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86839553
  • 上传时间:2022-05-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16.2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50页例1教材分析:1、新旧教材对比:在旧教材中,“倍”的第一次呈现是在人教版二上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在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后学习“倍”倍”对学生而言是抽象的、陌生的倍”的第一次呈现实际上是对乘法结构的一次处理,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在这样的基础上去认识“倍”这个名词,去理解“倍”的意思,学生是以乘法为认识的载体,是在“几个几”的基础上理解和认识“倍”这个概念的倍”的第二次呈现是在人教版二下学生学习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后,安排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除法应用题学生学习到这里时,已经开始认识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核心结构,是真正的两个数量在相互比较,即用其中的一个量作为标准,另一个量包含了几个标准量就是标准量的几倍两次呈现的方式都是通过摆小棒的活动(第一次摆正方形,第二次摆小飞机)去理解倍的概念,这样的操作活动比较费时且单一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的关于“整倍数”的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图提供“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景,先让学生在“几个几”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结合除法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的概念进行再认识。

      主题图内容丰富,可以通过连续的情境,不断改变两个比较的量的数量,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另外,做一做也提供了比较圆片、小棒等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充分的比较活动中逐渐加深对倍的认识2、不同版本“倍”的出现形式在梳理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在北师大版教材中,对倍的认识有四种表征方式,即情景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和算式表征但是新人教版教材的例1是先通过对萝卜的分类计数、圈图比较,把抽象的新知识“倍”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几个几”建立联系,初步认识倍的概念再通过比较圆片、小棒等活动提供大量的比较两个量的倍数关系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倍的直观模型最后,在教学例2、例3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出现算式表征,引导学生在语言表征、图形表征、算式表征等多种表征之间进行转化,从而建立倍的模型3、“倍”与分数、百分数、比的关系倍”概念的后续学习还有分数、百分数、比的概念,与“倍”的概念有着密切联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分数可以表示率也可以表示量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就在于,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只表示率在小学阶段,一般当商大于1时,习惯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多少倍,而当商小于1时,习惯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比也是两个数量之间进行比较,比的前项与后项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就是倍数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分数、百分数、比都是对整数“倍”的扩展,其本质是“倍”的概念,所以“倍”概念的建立至关重要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和除法的知识,理解了“几个几”,建立了“份”的概念,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几个几”沟通“几倍”,学生是有基础的前测调查对象:三(3)班 36人前测题目:观察下图,比较〇的个数和●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第一行:●●●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