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日韩筷子文化之探讨.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1903090
  • 上传时间:2021-12-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5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日韩筷子文化之探讨 王国英 闻德芸 肖展摘 要: 筷子是中华文明的产物,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使用历史在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和韩国,筷子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进餐工具筷子超越了其工具性,承载着强大的文化价值,是自然环境、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已然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符号日韩的用箸习俗虽源于中国,但因长期的历史演变、地域自然特征、饮食习惯等因素,两国筷子在外观、功用、礼仪、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相异之处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正确认识两国的筷子文化,对顺利开展跨文化交际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日韩 筷子 礼仪 文化一.筷子的起源及传播筷子古称“箸”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用箸的民族,至少有三千年历史筷子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一日三餐朝夕相伴的筷子已超越了它的功用性,升格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考古资料表明,筷子的出现,匕箸并用可追溯至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匕为扁平长条形,类似于餐勺这与华夏民族的农耕文化和粒食、羹食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墨子天志》称华夏:“四海之内,粒食之民《周书》载:“黄帝始蒸谷为饭,煮谷为粥蒸煮黍、谷、稻用匕吃,而汤里的菜肉,手抓太烫,以匕舀取又不方便,于是借助树枝、木棒将其从滚烫的汤里捞出来。

      烤食物时同样借助树枝翻烤、夹取食物这些树枝、木棒就是箸的原始雏形箸始见于典籍,是在《韩非子喻老》里:“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箸”自明代始称“快”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记载,“箸”与“住”、“蛀”谐音,这对以打渔为生的江南船民来说有不吉之意,故改称“快”因南方多竹,“快子”多为竹子制成,人们就给“快”加了“竹”字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箸从竹声”也验证了此事实筷子”吉利又朗朗上口,遂流传开来随着各国间的交流,筷子逐渐传入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并使用至今筷子的传入改变了这些国家的手食传统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倭人“食饮用笾豆,手食”,说明3世纪时日本尚无箸公元607年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一行遣隋使出使隋朝,在酒宴上初见银箸等餐具608年使团回日本,隋朝派袁世清使团陪同前往使团带回了隋朝的箸献给圣德天子,并向他描述隋朝宫宴,建议用箸及以中国礼仪款待使者,圣德太子欣然采纳这是日本朝廷第一次用箸,袁世清使团见证了日本从“手食”向“箸食”的转变因此筷子的传入被日本学者称为“日本人的生活革命”至今年代最久远的箸是从板葺宫遗迹出土的箸,据考古推定约为公元645年自传入至今日本沿用“箸”这一名称。

      筷子传入韩国的具体时间尚无定论,通常认为商纣灭亡时由遗臣箕子带领子民迁往朝鲜半岛时带去的目前韩国公认出土最早的筷子是公州武宁王陵出土的铜箸据考古发现,咸镜北道罗津贝冢出土的骨勺据考证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末期、青铜器时代早期,是现今朝鲜半岛出土的最古老的勺子,远早于筷子的出现从三国时代起至今韩国延续了匙箸并用的进食传统这与韩国人“饭+汤+菜”的饮食结构是分不开的韩语中筷子的名称是借用汉字“箸”变化而来的(● 箸与表示细长状的‘● ● 组合而成),可见日韩两国筷子的名称均源于中国筷子的古称“箸”二、日韩筷子的外观与功能筷子由小小的两根木棒组成,简易轻巧却功能强大日韩两国的用箸习俗皆源于中国,但因自然环境特征、饮食文化相异,两国筷子在材质、形态、功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日本箸素朴,但设计极为考究,多纹理清晰的竹、杉、桧、瑞木、紫檀,也有象牙箸、漆箸形状多为稍短、尖头粗尾的圆锥形日本人就餐采取“一人一食”的分餐制,不需要长距离夹菜,因此日本筷子较中国的短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岛国,海产品丰富,日本人喜食海产品箸头尖细便于剔刺拨壳,这一造型适应了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日本箸种类繁多,按形状、功能、使用者不同都有明确的划分。

