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和《春秋》《汉书》《世说新语》的比较 史记世说新语.docx
5页《史记》和《春秋》《汉书》《世说新语》的比较 史记世说新语 摘 要《史记》被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和比它早成的《春秋》相比,《史记》的详略适当和它差不多同时代的《汉书》相比,《史记》的思想高度令人佩服和晚后的《世说新语》相比较,《史记》的人物刻画成熟 关键词《史记》;《春秋》;《汉书》;《世说新语》;比较 《史记》被鲁迅先生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是说它的史学价值极高,是史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二是说,它的文学性极高,可和屈原大夫的《离骚》相媲美和比它早成的《春秋》相比,《史记》的详略适当把《史记》和其同时代的《汉书》相比较,能够看到在一样的大环境下,《史记》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高度和晚后的《世说新语》相比较,《史记》的人物刻画更成熟,让人佩服 一、《史记》和《春秋》的比较 《史记》成书于西汉,《春秋》成书于春秋,在成书时间的早晚来看,《春秋》是《史记》的前辈,《史记》是《春秋》的后生全部出自于含有极高的文学修养的文人笔下,全部含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不过在《史实》的记述上,《春秋》要略逊《史记》一筹在春秋时期诸侯发生的大事小事上,《春秋》只用短短数句便一笔带过而在《史记》中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每一环全部扣人心弦,惊心动魄。
不过却没有一句话会让读者以为咯唆,以为多出详略适当,我们才看到了历史上的“完璧归赵”等充满智慧并发人深省的小说假如只是像《春秋》通常寥寥几句简单的话便一笔带过的话,读者又怎能知道呢?因此《春秋》只是提要,而《史记》的详略适当让人佩服 《史记》为何能做到详略适当呢?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司马迁之前已经有无数的史学传记,比如《春秋》等司马迁能够通览这些传记,取其精华这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指的是它能看到更多的记述这些史实的资料司马迁当初的职位能够随意阅览“西汉皇家图书馆”,里面的资料丰富且详实,对于司马迁写作《史记》功不可没二是《史记》文学性的处理方法这种文学性处理方法一表现在人物的选择上在一件历史事件中,哪些人物是该出场的,哪些是能够忽略的?比如在《鸿门宴》中项羽有没有数的侍卫,但一个全部没写出来,没点明这是谁那是谁而却写了刘邦的侍卫,不是全部的刘邦的侍卫,而是在刘邦众多的侍卫里只写了她一个,樊哙这种文学性处理方法二表现在事件的选择上《酷吏列传》中写有张汤幼年审鼠1这一件事张汤小时候发生过无数的事,可司马迁却选择了这一事件在一个历史人物上,天天全部有没有数的小说发生,在为人物作传时,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部统计下来。
这么的传记像流水帐,而且些不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这种文学性的处理方法三表现在语言的选择上作传时,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正常人自然少不了语言描写,就算是残疾人也有语言,那就是肢体语言怎样在众多的语言中选择最适当的语言,这也是对做传者的一个考验司马迁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当看见秦始皇的天家气派时,项羽说:“吾将取而代之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 2不一样的人物对一样的事物有不一样的语言这么的语言表现了人物不一样的个性详略适当地选择语言有利于叙述小说,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这种文学性的处理方法四表现在史家的补白在垓下之围,项羽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3项羽自吟的诗又有几人能听到呢?又有多大的几率能传诵至司马迁的时代呢后人多认为这是史学家的补白史学家依据人物当初的处境、心情、人物性格推测任务当初会做的事、谁说的话,以此丰满人物形象 二、《史记》和《汉书》的比较 《汉书》成书于东汉,《史记》成书于西汉,两书成书时间相去不远,能够说成书的大背景的相同度是极高的而且全部出自于专业的史学家之手把《史记》和其同时代的《汉书》相比较,能够看到在一样的大环境下,《史记》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高度。
《史记》的关键创作时间在汉武帝一朝司马迁不畏权贵,这一思想在她的行动上就是为李陵说情,结果被宫刑,但司马迁从未为此以后悔悟这一思想在她的作品《史记》中也有表现只要是和作传相关,司马迁从不会因为是权贵而笔下有所畏惧并留情另一个主要的思想是无高低贵贱之分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在司马迁之前,历来没有些人为商人作传,但司马迁写了《货殖列传》在她的眼里商人并不是可要可不要的,而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在司马迁的写作的潜意识里,并未刻意去划分谁是高谁是低,权位高的人并不是高的,社会底层的也并不是低的 这种不畏权贵、无高低之见的思想在过去是少见的,在和其同时代的传记中是没有的,在以后的传记中更是少见一是伴随王权的不停加强,对文化的控制也越来越强,这么不畏权贵、无高低之见的传记自然少了二是和史学家的个人品格是分不开的史实传记,本就要立足史实,不能有半点掺假,只有不畏权贵、无高低之见的人才能坚持这个立传的初衷,还立传一个原来的面目 三、《史记》和《世说新语》的比较 《世说新语》成书于南北朝,记载的是当初的士大夫的逸事,《史记》成书于西汉,记载的是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看起来可能风马牛不相及,可在人物描写上,她们还是能比个高低的。
《史记》的人物描写更成熟 《史记》和《世说新语》在描写人物上全部有一个特点,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传神地刻画人物形象在《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覆巢之下》中,“孔融被收,中外惶恐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4在这里“了无遽容”“徐进”全部将孩子的镇静从容表现得淋漓尽致,和“中外惶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的神态描写不可谓不成功在《史记·项羽本纪第七》中“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和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和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在这里“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这些动作、神态无一不表现了樊哙的英勇、壮猛,连力能扛鼎的项羽也有所忌惮 但它们在描写人物上又有所不一样《世说新语》的人物描写相对单薄,刻画了人物在某一个方面的特点,而《史记》的人物描写则更成熟,描写了人物的多方面的特点。
在《史记》里,项羽是勇猛的,力能扛鼎,破釜沉舟,大败秦军;项羽又是软弱的,垓下之围,不禁眼泪沾衫,部下亦不忍视这么的人物描写是更贴近人物原来面貌的人本身含有复杂性,含有多面《史记》的人物描写在这一点来说是比《世说新语》更成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