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世纪十年我国图书馆公共精神回顾与思考.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701539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8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世纪十年我国图书馆公共精神回顾与思考 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平等、免费等权利思想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新世纪以来图书馆界公共精神及新理念的普及和实践的历史必然性,从杭州图书馆“乞丐入馆事件”到免费开放政策实施后图书馆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参考文献23关键词:图书馆,公共,精神,免费,开放1 我国图书馆公共精神发展历程简要回顾在我国古代,藏书楼是为朝廷官员、王公贵族等特殊阶层服务的,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清末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等创办的维新运动总机关——强学会设“书藏”,主要任务是陈列图书,供众阅览,启迪民智其阅报章程第一条明确规定:“阅书报时辰,每日上午十二句钟起,至下午八句钟止茶烟敬备,不取分文”,这说明晚清知识分子对图书馆免费服务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1]1902年,绍兴乡绅徐树兰开办了古越藏书楼,虽名为藏书楼但开启了对社会开放藏书之风气,成为我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过渡的标志性事件,也由此拉开了从藏书楼向图书馆过渡的壮丽舞台大幕[2]1904年,以“输入文明,开通知识”为宗旨的湖南和武汉等地省级图书馆相继成立,标志着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建设渐入新潮1908年,清末知识分子罗振玉撰写《京师创设图书馆私议》一文,高呼“与文明之进步相追逐”,成为我国图书馆启蒙时期的最强音之一。

      尔后京师图书馆的成立及相应章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图书馆事业向近代图书馆的过渡基本完成[3]当时,图书馆并没有确立对所有人免费开放的原则从《湖南图书馆暂行章程》(《学部官报》第12期)“凡入馆阅览图书者,不得不略取卷资”可以得知收取卷资的目的:“一以津贴杂用,一以稍示限制1915年,教育部公布的《图书馆规程》第9条明确指出:“图书馆得酌收阅览费”,这应该是我国第一份关于阅读收费的公文[4]辛亥革命后,图书馆开始向中小城市普及,服务对象从传统文人转而面向普通公众,更多社会名流加入到宣传或从事图书馆的活动中著名革命家李大钊,更是因其在图书馆宣传和图书馆活动方面的卓有成效的努力,被《ALA世界图书馆和情报服务百科全书》称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5]与此同时,政府开始倡导和支持图书馆的免费服务,《通俗图书馆规程》第7条指出“通俗图书馆不征收阅览费”[6]但是由于当时战争不断,国民经济濒于崩溃,图书馆的发展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制约,当时在实践中并未充分落实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将图书馆事业纳入国家计划轨道,并建立了一批新馆但是由于1949年至1976年我国所处的特殊的政治环境,图书馆在很长一段时期被作为一种“阶级斗争工具”,作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一块“阵地”,因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就不可能是完全平等的[7]。

      当时的服务理念是“为人民服务”,但人民指的是以工农兵为代表的群众,没有把学生、干部、职工包括在劳动人民的范围之内,借书证免费但按单位有限发放,服务分重点与非重点对象;图书馆可以随意拒绝或划禁区限制读者利用,民主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图书馆始终得不到体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图书馆事业进入拨乱反正的时期,1981年,中共中央颁发(1981)31号文件《关于关心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中指出“有些文化单位如图书馆的活动等,则应坚持免费为群众服务的原则但到了80年代末,由于书刊价格上涨和市场经济对文化的冲击,公共图书馆开始实行“以图养图”的有偿服务,对借书证收取押金、年费,对超过借阅期限的读者处以罚款;接下来的十几年,公共图书馆收费名目繁多,年费收取现象日趋严重,一些政府部门认为图书馆创收有方,于是将图书馆经费削减,用于其他的文化事业在政府拨款不足、经费普遍短缺的情况下,图书馆收费服务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图书馆加大有偿服务力度→政府减少拨款→图书馆进一步增加创收项目[8],服务对象也偏重为领导机关、科研单位和企业,将弱势群体挡在了图书馆的大门之外2 新世纪十年成为我国图书馆公共精神发展的重要时期2.1 新世纪图书馆运动加速了图书馆公共精神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普遍实行的收费服务,既违背了公共图书馆的公益特征、职业精神,也使读者到馆率逐年减少。

