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三个代表”思想的人民性.doc
10页试论“三个代表”思想的人民性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经过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13年的成功实践证明的“三个代表”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作为马列主义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他们都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始终做 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 源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们党现行政策的根本目的;“三个 代表”思想强调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 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一切充分体现 了 “三个代表”思想的人民性一、执政目的的人民性15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向 全世界公开说明共产党人的观点、H的和意图,明确提出共 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 益” [i]o毛泽东也指出:“共产党人的…切言论行动,必 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 拥护为最高标准” [2]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人阶级先锋 队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的人民性,决定了党必 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能否使全国人民在政治上享有 广泛的民主权利,物质上不断得到满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党的正确政策的制定和政策执行是否为了人民的利益除了 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工人阶级政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一 个政党能够尽可能代表人民利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愿望, 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个政党就会带领人民走向辉 煌我们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 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党80多年来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践,这是我们党50多年成 功执政的根本经验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 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 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 致性党的十六大明确地提出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 要务,并号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江泽民同志还强调指出 “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牛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 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3]只要我 们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切实把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 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上来,我们党就有了长期执政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 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 善自己,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 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必须既善于总结成功的 经验,乂善于吸取失误的教训;既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 的理论路线带领群众前进,又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 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既善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乂善于 组织引导干部和党员在实践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要按照 这样的要求,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 相统一,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增 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使党成为思想 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 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4]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三个代表”的人民性思想,必须加强 党风建设,努力提高全党同志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我们党 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强调指 出“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泄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 力量。
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 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5]我们党始 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 自己的特殊利益” [6]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裹人民 掌好权、用好权” [7]这是执政目的人民性的最好诠释二、制定政策的人民性党是否能够代表群众利益,靠的不是热情和口号,依 靠的是通过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科学有效的制 度机制等的实施所体现出来的具体行动十六大报告指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 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8]在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致的,中国 12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 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 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 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把握住这个全局性的问题,尤其在制 肚农村政策方面,体现出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策人民 性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为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 激发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党中央从1982年至1986年连续5 年把“三农”问题作为一号文件。
其方针政策,一个比一个 “宽”,一个比一个“活”,更重要的是一次比二次顺乎民 心这五个一号文件政策的制定和以后的执行,最大特色是 二步一步按照广大农民的意愿和实践中的创造,完善政策, 开拓向前,引导农民迈向改革发展更为广阔的领域1998年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中再次强调农村改革20年的基本经验是:必须承认并 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权,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 农村政策的首要出发点这是政治上正确对待农民和巩固工 农联盟的重大问题,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调 动农民的积极性,核心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 民主权利在政策人民性思想的指导下,十六大把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作为奋斗口标,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没有农 村的稳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处和全而 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 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9]建 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重大任务[10]无论何时、何事,都必须遵循这个 基本准则,这充分体现了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人民性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经历 了从领导革命的党转变为执政兴国的党,工作中心从农村转 向了城市,接着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转变,从1956年党的八大后又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党的 中心任务,开始了全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
在实践中,不 断地总结成功的历史经验和吸取错误教训,实现了从计划经 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全面地贯彻改革开放的 基本国策,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完成了第一、第二步战略 现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的一个重大步骤和重要的发展 阶段,也是“二个代表”中人民性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谈到“全心全意为人比 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 的根本区别” [11]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全部 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 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的利益 作为最高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 点,把一切工作的归宿左位于为人民谋利益80多年来我们 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而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确定现行政策对不对,以及现 行政策变化不变化最终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以为人民 谋利益为根据的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发展生产力,改善 人民生活的轨道上来;中国多年来实行的对外开放、对内搞 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都是尊重人民利益 的选择,人民得到了实惠。
三个代表”作为马列主义理论 在当代的新境界,规定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都一 定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各项政策 和措施要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始终依靠人民群 众的智慧和力量这充分反映人民性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准 则三、政策实践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也是最广大 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在战争年代,而对异常强大的敌 人和残酷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紧密地依靠人民,团结群众, 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长期以来,党不仅在指导思想 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而且实际工作 中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 法这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也是一个富 有特色的创造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 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四,都是基层创 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种 尊重群众实践,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并从政策上给 予指导的领导方法,正是政策实践人民性的集中体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的最 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 众。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 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12] o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寻 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做好工作的有效途径共产党仅仅依靠 自身的伟大、光荣还不够保证其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离 开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善于从人民群众中吸取 力量,我们党的任何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和办法都成了 “无 源之水” “无本之木”发挥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要研究 群众的思想变化,研究不同群体的活动特点和群众工作规 律,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 制,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增强 群众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人心齐,泰山移人 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党执政的最宝贵的力量源泉和可靠 保证现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 标所谓全而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 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 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这是完全符合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计划,必然能 凝聚广大人民的力量,投入到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人民富裕、牛活幸福,提高人 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充分享受一 切文化和文明成果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力 量,把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十六大报 告要求,对不同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 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 秀分子都要表彰,从而充分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便成了亿万人尺 群众的共同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政策制定和政 策执行目的的人民性都来自于政策实践的人民性政策的制 定是从群众小来,政策的执行和贯彻是群众的实践,也就是 到群众中去因为,政策的实践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政策的 人民性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肯泄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把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融为一体,当三者协调发展的时候,社 会才能蓬勃发展,人类历史才能前进,共产党才能获得人民 的拥护,才享有崇高的威信把政策实践的人民性提高到推 动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是“三个代表”理论的创新和发 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