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南社诗人辛亥记事诗.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41355701
  • 上传时间:2018-05-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南社诗人辛亥记事诗殷安如辑笺为纪念辛亥革命 80 周年,兹选辑一组吴江辛亥革命著名人物、南社诗人的诗篇,时间从 1908 年至 1912 年从这一组诗篇中,我们可以见到他们当年的理想、抱负,及其为国事奔走不殚辛劳的精神为便于阅读,辑者略加说明寄赵伯先香江寄赵伯先香江 19111911 年年柳亚子土室生埋几岁年,喜闻羽檄动南天头颅我自羞隋镜,髀肉君先看祖鞭鲍叔谊原应指囷,阮孚穷奈不名钱此情或得皇穹谅,忍死犹堪睹凯旋[笺]伯先,赵声字,江苏丹徒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归国后在新军中从事革命活动1909 年 8 月于上海,经同盟会员林力山之介,与柳亚子订为知交1911 年春,广州黄花岗之役,孙中山命黄兴为总指挥,赵声为副总指挥起义前,赵在香港负责筹措军械,因经费不足,曾致函柳亚子,请其资助数千元速汇香港柳因老母在堂不掌财权,无以报命,深感愧仄,复以此诗,请故人鉴谅哭伯先哭伯先 19111911 年年柳亚子宇宙空垂诸葛名,不留谢傅为苍生义公已殉平陵曲,姬发难寻牧野盟南国岂应销霸业,中原从此坏长城魂归接近黄花冢,铁马金戈夜夜声[笺]1911 年 3 月 29 日广州起义失败,赵声避走香港,心情郁抑,日以酒遣愁,思图再起,奈胃疾复发,赍志以殁,时年仅三十二岁。

      柳亚子闻讯后,捶胸顿足,自谴不已,深感有负故人,哭之以诗诗中极力推崇伯先,喻之为诸葛亮、谢安送楚伧北伐送楚伧北伐 19121912 年年柳亚子投笔从戎信可儿,儒冠误我不胜悲中原胡马横行日,大陆潜龙起蛰时百粤河山秦郡县,三吴子弟汉旌旗茫茫此日难为别,侑酒且拼酒一卮青兕文场旧霸才,登坛曾敌万人来图南此日联镳返,逐北他时奏凯回灯影钗光迷扑朔,矛炊剑淅莫迟徊伫看直捣黄龙日,指袖归来再举杯[笺]楚伧,姓叶,字小凤,吴县周庄(今属昆山)人早岁加入同盟会,参加南社,曾与柳亚子同在沪上主持笔政,鼓吹推翻清政府之革命辛亥革命时,毅然投笔从戎,入粤军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幕,任参谋长其时,南北议和声起,叶楚伧将随姚雨平入粤柳亚子赋此二首作为赠别,希望故人不畏征途艰难,勇往直前,凯旋归来再相会感事感事 19121912 年年柳亚子龙虎风云大地秋,酸儒自判此生休功名自昔羞屠狗,人物于今笑沐猴痛哭贾生愁赋鹏,飘零王粲漫依刘不如归去分湖好,烟水能容一钓舟[笺]柳亚子这首诗写于 1912 年初,将离开南京临时大总统府之时,情绪十分低落,从中可窥见柳亚子仅任三天秘书即不告而别之真实原因柳亚子出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系得南社社友雷昭性之荐举。

