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县历史上行政区划的演变.doc
5页萧县历史上行政区划的演变萧县历史上行政区划的演变萧县历史上行政区划的演变时间:2008-07-16 18:08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安史 点击:481 次 明朝初年萧县领四乡明正统《彭城志·萧县卷》载:“今析宿州符里县仁智等三乡属焉,今领七乡 ”辖 77 村疆域东接徐州界,西抵归德州夏邑界,南连宿州,北控滕县南北长 110 里,东西宽 240 里都仁乡在县东南,辖龙岗村、冲团村、马团村、吾团村、董团村、范团村、逐沟村、永堌村、庄里村、陶墟村、留町村、东册村、夏町村、青塚村、北昊村、暑兰村、石沟村、醴泉村等 18 村仁智乡在县南,辖徐暨村、孟城村、刘町村、黄倍村、徐里村、留茄村、滂汪村、罗里村、时村、浮绥村、北朔村、租里村等 12 村红亭乡在县西北,辖杨家寨村、李家庄村、鸿沟村、宋册村、曲里村、淇沟村、东镇村等 7 村仁寿乡在县西南,辖朱丁村、郭城村、钢锺村、薛村、瓦子村、中团村、东馀戚村、留村、剑鸣村、青里村、斜沟村、堰头村等 12村乐善乡在县北,辖梁果村、班鸠村、秦村、丁穆村、雁门村、杨村、北城村、吕里村、辛彭村等 9 村里仁乡在县东南,辖帽山村、武薛村、丁里村、幛山村、永宁村、烂石村、姬村、祁村等 8 村。
孝义乡在县西,辖黄白村、朱村、杨村、桃中村、东苗谷村、西苗谷村、姬家村、白帽村、赵家圈村、开荒村等 10 村清同治末(1875)辖 8 乡,编户 37 里在坊乡在县治西北,接铜山界北沿废黄河,斜长 90 里,编户三里辖穆家集寨、权家楼寨、常家楼寨、郝家集寨、王迁集寨、李新庄寨乐善乡在县城东北,东界铜山、北逾黄河,东北斜长 60 里,编户三里辖姚家楼寨、刘家套寨里仁乡东限天门山,西南逾龙山河,东南界宿州,斜长 60 里,编户三里辖孤山寨、刘家寨、毛家营寨、杜家集寨、永堌寨、白顶山寨、小时村寨孝义乡东逾大沙河,故道北沿,故大河南堤,西界砀山,南抵蒋沟,东西 40 里,南北 40 里辖李老庄寨、黄家口寨、陈土楼寨、黄家坝寨、刘家店寨、韦家道口寨、东镇寨、张破楼寨、曲里铺寨红亭乡东距大沙河畔,西南界永城,东西 40 里,南北 30 里辖王家寨、吴家丛林寨、祖家楼寨、甘楼寨、孙楼寨、李石林寨、朱家楼寨、武家楼寨、张新集寨、袁家围寨、张小阁寨仁寿乡东抵城西诸山,西北界水城、西南界减水河,东西 60 里,南北 40 里辖陶家楼寨、韩家庄寨、陈腰庄寨、红庙寨、蒋沟崖寨、大吴集寨、刘蛮寺寨、张家大屯寨、北王楼寨、李楼寨、洪河集寨、张庄寨、西杜集寨。
都仁乡北限桃山,南界宿州,西距永堌东山,东界灵璧,东西90 里,南北 30 里辖贡山寨、冲町寨、云衢寨、白土寨、卯山寨、郑庄楼寨、纵家楼寨、吴韩庄寨、阎家庄寨、褚兰店寨、营里寨、火盆寨、鲁家山寨、李家院寨、高墙寨、前程寨、后程寨、东平山寨、官庄寨、沟上寨、时庄寨、上马台寨、张山寨、青塚湖寨、东夏寨、湖树寨、卞家庄寨、夏町寨、凤凰山寨、桂家山寨、杜家楼寨、韩大庄寨、孙小庄寨、尠沟寨、赵家楼寨、李家古寨、寺后村寨、桃山寨、胡新庄寨、曹家村寨、陈町寨、阻沟寺寨、山套桃楼寨、杨家楼寨仁智乡东北限冒山,西南界宿州,东西 60 里,南北 40 里辖丁里寨、孙家庄寨、周家洼寨、瓦子口寨、冒山店寨、朔里店寨、段庄寨、周土楼寨、宫搂寨、南王楼寨、鲁菜园寨中华民国 20 年(1931) ,辖十个区,211 个乡,36 个镇,3446闾,16664 邻第一区驻萧城,辖 15 个乡,5 个镇明山乡、岱山乡、三里乡、黄桥乡、许堂乡、太保乡、欧集乡、芦庄乡、毛营乡、兼葭乡、姚楼乡、牛眠乡、集贤乡、桃园乡、兴隆乡、城西镇、西南镇、东南镇、西北镇、东北镇第二区驻朔里,辖 30 个乡,两个镇梧桐乡、时村乡、白土乡、石台乡、丁庄乡、新安乡、固宁乡、柿园乡、杜集乡、新民乡、滂汪乡、罗里乡、高岳乡、钱楼乡、刘楼乡、坡里乡、段庄乡、山窝乡、毛寨乡、窦庄乡、丁里乡、帽山乡、瓦口乡、白楼乡、淇河乡、沈宫乡、陈谷乡、蔡洼乡、瓦房乡、黄湾乡、永堌镇、朔里镇。