      自2002年开始,我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人数呈现每年下降的趋势,至2006年更是达到低谷,比往年下降了10%~20%左右虽然这其中有公众阅读方式改变的因素,由于受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快速发展的影响,看书的人比过去有所减少但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10年4月20日公布的第七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在文字媒体中,报纸以58.3%的阅读率位于首位;图书阅读率为50.1%,排第二位;期刊阅读率为45.6%,仅有7.4%的国民经常在网上阅读书籍和报刊[9]这说明以报刊、图书为主的纸本文字阅读在读者中还是占有大部分比例,从各地新华书店经常人满为患,报刊亭生意火爆等现象来对比图书馆的门庭冷落,究其根源是由于图书馆借阅手续繁杂,收费不合理,使人们不愿走进图书馆对于一些低收入群体来说,设置成本费、年费“门槛”,会使他们在图书馆的门前望而却步,由此也引起了公众舆论与图书馆的对立二十世纪以来,图书馆读者人数的减少,社会舆论的不满及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引起了图书馆学者和工作者的认真思考:如今,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不断升级换代,图书设备投入经费逐年增加,在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方面,我们是否也应改变观念、解放思想?我们离联合国社科文《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倡导的向所有人提供免费服务的目标还有多远?民间的期盼与呼声,图书馆学者的呼吁与争辩,终于引出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世纪图书馆运动。

      世纪交替之际,吴晞在《图书馆》上发表《图书馆与人文关怀》一文,拉开了图书馆对读者高举人文关怀大旗的序幕;2000年,韩继章的《中国图书馆发展的人文化趋势》、范并思的《论加强公共图书馆研究》,就图书馆的人文化趋势、公共精神等理论展开了探讨;2001年程焕文的《文华精神》,2002年李国新对图书馆权利的思想基础与职业价值的系统研究[10],范并思在《图书馆杂志》发表的《维护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体制与核心能力——纪念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创建150周年》等系列文章,就公共图书馆制度、精神等方面阐述了全新观点,代表了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念开始走上变革专家们从总结我国百年图书馆史出发,检讨图书馆当前存在的不足,大力弘扬免费、平等的图书馆理念,呼唤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回归[11]2004年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百年之际,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图学会苏州年会上,围绕“百年的图书馆精神”这一年会主题,图书馆界的学者们探讨了中国图书馆百年经验,寻找着失落的图书馆公共精神,从范并思先生《图书馆精神的历史缺失》、《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时代辩护》到梁灿兴的《重续图书馆精神的历史链条》等学者的呐喊;从《图书馆》“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图书情报知识》“弱势群体与知识公平”到《图书馆建设》“走向权利时代”等专栏的倡导[12];由2006年高校图书馆界《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武汉宣言》中张扬的图书馆公共精神和崭新的共享开放时代[13],到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中对现代图书馆理念在百年探索后的清晰表述[14];从之初的图书馆人文精神,其后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公共图书馆制度、图书馆权利和读者权益、图书馆自由到图书馆核心价值等等,无不以宣扬自由、平等、免费、开放等图书馆公共精神为主题,新理念的感召逐渐汇合成一股波澜壮阔的强大力量推动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不论是上世纪20年代,抑或是80年代,都不及新世纪十年间观念变革的如此深刻和精彩,这短短十年可称为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新理念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图书馆百年历程中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与之比肩[15]一个全民平等、公平的图书馆体系,正在由众多先行者的宣扬和实践而变为现实2.2 免费、平等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在实践中前行2004年“苏州年会”之后,图书馆平等、免费等理念的发展进入快速进步、发展阶段,2006年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转折点杭州、深圳等地公共图书馆率先冲破收费的禁锢,令人欣喜地走出了免费的第一步,人文精神在图书馆领域迅速复苏,众多省、市公共图书馆相继宣布加入免费的行列2007年,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宣布免费;2008年初,继南京图书馆新馆免费开放后,国家图书馆于2月7日(大年初一)起全面减免收费项目,读者凭身份证便可直接入馆阅读至此我国公共图书馆界一场自上而下的,以提供免费、平等服务为宗旨的新世纪图书馆运动热潮,以轰轰烈烈的形式全面展开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举措后,立即带来了好评如潮的舆论反响和立竿见影的社会效益国家图书馆在大年初一实行免费开放后的当天,接待读者2 249人,创3年来同日接待量新高;浙江省图书馆在免费开放前几天出现了读者排长龙办证的现象;深圳图书馆新馆在免费开放的第一天,进馆人数竟高达5万,连楼梯过道上都坐满了读者,起源于特区这片热土的一场惠及全民的“图书馆之城”建设,成功地诠释了“当为天下之公器”的现代公共图书馆精神之精髓[16]。

