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家族自治县三星乡雷庄村雷庄集中居民点建设规划说.doc
19页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星乡雷庄村雷庄集中居民点建设规划说明书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星乡人民政府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城乡规划测绘有限公司 二0 一五年-一月说明书部分一、 项目概况二、 规划依据三、规划原则及设计理念整体设计五、 道路规划六、 建筑及其景观设计七、 公建配置八、 绿化景观九、 生态环境保护十、市政设施H^一、技术经济指标 十二、防灾减灾 十三、规划实施建设图纸部分一、 现状分析图二、 规划效果图三、 现状分析图四、 总平面规划图五、 道路规划图六、 给排水规划图七、 电力电讯燃气规划图八、 绿化景观规划图九、 功能分析图十、建筑户型图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星乡雷庄村雷庄集中居民点建设规划说明书项目概况雷庄村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星乡西北部,东临观音村、西 临下路湖海村,南临石星村,北临下路上进村,全村幅员面积约7. 47 平方公里,海拔最低点500m,海拔最高点850m,相对海拔高差为 350m;集中居民点主要为林地,部分耕地及民房,农业生产主要经 营玉米,辣椒及传统农业蔬菜、水稻等作物,经济条件较好,雷庄 村村级公路贯穿村整个村域,交通比较方便二、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3. 《重庆市村规划技术导则》;4. 《重庆市政府相关文件》;5. 《居民点规划技术规范》6. 《委托任务书》;三、 规划原则及设计理念1规划原因通过对雷庄村雷庄集中居民点规划,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 设完善、集中居民点的修建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发展,大力 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逐步实现“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目标,提高居民居住水平,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
2. 规划理念雷庄村雷庄集中居民点距下路镇6公里,距离三星乡8公里, 村道路贯穿整个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发展前景较好 集中居民点,地形东高东西低,北面靠近鱼塘,东南面临村公里, 坡度三面较陡,中间较平缓,地理条件较好1) 集中居民点选址原则本次规划区范围地处山地丘陵地区,村民基本是以组为单位进 行居住本次规划居民点选址,既要考虑到以组为中心的居住方式, 又要考虑生产经营规模化后适当集中的必要性,故选址原则要以方 便生产、方便生活为前提1、 应符合镇乡总体规划所确定的集中居民点布局规划与建设的 原则和要求2、 应充分结合自然环境条件,布局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便 于排水、通风和地质条件适宜的地段3、 应注意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相协调,合理用地,节约用地 和保护耕地,充分利用荒地、薄地,不占和少占良田、好土和林地4、 应避开山洪、风灾、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区、地震断裂带、雷击高易发区、地方病高发区、重自然疫源地等自然灾害影响 以及生态敏感的地段5、 应避开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以及文物埋藏区6、 应避开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饮用水源保 护区;区内的现有集中居民点建设应符合相关专业规划关于禁建 区、控建区和各级各类保护区的要求。
7、 在地质灾害极易发区和高易发地区,严禁布置文化、教育、 医疗以及其他公众密集活动的建设项目8、 应与生产劳动地点联系方便,并充分依托和利用现有的生产、 生活设施及交通条件9、 位于丘陵和山区的,应优先选用向阳坡和通风良好的地段选址定点是由规划设计单位、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三星乡人 民政府、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共同现场踏勘研究讨论确定在选址中, 从可供建设的用地条件出发,充分与自然条件结合,依山傍路,不 占和少占耕地,结合村民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使集中居民点的定点 科学合理2) 集中居民点用地标准宅基地标准:根据《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第三十二条确定, 其他区县(自治县、市)范围内村民宅基地标准为每人30平方米, 3人以下户按3人计算,4人户按4人计算,5人户以上按5人计算, 扩建住宅新占的土地面积应连同原有宅基地面积一并计算建筑面积标准:规划集中居住的村民住宅建筑面积标准为人均 60平方米,其他散居居民的住宅建筑面积为人均65平方米,经行 政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开展农家乐的建筑面积可适当放宽建设用地标准:香溪村规划集中居民点以新建为主,部分改、 扩建,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为60-90平方米/人其中雷庄村雷庄集中居民点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87. 5平方米/人。
在实际调查中,现有村民居住多带院坝,以后集中修建时要注 意区别对待村民院坝带一定生产性质,为开展农家乐带动村民致 富,院坝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在集中居民点的建设过程中,本 规划规定,开展农家乐活动的建筑经过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适当 放宽,主要是指对一些特殊情况的灵活处理,目的还是帮助村民脱 贫致富3) 规划布局雷庄村雷庄集中居民点规划面积1. 81公顷,根据雷庄村雷庄 集中居民点的现状周边环境和居民的要求,新规划住宅地基A户 型12& 64平方米,B户型81.87平方米,共计53户,规划按实际 地形沿等高线布局格局,主要以道路为轴线,布置居住建筑,在 中心地带布置村委会及幼儿园,配套建设篮球场,理发店、小卖 部及其他公建布置在居民楼一楼设置在居民点布置二个组团,一个广场中心,配套建设停车场4) 建筑风貌:墙体材料采用白灰色涂料,墙体线条用浅咖啡 色涂料,门窗采用木料花格子,栏杆采用木栏杆,屋盖用青色琉 璃瓦,屋檐米用木料制作五、道路规划(1) 规划目标农村交通规划应强调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以方便生产、方 便生活为目的,不过分强求主、次村道的成网成环2) 规划原则1、 对外便捷、对内通达:交通规划应确保村对外道路的畅通 便捷,同时应考虑内部居民点、产业区的通达。