      韩国筷子纤细扁平,长度介于中国和日本箸之间,多金属材质,这些特点都适应了韩国人的饮食习惯最具代表性的韩国料理有泡菜、烤肉和大醬,金属制、扁平的筷子更容易撕开泡菜烤肉时用竹木筷易烤焦,而金属筷耐高温韩国料理多用大酱、酱油、辣椒酱、辣椒面等染透力强的调味品,竹木筷用久会被染色,酱味也会渗透进筷子里,金属筷抗染、卫生、易清洗朝鲜半岛金属矿藏丰富,冶炼工艺先进,故金属筷被普遍使用在古代韩国筷子的材质体现了鲜明的尊卑观念和等级意识如王室使用银筷彰显身份地位两班贵族使用黄铜筷,平民用竹木筷或铁质筷如今韩国筷子多为不锈钢材质韩国是筷箸文化圈中迄今为止唯一使用金属筷的国家从三国时代起至今韩国延续了匙箸并用的进食传统,但匙箸分工明确,勺子用来吃饭、喝汤,筷子用来夹菜这点区别于中国和日本,韩国饮食以汤为主,因此勺子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下面将日韩两国筷子的形态、材质和功能总结如下:三、日韩用筷礼仪与禁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经济、宗教信仰、文化等社会因素影响下日韩两国各自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用筷礼仪,握箸、用箸及摆放等都有诸多讲究,这些都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双筷子就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礼仪和文化积淀用筷礼仪禁忌多关乎卫生、礼貌谦让,说明两国人民非常重视饮食礼仪和用餐的仪式感。

      1.日本用箸礼仪与禁忌从箸的摆放到使用,日本人特别讲究其中的规矩用餐时筷子要并拢、尖端朝左横放于箸袋或箸置き(筷枕)上日本传统的“和食”进餐方式是自始至终,包括喝汤都只用筷子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专筷,不能随便乱用,从食器里取食要用公筷“取箸”晚辈或下级要等长辈或上级用餐结束才能把筷子横放于餐具上,结束前可将筷子放于筷枕上将筷子横放在餐具上代表用餐完毕日本人用箸有以下禁忌:一忌握箸,筷子握手里,端起碗吃饭;二忌刺箸,即以筷代叉,叉菜进食;三忌泪箸,用筷子夹菜时汤汁像泪水一样滴在菜盘或餐桌上;四忌吮箸,就餐时当众舔食粘在筷子上的饭菜;五忌叩箸,用筷子敲打碗盘,被视为乞丐行为;六忌指箸,拿筷子指向其他人;七忌迷箸,不知道吃哪个菜好,举着筷子犹豫不决,仿佛在挑拣;八忌移箸,拿着筷子光吃菜,不吃饭,是不礼貌的行为;九忌舔箸,吃饭时将箸的一端含嘴里嘬,发出声响;十忌寄箸,用筷子拨动菜盘;十一忌杨枝箸,把筷子当牙签剔牙;十二忌立箸,把筷子插在饭碗中,是祭祀逝者的供奉行为;十三忌直箸,有公筷不用,直接用自己的筷子夹取食物,这是不卫生的行为;十四忌箸渡,用自己的筷子夹取他人筷子上的食物,因为这一动作让人联想到在日本佛教式葬礼中,死者火化后由两人用筷子同时拾取遗骨,是很不吉利的举动,是日本人用箸之大忌;十五忌洗箸,在汤汁中洗涮筷子。

      由此可看出日本对用箸礼仪和方法极为讲究2.韩国用筷礼仪与禁忌通常勺筷作为一套餐具出现在韩国人的每顿饭中勺筷并拢,尖端朝上,竖直放于汤碗和饭碗的右侧吃饭时碗不可端在手里,只能放在桌上用勺舀着吃筷子只负责夹菜,吃饭、喝汤必须用勺子如果用筷子夹取汤饭,就会被视为不懂规矩用餐前要说“我会好好享用的”,用餐完毕放下勺筷要说“我吃得很好”,表达对饭菜的赞赏和对主人的感恩用餐结束,勺筷要放在最初的位置上韩国虽不像日本那样对用筷有极为严格的禁忌,但需忌讳以下十点:一忌将筷子插在碗里,客人来家里吃饭时,主人将筷子插在碗里,表示对客人不尊敬;客人将筷子插在碗中,表示主人招待不周;二忌折断筷子,韩国人认为折断筷子,当天一定有不好的事发生;三忌摆放不齐;四忌不尊重长辈,与长辈一起用餐时,须等长辈动筷后晚辈才可动筷,不可取长辈未取过的食物就餐结束后,长辈放下勺筷晚辈才可放下;五忌勺筷同时抓在手里;六忌把勺筷搭放在碗上;七忌勺筷与碗碰撞发出声响;八忌用勺筷翻找饭菜;九忌端起碗吃饭或喝汤,中国和日本允许端起碗吃饭;十忌用筷子夹米饭吃,被认为是失礼行为四、日韩筷子的文化内涵筷子虽是司空见惯的进食工具,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筷子是一种民俗文化符号,用在婚庆嫁娶上象征新人成双成对,永不分离,以及“快生贵子”的愿望筷子还被当作连接生死、凡人与神灵之间的媒介因此也有了三长两短、当众上香、落地惊神等禁忌筷子还象征许多优秀的精神品格,如正直、宁折不屈、团结精神、百味先尝的奉献精神及“和为贵”思想而且筷子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那么源于中国的筷子在日韩两国又承载着怎样的文化价值呢?1.日本箸文化内涵日本箸在长期使用中适应大和民族的风土人情、饮食结构,不仅外观上有所改变,而且受当地民族信仰、价值观等的影响,逐渐融入日式的礼仪和文化习俗1)箸与民间信仰日本特有的民族信仰—神道认为神与人、自然和谐一体,其中的“产灵”观念认为食物是大自然和神灵的馈赠几千年来日本人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在日语中“箸”训读与“桥”同音(はし),这绝非偶然它说明了日本人视箸如桥梁,把箸视为“连接食物与口、人与神、生与死的媒介”日本人怀着对食物的感恩、对神灵的敬畏用餐,动筷前会双手合十说“领受了,谢谢款待”,用完餐放下筷子说“蒙赐盛馔”,感谢神灵恩赐的食材日本人在迎接神灵的祭祀活动时,最重要的一个仪式是向诸神供奉神馔的“神人共食”仪礼。