      放眼当前,图书馆免费服务已在神州大地上开展得如火如荼,所至之处无不热闹纷呈、深入民心,在公平的环境中,所有的公众可以自由地进出图书馆,平等地享受阅读的机会;在和谐的社会中,读者的阅读权利正在受到尊重,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大众权利时代正在来临2.3 众生平等的图书馆权利意识在全民探讨中得以觉醒回顾新世纪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不平常的发展道路,在理念创新与服务实践的有效结合下,从深圳“图书馆之城”、佛山“联合图书馆”、东莞“图书馆之城”,到上海的“一卡通借阅”、杭州的“平民图书馆,市民大书房”、苏州的“总分馆建设”、天津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及“嘉兴模式”,一大批正阔步前行的图书馆以开放、免费、平等的公共图书馆理念,使图书馆人文精神得到质的升华和崭新飞跃2011年伊始,杭州图书馆褚树青馆长的“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经记者加工)”一段话,在微博上被16000多人转发,4000多人评论,由此拉开了一场全民探讨图书馆公益性和社会平等、公正性的大讨论这是国人长期以来在熟视“闲杂人等不得入内”、“衣冠不整不得入内”等不平等待遇后,将众生平等、天下大同等理念在公共图书馆的阵地上找到一扇透射阳光的窗口,将长久以来未被重视的权利平等观念得以淋漓表达,这也是我国图书馆领域自新世纪以来在维护读者权益、推行图书馆权利、更新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等方面,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对推动公共图书馆“平等”理念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社会各界对杭图事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评论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评论说:“全社会都在通过这样一种关注方式,期待着社会的公平一步一步建立起来人民日报评论杭图为“最温暖的图书馆”,新华网评论“有多少乞丐梦想进入图书馆?”等一系列重磅评论的推出,使中国图书馆平等权利思想的传播真正进入了社会主流媒体,图书馆权利的捍卫直接促进了社会公平信誉度的提高同时,图书馆界众多知名专家、学者、馆长们纷纷表态,探讨民众的图书馆权利北京大学李国新教授说:“杭州图书馆的举动,说明新世纪以来图书馆界大力倡导的现代图书馆理念结出了实践果实,公共图书馆服务“平等、开放、零门槛、无障碍”正在国内变为现实”[17]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如是说:“儒者丐者一概欢迎!在书面前人人平等,乞丐进馆,一视同仁”[18]深圳图书馆馆长吴唏表示:“目前我们的社会还不可能做到人人都平等,但公共图书馆则应是首先实现这一理想的地方”[19]苏州图书馆邱冠华馆长向媒体宣称:“公共图书馆为所有人服务既体现了社会包容,也帮助社会弱势人群通过利用图书馆,改变他们因知识匮乏而遇到的困境”[20]广东中山大学程焕文馆长指出:“乞丐入馆案是中国图书馆权利思想传播的一个里程碑,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图书馆权利思想传播新起点的标志”[21]。

      至此,褚树青馆长的“无论是一个儒者,或者是一个丐者,只要走进来都是读者!”将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