第三区驻王寨,辖 15 个乡,7 个镇子观寺乡、大演武乡、蒋楼乡、程新庄乡、孙庄乡、袁楼乡、胡王庄乡、殷庄乡、王洼乡、孙楼乡、王桃园乡、前石桃园乡、戴柿园乡、武双楼乡、徐油坊乡、吴丛林镇、郭楼镇、孙圩镇、周圩镇、周土楼镇、祖楼镇、王寨镇第四区驻张庄寨,辖 29 个乡,一个镇王桃园乡、张寿楼乡、青柳园乡、于庄乡、孙庄乡、鲁菜园乡、孙楼乡、高窑乡、赵破楼乡、高庄户乡、张庄乡、青龙集乡、张小阁乡、胡楼乡、陈庄乡、武楼乡、陶楼乡、洪河集乡、南王楼乡、袁圩乡、穆寨乡、姜庄乡、守备庄乡、相山庙乡、朱大楼乡、王楼乡、张新集乡、屈楼乡、王白楼乡、李石林镇第五区驻张大屯,辖 22 个乡,两个镇镇南乡、新成乡、生安乡、港西乡、侯楼乡、乐安乡、夹港乡、三楼乡、文华乡、海东乡、界豫乡 #e#、三界乡、滩南乡、河南乡、小堤乡、镇河乡、东镇乡、道南乡、道口乡、堤坡乡、夹沟乡、朴楼乡、平民镇、安吉镇第六区驻陶楼,辖 18 个乡,7 个镇红庙乡、东北乡、滨河乡、夹堰乡、西南乡、堰西乡、自治乡、互助乡、汴河乡、镇西乡、纪律乡、维新乡、王洞乡、启新乡、南屏乡、觉悟乡、中央乡、富庶乡、孟庄镇、陶楼镇、陈腰庄镇、马阁镇、曲里镇、韩庄镇、穆集镇。
第七区驻郝集,辖 21 个乡,两个镇长安乡、吕闾乡、桃园乡、夹河乡、裕民乡、河套乡、河上乡、管粥乡、环河乡、滨黄乡、集贤乡、古城乡、滨湖乡、岱北乡、利民乡、车站乡、故堤乡、沉宋乡、新河乡、河南乡、梁河乡、志城镇、雁门镇第八区驻黄口,辖 30 个乡堤南乡、河东乡、夹沟乡、沙屯乡、西北乡、桂公乡、堤平乡、坡河乡、站东乡、东南乡、宜梨乡、河北乡、土山乡、古柳乡、河阳乡、沙河乡、沟头乡、站南乡、平河乡、利民乡、沟北乡、黄镇乡、古屯乡、堤河乡、沟南乡、堤北乡、夹河乡、集中乡、站北乡、站南乡第九区驻曹村,辖 18 乡,两个镇孤山乡、欧盘乡、卢村乡、白圩乡、杜庄乡、戴村乡、张庄乡、陶墟乡、新民乡、城阳乡、锺毓乡、尠沟乡、白庄乡、胡庄乡、马湾乡、赵楼乡、醴泉乡、龙泉乡、曹村镇、官桥镇第十区驻褚兰,辖 17 个乡,3 个镇白庄乡、李院乡、陈町乡、赵庄乡、杨楼乡、冯庄乡、郑庄乡、云衢乡、褚兰乡、桂山乡、鲁山乡、瑚树乡、上马台乡、小马庄乡、营里乡、青塚湖乡、前程乡、张山镇、贡山镇、冲町镇民国 23 年 4 月 1 日,10 个区合并为 5 个区一、六区合并为第一区,区公所驻县城,辖 2 个乡镇,557 闾,2420 邻,14816 户。
二、三区合并为第二区,区公所驻瓦子口,辖 27 个乡镇,811 闾,4039 邻,21788 户四、五区合并为第三区,区公所驻袁圩,辖 20个乡镇,711 闾,3665 邻,18861 户七、八区合并为四区,区公所驻黄口,辖 22 个乡镇,983 闾,4114 邻,20327 户九、十区合并为五区,区公所设于望州,辖 18 个乡镇,534 闾,3020 邻,14954 户连同梅村实验乡共 108 个乡镇,3576 闾,17263 邻,90746 户民国 23 年 4、5 月,清查户口、编组保甲、取消闾邻全县分5 个区,108 个乡镇,1095 保,10828 甲,居民 112344 户,560339人抗日战争时期,本县先后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国民党县政府、日伪县政府三个县政权及其管辖的区、乡政权,辖区时有变动,基本为 10 区、108 乡镇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县政府驻龙城镇人民政权曾建萧县、萧铜县、萧宿县,并一度建立萧宿永县萧铜县辖第十区,萧县辖新置的石林、袁圩、大屯、王寨、祖楼、红庙、东镇、龙城、穆集、天门、坡里、蔡里 12 区,萧宿县成立后,将一、二、九区和蔡里区归属,当时处于游击战争环境,边境没有一定界线,只有一个大体划分。
民国 35 年全县辖 10 区、108 乡、1121 保、12343 甲民国 38 年县境解放,置 10 个区,1 个县属城关镇10 个区是龙山区(驻太保庙) 、朔里区(驻朔里) 、王寨区(驻王寨) 、石林区(驻崔口) 、大屯区(驻赵庄) 、陶楼区(驻陶楼) 、路西区(驻大北望) 、郝集区(驻郝集) 、黄口区(驻黄口) 、曹村区(驻白土、后迁戴村) 原祖楼区并入王寨区袁圩区大部并入石林区,小部并入大屯区红庙区并入陶楼区同年秋萧铜县撤销棠张、褚兰区划归萧县全县共 12 个区、208 个乡、1494 个行政村县境南界宿西(今濉溪) ,西界永城、砀山,北界山东华山县(今丰县南部) 、铜北县,东到徐州东南棠张区的潘棠、房村一带,与灵璧县连境,面积 2834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