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包车间:第1部分:基础管理规范》.doc
37页ICS65.160X 87YC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行业标准YC/T 384.1—2011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规范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第1部分:基础管理规范Norms for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of tobacco enterprises Part 1: Norms for basic management (报批稿)(本稿完成日期:2011—03—14)2011 - 03 - 25发布2011 - 04 — 01实施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第1部分:基础管理规范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管理规范要求本部分适用于烟草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含烟叶复烤、卷烟制造、薄片制造、烟草收购、分拣配送、烟草营销等企业及下属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含烟草相关和投资的其他企业,如醋酸纤维、烟草印刷等企业;烟草相关和投资的其他企业可参照执行2 术语和定义GB/T 28001、 AQ/T 9006和GBZ/T 2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AQ/T 9006、GBZ/T 224的某些术语和定义.2.1 安全生产标准化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AQ/T 9006—2010,定义31]2.2 重点/重要危险源 key/important hazards企业经过风险评价,确定的本企业相对风险较大、需重点加以控制的危险源,包括企业不可接受的风险.2.3 设备安全装置 device safety feature (equipment safety devices)设备出厂时附带的和企业增加的,用以进行安全防护或职业危害控制的设备组成部分或附属装置;其中要求统计并建立清单的安全装置包括安全联锁装置、安全报警装置、职业危害现场通风和现场除尘装置等,不包括设备工作平台与走道、设备自身以外的管道、建筑物设施的防护装置,也不包括能直观、目视检查的急停开关、防护网、罩、防护栏等.2.4 易制毒化学品 precursor chemicals易制毒化学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第二类、第三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其中第二类包括苯乙酸、醋酸酐、三氯甲烷、乙醚、苯乙酸等;第三类包括甲苯、丙酮、甲基乙基酮、高锰酸钾、硫酸、盐酸等2.5 危险作业 hazardous operation企业确定的,作业风险较大的活动,应包括高处作业、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及其他危险性较大的作业.2.6 有限空间作业 confined spaces work作业人员进入许可性有限空间的作业;其中有限空间是指仅有1个~2个人孔,即进出口受到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分隔间,或深度大于1。
2 m封闭或敞口的通风不良空间;许可性有限空间是指存在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人员伤亡的有限空间场所,此种情况具有如下特点:空间内的气体,具有危害性,空间内存在可能导致进入者身体受限的设备、设施或其它公认的严重的安全或健康风险2.7 职业危害 occupational hazard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的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和伤害[GBZ/T 224-2010,定义2.5]2.8 职业禁忌症 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GBZ/T 224—2010,定义28]2.9 事故隐患 accident potential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三条]2.10 安全信息化 safety informatization利用电子信息平台建立的安全信息网络系统及其管理、使用;信息系统特指用于电子信息生成、管理、传递、储存的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通常通过网络实现,如ERP系统和0A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3 基础管理规范要求3.1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规划、目标和计划4.1.1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规划、计划和总结4.11.1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符合下列要求:-—方针应形成文本,内容应结合企业特点,与企业安全风险程度相适应,体现企业安全文化特色;——方针应符合GB/T 28001要求,包含对持续改进的承诺和遵守现行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承诺,并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企业保持相关和适宜;—-方针应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各自的职业健康安全义务,并可为相关方所获取2 安全中长期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安全中长期规划可单独制定,也可在企业中长期规划中单列篇章;均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规划周期宜(3~5)年;规划内容应包括中长期目标、人力和资金等资源、技术和管理等配套措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等相关内容,并结合实际,针对性强;其中目标宜量化;——规划应下发到各部门,作为制定年度目标指标的依据;如果有修订,应有规划的修改报告1.3 企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应符合下列要求:——企业年初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应包括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职业危害等工作内容,并包括安全费用预算;可以形成完整的安全年度计划,也可分别制定各管理工作内容的计划;计划应形成文件,经过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后下发各部门执行;计划需变更时,应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重点部门或较大的车间,宜单独编制安全工作计划;——企业年度安全计划完成情况,每年至少检查两次,并形成记录。
