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8页《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黄玉红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9—80页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知道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学情与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张练习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教学过程:一、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1.教师出示活动角,引导学生演示将角变大、变小师: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吗?生:活动角师:谁能将这个角变大或变小生按老师的要求变大或变小师:看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小角就越小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的大小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生:∠1大师:眼力不错,老师不光想知道哪个角大,还想知道具体大出的部分有办法解决吗?生:用活动角量一量3、用活动角量角师:那就用你的活动角比一比学生各自操作)谁到黑板上来比一比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复习角的大小的含义,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习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二、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产生的历程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1)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两个角的大小师:老师还想知道∠1比∠2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1出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2)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教师深入小组指导,一个小组上黑板上操作3)交流反馈:度量的方法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生:∠1比∠2大了一个这样的小角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生:能知道∠1比∠2大了1个小角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1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师:这个办法可以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2.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课件演示粘成的半圆量角工具)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生:到了半圆的中间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生:10个[设计意图: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习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课件出示:(1)量∠1(40度)、∠2(120度)的角),生:∠1里有(4 )个小角,∠2里有( 12)个小角师:说一说是怎么量的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课件出示:量∠3(22度)的角)生:∠3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生: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设计意图: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学习量角就有了非常大的优势,一是方法容易学会,二是能够突出“量角器"和“量角方法”的本质,三是有效地化解了难点同时生成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需求]三、进一步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成,初步掌握量角方法1.改进量角工具(1)细分半圆工具师:为了更加精确地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
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这样,就把这个半圆工具平均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小小角生:180个2)认识1度的角师:每个这样的小小角的大小就是量角的基本单位“度”课件演示1度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1度角的空间观念)读作:1度(3)认识几度的角师:观察这个量角工具(课件出示10度、45度、120度的角),谁能找准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并能说出具体的方法?生:10度、45度、120度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2.认识内、外刻度线(1)出示22度的角师:量一量这个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生:22度,量好后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这个角里有2个10度和2个1度的角,就是22度2)出示130度的角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你会测量吗?生:130度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测量好后,10度10度地数出来的师:每测量一次角,我们就从始边起10度10度地,1度1度地数一遍,你有什么感受生:有点麻烦师:能不能改进一下,让我们一看终边就能很快知道测量的角是多少度生:从始边起10、20、30......标上数,这样就能很快看出是几度师:这个办法好(课件出示内圈刻度线),我们再量一个角体验一下(练习纸上量∠5)(3)出示反方向50度的角。
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量一量生:50度,130度师:究竟是多少度,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这个角的开口方向在那边,从哪儿数起,这个角应该是多少度?生:50度师:看来,量角工具上标一圈数,我们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时很容易混淆这个缺陷能不能改进改进生:从这边起再标一圈数师:那我们就来实践实践(课件出示外圈刻度线)量∠6体验体验,好不好使4.认识量角器1)课件上认识量角器师:通过努力我们创造出来的量角工具叫量角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结合课件边演示边介绍)量角器的各部分可都是有名称的内圈的数叫做内圈刻度;外圈的数叫外圈刻度;这些长长短短的小线是刻度线,它们聚在的这一点叫中心点;0所对的刻度线叫做0度刻度线 (2)认识手中的量角器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认一认 (3)认识量角器教具师:谁来把这个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感悟出必须加两圈刻度,体会两圈刻度线设计的科学性,至此一个完整的量角器已经形成引导学生完整认识量角器,为使用量角器准确量角奠定了基础]四、用量角器量角,掌握量角的方法要领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130°和45°)1)重点练习读角的度数时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2)体会在量角过程中应该怎样正确摆放量角器2.学生尝试量角,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1)学生独立量角2)小组交流量角的方法3)全班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师完成板书(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经历了量角器形成的探究过程,把握了量角器是由180个1度的单位小角的集合的本质特征从开始探究到创造出量角器,学生经历了多次量角,学生独立量角已水到渠成,将量角和总结量角的方法放给学生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总结数学活动经验的意识和能力]3.学生独立量角(1)量两条边较短的(85°)角师:量这个角,有的学生又遇到了问题,谁能帮帮他?生:先延长两条边后,再量因为角的大小不会改变2)出现误差后的应对策略:师:同样大小的角,怎么会量出84°、85°、86°三个不同的结果呢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生:出现了“误差)”师:看来尽管我们会量角了,但在量的过程中还会有小小的误差但有些时候必须把误差降到最低最低,我们来看画面课件演示“神七”发射成功的情境画面和文字材料(配音读)“角度在火箭在发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有一点点误差.......师:看到这里,你受到哪些启示?生:量角的时候,要认真,尽量减少“误差"。
[设计意图:学生测量时产生”误差“是很正常的,教师要正确的面对学生的误差借助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的图片及文字表述,让学生体会到尽力降低误差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度 “°” 1˚ ∠1 图 ∠2 图 点重合 边重合 读刻度教学反思: “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是小学数学测量教学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教法一般是按照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方法——进行量角练习的顺序组织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简单介绍一下量角的单位“度”,组织认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