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岗位大练兵人口统计指标分析(共28页).ppt
28页省人口计生委发规信息处 苏建明2012.9人口统计与分析n第一部分 人口统计基本指标计算方法与判断n一、人口规模(人口总数)1、定义: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域范围内所有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2、准确统计人口总数应注意的问题:统计时间、统计范围、统计口径、统计部门、统计方法1)统计时间:一般在一个确定的时间上(时点)统计,以避免由于统计时间不一致而造成人口数的重复和遗漏2)统计范围:一般以国家行政区划为准来进行统计要注意行政区划变动对人口数的影响3)统计口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暂住人口4)统计部门:公安部门、统计局、人口计生委5)统计方法:户口登记、抽样调查、统计报表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 n二、人口结构1、人口构成(人口结构):即各种人的比重其三个基本要素是人口规模、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社会结构、人口自然结构其中自然结构是人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如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人种结构等;社会结构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形成的,如国籍、民族、语言、宗教、阶级、教育程度、行业、职业、收入等我们经常使用的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n2、人口年龄结构指标n(1)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比重)。
即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按人口年龄构成反映人口老化程度的指标之一一般以60周岁或65周岁起算 公式=65岁以上人口数人口总数100)n(2)少儿系数:指少年儿童人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少年儿童的年龄起止范围各国也不一致,国际上通用014岁人口为少年儿童 n公式=014岁人口数人口总数100n(3)老少比:指人口中老年人口与少年儿童人口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它说明每100个少年儿童所对应的老年人数n公式=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 014岁人口总数100 或65岁及以上人口 014人口总数 100 n(4)抚养比(又称负担系数、总抚养比):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它表明整个社会中,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区分劳动年龄和非劳动年龄的界限,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国际上通用的是:1564岁为劳动年龄,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或被赡养年龄n公式 (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 014岁人口总数) 1564岁人口总数 100 或(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014岁人口比重) 1564岁人口比重 100 n(5)老年抚养比和少年儿童抚养比:又分别称老年负担系数和少年儿童负担系数。
指老年人口或少年儿童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均用百分数表示它反映了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个老年人或少年儿童 n老年抚养比公式=65岁以上人口数15岁-64岁人口数100或者65岁以上人口比重15岁-64岁人口比重100n少年儿童抚养比公式=0-14岁人口数15岁-64岁人口数100或者0-14岁人口比重15岁-64岁人口比重100n3、人口老龄化(人口老化)是指人口中成年人或老年人的比例逐渐增加,儿童与青壮年的比例逐渐减少的过程通常将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n老年人口以及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比例的增加,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的增大和社会保障系统的负担加重调查发现,35年前,中国的儿童对老人的比例是6:1;35年后,这个比例会扭转为1:2n4、年龄结构(人口年龄构成类型):是按照反映年龄构成的指标和标准,将不同的人口集团或同一人口集团的不同时期区分为不同的类别n(1)“年轻型”人口(增长型)指4岁以下人口较多,0或65岁以上老人较少的人口类型(60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小于5%)。
n(2)“老年型”人口(缩减型),指4岁以下人口少于0或65岁以上人口(60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大于10%)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比较年轻,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相对老化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有40%或者更多的人年龄在14岁以下,只有4%的人口在65岁及65岁以上但一些发达国家正好相反,14岁以下的人口少于25%,而65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了10%n(3)“成年型人口”(静止型)指岁岁以上人口占多数(5%10%之间)n(4) 人口年龄结构规律(老年人口比重是以65岁作为老年人的起点) 类型 少儿人口系数% 老年人口比重% 老化系数% 年轻型 40%以上 4%以下 15%以下成年型 30%-40% 4%-7% 15%-30%老年型 30%以下 7%以上 30%以上 (5)举例“五普”全国人口结构年份 少儿人口系数% 老年人口比重% 老化系数% 1964 40.69 3.56 8.75 1982 33.60 4.91 14.611990 27.69 5.57 20.12 1993 36.27 4.41 12.16 2000 22.89 6.96 30.41n5、人口的性别结构:一定时间、一定地域范围内,人口总数中的性别分布及其比例关系。
1)性比例(性比重):指男性或女性人口数在总人口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公式=男性人口数或女性人口数总人口数100(2)性别比:指总人口中男女人口数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性人口为100时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公式=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n性别比规律:=100人口性别构成平衡100男性多于女性100男性少于女性按照自然规律,人口中男女两性的比例基本是平衡的,但在不同的年龄组,人口的性别比例会有所差别 n6、出生婴儿性别结构:反映某个时期出生的婴儿中,男女婴儿数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婴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公式= 某年出生男婴数某年出生女婴数100(1)各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一般为102107我们称这个区间为正常值2)出生婴儿性别比是人口问题研究和计划生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3)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指偏离正常值范围通常指偏高并与孩次成正比n偏高的原因:女婴漏报、瞒报,选择性别生育n三、人口再生产及人口再生产类型:n 人口再生产是指人口新一代从出生、成长到衰老死亡不断重复的过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化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这两者的变化所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构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两个基本因素。