      仪式开始首先供奉御箸,供神祇享用神馔在神事、婚礼、葬祭活动中使用的箸叫“两口箸”,中间粗两头细,一头是神用的,一头是人用的,寓意“神人共食”箸在这里已超越了食器的功用,升格成一种祭器,通过箸达到人神相通2)人生之箸日本有“生于箸,死于箸”的说法新生儿出生后百日要举行“箸初め”(初次用箸)仪式,摆上一个可爱的小碗和一双白木箸,材质一般是柳木或杉木,长20cm向神灵供奉红豆饭和一条完整的鲷鱼,还要去神社参拜,神社会送给婴儿“初食箸”,祈求孩子一生受神灵护佑,衣食无忧孩子入学、就业时送箸表示庆贺,老人花甲、古稀、喜寿等寿辰时赠送桑木箸祝寿桑木箸象征延年益寿,故称“长寿箸”正月和婚嫁的喜庆场合使用称为“喜箸”的白木箸,大都以柳木制成柳木洁白坚韧,被认为具有驱邪和洁净的功效农村在播种、插秧、收获、生日或婚嫁的喜宴上都要换上新筷子,以表感恩、愉悦之情日本人在临终前,由子女用缠有脱脂棉球的箸沾上水擦拭死者的双唇,让死者享用人间最后一滴水可以说,日本人是伴随着箸结束一生的火葬时日本有拾遗骨的风俗两人用竹、木筷各一根组成双箸共拾遗骨放进骨灰罐里,称为“箸渡”因为日本习俗认为箸是逝者通往“彼岸”的桥梁从出生到墓地,箸始终与日本人的生命紧密相连,成为富足、健康、长寿的象征符号,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对生命的体悟,因此“箸”在日本被称为“生命之杖”。

      3)清净思想日本用箸禁忌之一“直箸”,说的是必须用“取箸(即公筷)”,将菜夹到自己盘里,再用自己的筷子吃公筷的使用源于日本神道的污秽观念和清净思想日本人喜欢用“割箸”的原因大抵在于此割箸的发明来自于对箸用过一次之后人的灵魂就依附在上面的迷信在古代,日本人外出都会带上自己的筷子,因为就餐时无法忍受用别人用过的筷子日本人有碗筷是个人专用的意识,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专属的碗筷4)箸节1974年,著有《箸之书》的日本学者本田总一郎提议将每年的8月4日定为“箸节”,以感谢箸一日三餐为人们服务,并弘扬箸文化第二年这个提议得到了积极响应此后每年这一天,东京千代田区永田町的目枝神社、奈良吉野杉箸神社等都举行箸的感谢祭,最后有个庄严的仪式,即焚烧成千上万双使用过的筷子祭祀已被砍伐的森林德岛的箸藏寺举行箸供养仪式过去有“看用箸,就知其父母”的说法日本人把如何持箸、用箸看成一个人的涵养用箸规范,合乎礼仪,会给人留下优雅、有修养的印象日本人开设有许多专门学习用箸的“箸育”“箸规”教室甚至有公司新职员培训的一个环节是学习如何“用箸”日本人之所以重视箸的使用,显示出日本人对箸文化的自豪之情2.韩国勺筷的文化内涵韩国筷子虽从中国传入,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外观、材质、使用等都进行了本土化改良,融入了韩国独有的文化特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