2、 方便生产,方便生活:交通规划应以人为本,从当地居民 的生产、生活便利性出发,合理设置农村路网3、 节约用地,注重功能综合:在道路选线上除了充分考虑工 程经济可行性,还要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村道的规划 应结合农村实际,同时具备人行、车行,生产、生活的综合性功能4、 尊重自然生态:村道路幅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基础上不宜过 宽,选线尽量尊重自然地形,合理利用现状道路改造,少拆房屋, 避免深挖高填,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3) 雷庄村集中居民点道路规划1, 、雷庄村雷庄集中居民点主干道红线宽度为8米,车行道5 米,人行道两边各1.5米2、 次干道红线宽度为5米,车行道3米,人行道两边各1米六、 建筑及其景观规划规划将该处片区打造成山区农民新村建筑物主要以二至三层布置形式,白墙灰瓦坡屋顶建筑风格, 灰色门窗七、 公建配置①在集中居民点中心布置一处广场,配套建设停车场另外集中居民点内部布置小型休闲广场和健身场地,广场用水磨石制作,健身区安置在路两边,可安放扭腰器和漫步机等②商业服务;沿主次道路两侧布置超市超市、储蓄、邮电、照 像、理发、药店等公共建设项目八、 绿化景观(1) 雷庄村雷庄集中居民点内部绿化系统:组建广场绿地,在集中居民点3个组团内布置公共绿地,设计 绿地硬质铺地和小品;组建道路绿化轴线,加强道路绿化及照明。
2) 为创造健康、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人居环境的 可持续发展规划绿化广场上的绿地以草坪、花卉、硬铺为主,在 河流两边布置景观绿化带,在村庄内道路两侧进行立体绿化,广植 行道树,树种采用当地树,这样既提高村成活率,又起到防风、防 尘、净化空气的作用,改善居住空间的大环境3) 鼓励住户对房前屋后的宅地及庭院内进行绿化九、 生态环境保护1、 完善流域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通过生态退耕还林、植 被造林、封山育林、坡耕地改造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 环境2、 加强河流水源地及水库周边地区的保护,有效保护水质,水 源保护区按国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进行管制 取水点周围30米区域内禁止下列行为:清洗装贮过有毒有害物品 的容器;使用高残留或剧毒农药;排放工业污水;修建饲养场、厕所和堆放垃圾3、 整治村域水体,保土蓄水,合理开发利用鱼塘,防治农村面 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4、 严格保护集中居民点林地,严禁毁林建房集中居民点周边、 主村道两侧加强绿化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村,增强森林生态 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 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实现建成绿色村庄的目标。
在村镇建设过程中, 补充雷庄村环评报告5、 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集、清洁和处理体系,实现固体废物 的定点收集和转运,使固体废物达到无害化、兼容化和资源化,居 民点每户设置垃圾箱,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废品回收,对垃圾进行 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重视对村民生态环境意识、环保意识的 培养,树立具有良好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的习惯6、 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95%,普及水冲式卫生公厕村庄每 个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为300m,在村庄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每隔 300m设置一座,面积控制在20-40m2内7、 村庄内部设立垃圾中转站一座,垃圾箱沿道路每50m设立一 个8、 垃圾清运:建设垃圾收集系统,每个农户为基本收集点,可 推荐每户两个大垃圾桶(可回收、不可回收各一),每3天收集一 次,采取“居民一垃圾箱一中转站一垃圾处理场”的方法进行收集 清运及处理十、市政设施1. 排水工程规划(1)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边沟排水系统由于集中居 民点地势西高东低,排水顺应自然地势和道路走向,排入下水道管 网2) 排水采用埋设暗管形式,沿道路铺设D400碇支管,管道 埋深$0.7米,每隔30米设一检查井3) 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可收集纳入集中沉淀池处理 后排入河渠或用于农灌;畜禽粪便排入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雨 水可直接排入河渠。
2. 供水工程规划(1) 规划用水量:综合生活用水指标:按120升/人•日计算 总用水量;(2) 规划仍采用自来山水作为供水水源,利用规划的枝状给 水管网把所有供水水源连接起来,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3) 给水主干管采用枝网的形式,沿道路两侧敷设支管从 干管沿支路通向各户4) 给水主干管管径为DN100,支管管径为DN100-DN50,入 户管网管径为DN20,直接供水给住户3、 供电规划(1) 改善供电网络,农网改造率100%2) 采用380V/220VTN-S系统供电,所有管线布置在道路的两侧,有条件的可进行地埋敷设,埋深0.6m3) 路灯采用BLV-2X10穿铁管暗敷,主要道路每隔30m设 一路灯4、电讯规划(1) 根据今后信息发展的需要,规划普及率至2020年达 到95门/百户,规划村内设一个容量为200门的交换箱2) 电缆采用HYV-100 (2X0.5),均布置在道路的两侧, 有条件的可进行地埋敷设,全部地埋至道路的人行道下,埋深0. 5m0(3) 结合实际情况及本次规划的要求,并满足各层次的文化 要求至2020年,基本实现光缆到户,广播电视覆盖率将达到100%4) 广播电视线路采用光缆(同轴电缆)穿PVC管沿道路埋 地敷设,并与电讯线同侧敷设。
十一、技术经济指标附表一:雷庄村雷庄集中居民点建设规划技术经济指标编号名称指标单位1规划范围面积18109.05m22总建筑面积7357.12m23建筑容积率0.384建筑密度40.62%7绿地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