      惟此时南北议和之声已甚嚣尘上,孙中山已放弃组织各省起义联军北伐之主张,拟通过议和与袁世凯展开斗争柳亚子闻讯后,对南京临时政府之妥协行为深感失望,尤不满于袁世凯及妥协派逼迫孙中山让位于袁某,因而任职三天后未向孙中山告别即悄然离去,重返上海,进《天铎报》社口诛笔伐袁世凯,批评南京临时政府之妥协行为,正告国人,动员舆论,主张北伐访安如访安如 19081908 年年陈去病梨花村里叩重门,握手相看泪满痕故国崎岖多碧血,美人幽抑碎芳魂茫茫宙合将安适,耿耿心期只尔论此去壮图如可展,一鞭晴旭返中原[笺]安如,为柳亚子早年之号陈去病 1903 年留学日本,1906 年参加同盟会,曾与高旭、柳亚子共同发起组织反清文学团体南社,系柳亚子父执之交1908 年 7 月,陈去病邀约徐自华等秋社同志,拟于杭州西湖公祭秋瑾烈士牺牲一周年浙江巡抚增韫闻讯后,如临大敌,派出侦骑缉拿陈去病、徐自华陈被迫潜回家乡,决意南行于是辞别妻室,复去黎里晤别柳亚子两人畅谈两日夜,相对唏嘘,不胜感慨临别时,陈去病赋此相赠,坚信力定胜利凯旋,将于一片晴空旭日之中与故友重聚陈离乡后即去广东汕头,任《中华新报》编辑,使此报成为革命党人在岭南之重要喉舌。

      誓愿誓愿[1][1] 19111911 年年陈去病松柏何年会再青,最凄凉是一西泠临歧敢与湖山约,筑个秋家风雨亭[笺]陈去病此诗作于 1911 年 6 月当时正值革命党人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之后,陈去病既为牺牲之烈士感到无限哀痛,又以敏锐之目光预见到革命总爆发之时机将到,于是由杭州遄返吴江临行时,他忆起秋社成立时,即拟在西湖为秋瑾烈士建一风雨亭,以资纪念,然此私愿久未实现,不觉怅然面对湖山,他发出誓愿,日后重临,心将此亭建成辛亥革命后,陈去病果重访西湖,与秋瑾盟姐徐自华计议,选择秋墓故址营建此亭,以遂夙愿光复志喜光复志喜 19111911 年年沈昌直轰轰烈烈国民队,正正堂堂王者师辫发胡服三百载,不图复见汉威仪黄鹤楼头金鼓震,春申浦上素旗飞会须北定中原去,直捣黄龙始凯归蠢尔胡人等犬年,衣冠猴沐漫称王试看今日谁天下,万里河山尽汉疆亦有孤城敢负隅,甘心死守为东胡残疆自诩忠臣节,识得华夷两字无麟经大义炳千古,内夏补夷有大防九世深仇能报得,定知书法予齐襄半壁支撑记往年,头颅多少大江边今朝唾手东南定,家祭无望告祖先[笺]沈昌直(1882—1949 年) ,字颍若,一字存庑,号次公,吴江县芦墟镇人,与兄昌眉俱为柳亚子至交,昆仲皆加入南社。

      昌直早年在黎里授馆,后至吴江中学、无锡三师任教,造就人才颇众由于出身贫寒,辛亥前后所写之诗,比较接近群众,能反映当时底层人民之生活疾苦诗稿已两集两毁,现存者十不及一此《光复志喜》五首,幸存于其侄哂之所辑之《爨余集劫后拾零》之中光复喜赋光复喜赋 19111911 年年张农莽莽中原地,风云起武昌誓将胡虏逐,群祝革军强血染江流赤,旗标汉字黄百年奴隶辱,一旦庆重光闻战事有感闻战事有感 19111911 年年张农烽火连天射斗牛,拼将铁血灭胡酋健儿大半从戎去,磨盾无才只自羞占我河山三百年,为奴为隶最堪怜一朝鄂渚风云起,直捣黄龙气撼天[笺]张农,原名肇甲,字都金,号鼎斋,补署汾水老农,吴江北厍葫芦兜(今黎星村)人,世居分湖才学为柳亚子先生所重,曾参加南社,任教于黎里女校,游幕金陵1919 年,柳亚子先生延请其为家庭教师,教其三妹公权古文辞、诗词我县著名雨花台革命烈士张应春,即为鼎斋先生之长女,由父亲自授业1927 年 4 月,应春在宁被捕牺牲后,其父悲愤欲绝,未几呕血而亡鼎斋先生性喜吟咏,有《壶庐吟草》三卷,亚子先生曾久觅无得今从翁惠农先生处忽见其残稿一卷,因录其辛亥纪事诗两题。

      其时鼎斋先生正旅居秦淮时也[注][1]陈去病此诗见于《南社》第十集《西泠新建风雨亭记》,题为辑者所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