41.1.4 企业年度安全工作总结应符合下列要求:——企业每年编制年度安全工作总结;由主管安全领导审核后报主要负责人和安委会;总结宜在年底或次年年初完成;总结中应有年度安全费用使用情况、年度计划完成情况、中长期规划的实现情况、年度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等内容;--企业总结应经过安委会审议,提出下年度的改进意见;——重点部门或较大的车间,宜单独编制安全工作总结.4.1.2 目标和方案管理4.1.2.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方案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根据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制定企业年度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形成文本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企业目标宜每年年初下达;——目标应根据企业现状和上级要求制定,不仅应包括事故发生率、职业危害控制目标,还应有安全管理、风险控制等过程控制目标,并宜量化;目标应体现持续改进,提出年度内实现的提升性目标;--企业应针对目标制定相应的方案,明确为实现目标所规定的有关职能、层次的职责和权限、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等;——目标及方案完成情况应定期统计分析,并保存相关数据、资料和统计分析结果的记录;应确定各类目标的统计分析周期;——每年年底对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方案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形成报告或列入年度安全工作总结。
41.2.2 企业下属部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确定需制定部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下属部门范围,其中应包括生产车间、动力部门、仓储部门、物流部门、承担安全相关管理职责的科室及其他现场有重点/重要危险源的部门; -—相关部门依据企业年度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结合本部门危险源及管理职责实际,制定形成本部门年度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文本,经过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实施;—-部门目标中,不仅应包括事故发生率、职业危害控制目标,还应有安全管理、风险控制等过程控制目标,并分解为具体量化目标;同时,制定为保证目标完成所需的相关具体措施;——部门目标及相关方案的完成情况应定期统计分析,并保存相关统计数据、资料和统计结果的记录;统计周期应符合企业的要求.4.13 目标考核应符合下列要求:--企业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对列入考核的目标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奖惩;符合本部分4.21的具体要求;——考核和奖惩应保存记录.3.2 危险源管理4.2.1 危险源管理要求4.2.1.1危险源管理制度和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建立危险源管理的制度,其中应规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的主管部门、范围、流程、方法、更新频次、审批要求;——企业下属各部门组织本部门危险源管理,建立部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或台帐;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部门应按本企业部门对待,组织其辨识危险源并形成危险源及控制措施清单;——在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的基础上,形成企业重点/重要危险源及控制措施清单,并经过安全主管领导批准后下发各部门;——保存企业全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策划资料;-—凡依据国家和地方标准确认为重大危险源的,应按照国家和地方要求定期评估和申报,并保存记录。
4.2.12危险源资料的更新应符合下列要求:——根据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化,设备更新、产品调整、生产工艺改变、原辅材料变化等情况及时组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正常情况下,企业及下属各部门每年年初应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内容的评审和更新,并保存更新记录3危险源资料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要求:—-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各类文本应下发到各班组或岗位,并保存发放记录;文本可作为新员工和转复岗人员班组级安全教育和日常培训的依据;应确保员工熟悉本岗位的危险源(特别是重点/重要危险源)及控制方法、作业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等内容;——岗位操作规程或其他岗位人员执行文件中应包括岗位主要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的内容,具体执行本部分4.5.3的相关要求;——企业和下属各部门应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资料,作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实施安全检查的的依据4.2.2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要求42.2.1危险源辨识覆盖所有场所和活动,并包括现场相关方活动和列入计划的活动,符合GB/T 28001的要求.4.2.22危险源辨识及其描述应符合下列要求:——辨识时应考虑正常(如设备正常运转的危险、正常清理设备时的粉尘)、异常(如设备安全装置失灵时的危险、通风装置故障时的粉尘)、紧急(如发生事故时的危险、发生泄漏时的危害)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故事件)、现在(目前存在的危险)、将来(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三种时态的危险源;——危险源描述应包括危险发生的根源,即第一类危险源: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危险源描述还应包括危险发生的直接原因和过程,即第二类危险源:可能引发事故或伤害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良因素、管理缺陷等;——宜参照GB/T 13861对危险源进行描述;—-危险源描述应包括伤害对象和危险导致的后果;宜参照GB 6441对后果进行分类。
43 风险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