人类历史上有过三种人口再生产类型:1、原始人口再生产类型它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采集、狩猎经济相适应其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粗放型平均寿命短、世代更替迅速;)2、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它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相适应其特征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3、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它与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经济相适应其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稳定型平均寿命长、世代更替缓慢n我国当前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增率 n8、人口零增长出生人数加迁入人数正好等于死亡人数加迁出人数,这就是人口零增长或者说,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由于人口惯性,生育率处在更替水平的人口并不一定是人口零增长四、人口变动n指人口通过迁移、增长、死亡等形式的变化,所导致的人口规模的改变与人口变动相关的统计指标包括人口死亡率、人口等迁移率(人口迁出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n1、人口死亡其统计结构包括性别、年龄、死因相关指标:人口死亡率一般在6-6.5之间实际情况时,受殡葬制度、传统观念等的影响,这个数越来越难统计上来今年统计局公布的死亡率6.3,去年是6.47。
死亡率下降了0.17,不是死亡人数减少了,而是死亡上报人数减少了受死亡率的影响,今年全省的自增率(5.25)比去年增加了0.05个千分点n2、人口迁移其统计结构包括性别、年龄、时间、迁移原因相关指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人口迁移表述的是人口规模的机械变化n3、人口增长其统计结构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相关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 n4、人口平衡方程式n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出生人数-年死亡人数)+(年迁入人数-年迁出人数)n年人口增长量=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出生人数-年死亡人数)+(年迁入人数-年迁出人数)=(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迁移增长量) n 年人口增长量 年自然增长量 年净迁移量人口增长率- - - 年平均人数 年平均人数 年平均人数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人口净迁移率 n五、人口出生n1、出生人数: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离开母体后有生命现象的婴儿数(活产婴儿)总和要素:活产婴儿)n2、人口出生率(总出生率、粗出生率):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每千人中拥有的活婴数,反映的是出生强度或出生水平,用千分数表示公式b=年出生人数B年平均人口数P1000(1)人口出生率指标的缺点:出生率指标不仅受到工作水平的影响,由于分母用总人口数,容易受到年龄结构的影响,即育龄妇女占总人口比重的影响。
2)出生率上升时,工作水平不一定下降;出生率下降时,工作水平不一定上升出生率最低的地区,工作水平不一定是最好的;出生率最高的地区,工作水平不一定是最差的 一孩出生数(3)一孩出生率- 100 期内平均总人口数 n 规律:一孩出生率一般稳定在10左右n偏差原因:n偏小:控制早婚早育;育龄妇女年龄结构老化;出生人数漏统偏大: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年青化;多孩错报为一孩 n3、政策生育率(原计划生育率):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占出生总人数的比例,用百分数表示公式=时期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出生总人数100(1)在我省,政策生育率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含义在控制人口数量阶段:单纯追求计划生育率,对生育证发放的质量和时间要求都有严格要求,是否涂改、孕前9个月领证,是否达到法定婚龄等计算时,只计算那些持有效生育证生育的人数;在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强调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重点放在二孩生育上 n(2)对政策生育率的分析政策生育率能综合反映国家关于婚龄、生育子女数和生育间隔等政策要求的执行情况还可分孩次计算政策生育率只是反映计划生育工作结果的评价指标,并不完全反映计划生育工作质量;其统计和分析应该在一个比较大的人口区域内进行(足够的样本量;要考虑基层的工作基础和工作实际,不制订不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
政策生育率不是一个单纯的数量要求指标,它还包含着对生育时间的要求而在数量和时间上,我们更看重的是对数量的要求所以,相同的政策生育率可能有着不同的人口增长强度,从而有着不同的计划生育工作水平n要注重对“政策外生育”的分析政策外生育=政策外一孩+政策外二孩+政策外多孩例如:比较政策外生育率同为10%的A地和B地的计划生育工作水平:A地:10%=3%(外二)+7%(外多) 普生多孩,工作水平较低;B地:10%=7%(外二)+3%(外多) 普生二孩,政策执行不严; 从政策外生育原因分析政策外生育原因=不符合二孩生育政策生育+非法收养+符合二孩生育政策没持证生育+政策外多孩nA地:10%=2%+0.5%+0.5%+7% B地:10%=2%+1%+4%+3%n4、出生孩次率: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某一孩次的出生人数占出生总人数的比例,用百分数表示公式=某一孩次出生人数出生总人数100,即:一孩率、二孩率、多孩率n规律:n(1)孩次率之和=100;可以从孩次率的变化看计划生育工作的进展2)按照我省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杜绝政策外出生的情况下,一孩率应为77%;二孩率为23%;多孩率为0一孩率为二孩率的3.3倍左右。
在政策执行较严的地区,一孩率应在77%左右,二孩率应在23%左右大家可以计算一下本地的率值,评估一下工作水平只要不是深山区,如果两个率值偏离政策值较大的话,可以断言,当年执行生育政策不严)n5、二孩符合政策生育率: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