉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周围,能不能发觉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擅长考虑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③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开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觉者、创立者,差不多都特别擅长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咨询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④就拿洗澡来说,是一件特别一般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留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咨询号不放,进展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假如地球停顿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因此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假如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构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展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⑤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觉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

      这是为什么?这个疑咨询,引起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咨询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留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才能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⑥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突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惊奇,赶忙叫醒了儿子,儿子说他刚刚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因此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展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现在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⑦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做梦,这些都是特别平常的事情然而,擅长“打破砂锅咨询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觉,有所制造,有所制造,有所前进⑧在科学史上,如此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奇,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咨询号之后,必能发觉真理12.关于上面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人们总是特别尊重发觉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觉真理。

      B.要发觉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C.真理诞生于一百个咨询号之后D.科学并不神奇,真理并不遥远13.下面是对文章第③~⑦段层次构造的图示,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③|④⑤⑥|⑦(并列构造)B.③→④⑤⑥→⑦(层进构造)C.③④‖⑤⑥|⑦(分一总构造)D.③|④‖⑤‖⑥|⑦(总分总构造)14.本文运用的两种主要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B.道理论证C.比照论证D.比喻论证15.本文谈到的发觉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第③自然段中加“( )”的词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4.*应有格物致和精神1.D “清”应解释为“不实在际”2.C3.A4.C5.礼记 大学 礼记 大学 中庸6.要探察竹子的性质,就要进展实地的栽种、研究和观察(科学实验)证明了“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这一观点。

      7.要有一个适当的目的,以作为整个探究过程的导游8.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9.传统教育的弊端,学生动手才能差,做研究时没主张,没主意10.希望我们这一代关于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考虑,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11.略12.C13.D14.A、B15.(1)有一双敏锐的眼睛2)有一个擅长考虑的脑子3)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16.处理了疑难,找到了答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