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物理实验.docx
19页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实验课题: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数的误差分析及现象探究班级: 101411班姓名: 学号: 目录目录 2摘要: 3一、 实验及应用背景介绍 3二、 实验目的 3三、 实验原理 4四、 实验仪器介绍 6五、 实验内容 .7(1) 测试前准备 .7(2) 测普朗克常数h: .7(3) 测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9六、 数据记录与处理 11(1) 原始数据记录 11(2) 图示法 12(3) 线性回归法 13(4) 不同频率时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15(5) 同一频率、不同光强时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16七、 误差分析 16八、 实验现象探究 17九、 实验总结、感想 17十、 参考文献 18摘要:本报告对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数的实验原理、步骤、仪器及一些注意事项 进行了简要介绍分别运用了图示法和线性回归法处理数据算得普朗克常量,对 比得出了更加准确的处理方法,并运用office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有效地控 制了直线拟合的人为误差最后对实验的误差来源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些改进方 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浅薄的感想一、实验及应用背景介绍光电效应是指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在金属表面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 现象。
1887年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验证电磁波的存在时发现了这一现象,但是这 一实验现象无法用当时人们所熟知的电磁波理论加以解释1905年,爱因斯坦大胆地把普朗克在进行黑体辐射研究过程中提出的辐射能 量不连续观点应用于光辐射,提出“光量子”概念,从而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现象1916年密立根通过光电效应对普朗克常数的精确测量,证实了爱因斯坦方 程的正确性,并精确地测出了普朗克常数爱因斯坦与密立根都因光电效应等方 面的杰出贡献,分别于1921年和1923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光电效应实验对于认识光的本质及早期量子理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 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电效应已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国防和许多科技领 域利用光电效应制成的光电器件,如光电管、光电池、光电倍增管等,已成为 生产和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器件二、实验目的1. 定性分析光电效应规律,通过光电效应实验进一步理解光的量子性;2. 学习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方程的实验方法,并测定普朗克常数h;3. 进一步练习利用线性回归和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三、实验原理光电效应的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入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K上,产生的光电 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A迁移构成光电流,改变外加电压了土,测量出光电流I 的大小,即可得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强时光电管的伏安 的伏安椅性曲线 光频率v的关系图精性曲线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事实如下:(1) 对应于某一频率,光电效应的I-U点氏关系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见,对一 定的频率,有一电压U0,当:_qW;时,电流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的负值的阳 极电压U0,被称为截止电压2) 当二三M「后,I迅速增加,然后趋于饱和,饱和光电流IM的大小与入射 光的强度P成正比3) 对于不同频率的光,其截止电压的值不同,如图3所示4) 截止电压U0与频率「的关系如图4所示,「与「成正比当入射光频率低于某极限值「:j(「【随不同金属而异)时,不论光的强度如何,照射时间多长,都没有光电流产生5)光电效应是瞬时效应即使入射光的强度非常微弱,只要频率大于「【,在开始照射后立即有光电子产生,所经过的时间至多为二一'秒的数量级按照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光能并不像电磁波理论所想象的那样,分布在 波阵面上,而是集中在被称之为光子的微粒上,但这种微粒仍然保持着频率(或波长)的概念,频率为「的光子具有能量E = h「,h为普朗克常数当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一次被金属中的电子全部吸收,而无需积累能量的时间电 子把这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吸引力,余下的就变为电子离开金 属表面后的动能,按照能量守恒原理,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j 1 7 4口;=一:员I*--二 (1)Z u式中,A为金属的逸出功,匕「厂为光电子获得的初始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