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跨校主题研修:城乡学校文化融合的有效载体--钱澜论文.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9145816
  • 上传时间:2021-12-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2.7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跨校主题研修:城乡学校文化融合的有效载体太仓市实验小学 钱澜【摘要】城区优质学校托管农村相对薄弱学校,是促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的一个 有效途径,本文从文化融合的角度,介绍了一种促进农村学校教师快速发展的五 环式跨校主题研修方式,确立主题、理论先行、现场上课、专家引领、后续跟进 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关键字】文化融合五环式校主题研修导言2007年秋,太仓市实验小学受市教育局委托,托管地处乡镇一隅的九曲小 学,翌年再受委托,托管沙溪镇直塘小学托管期间,笔者作为此项工程的直接 责任人,与我的研究团队几乎每周都要到被托管的农村学校调研、听课、评课、 做专题讲座,深入研究农村学校快速提升的有效策略2008年8月,“城区优质 学校托管农村相对薄弱学校”的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策略以全国教育科学“十 一五”规划教育部立项课题《文化融合视野中学校共同体建设个案研究》的形式 不断深化,在对农村学校教师研修状态及城乡教师互动教研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促进城乡学校文化融合的有效载体一一跨校主题研修活 动现把我们研修的过程和体会呈现出来,希望能够给予想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发展方面有所作为的教育同仁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城乡教师研修文化的差异性分析早前,我也曾随市督导室的同志到过许多农村学校督导检查,对农村学校 老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方面的薄弱也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认识 并不深入,可以说仅仅是一种感性层面的主观判断托管九曲小学,让我们有了全面而深入了解农村学校的机会,通过师生问 卷调查、课堂观察及教师发展的个案比较等研究,发现两校教师在研修文化上存 在比较大的差异:对于农村学校(九曲小学)来说,虽然新课程改革已近八年(指2007年时), 但这股春风并没有从本质上唤醒广大农村教师,他们一方面地域限制,另一方面 乂缺乏骨干的引领,因此教改成效的局限性I-分明显他们的教研活动也主要以 “读读教育杂志学理论”、“轮流指派教师听评课”、“传达上级文件完成任务” 的初级形式,老师们大都没有形成基本的研修意识,学校也没有整体建构研修的 框架市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则早已经历了 “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深化新 课程”这样一个不断学习稳步提升的发展过程,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得 到锻炼和发展,教师的研究意识得到唤醒,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校组织和开展 的主题争鸣、一课人人上、走班上课、学术沙龙和学术论坛等多形式、多层次的 校本研修形式,也多次作为样本为太仓教育提供学习观摩的现场。

      从上述城乡学校校本教研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城乡教师研修文 化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对新课程改革价值和责任认识的差异,是研修意识和能 力上的差异,也是城乡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差异,这种差异也直接导致了城乡学 校在教育教学质量上的较大差距二、跨校主题研修的操作模式和关键环节课题组面对缩小城乡差异的需求、面对实验小学研修能力再提升的诉求、 而对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校校构建研修制度的召唤,在送课下乡、开放课堂、课程 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寻找到了--条城乡学校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一一五环式跨校 主题研修活动我们根据系统论原理、组织管理理论和管理基本职能的创新与维系的关系, 创生的五环式跨校主题研修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确立主题、理论学习、现场 上课、专家引领、后续跟进五个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且每个环节都 有其独特的作用研修主题:选准选好跨校研修的主题确定十分重要学期初,城乡学校在主题确立上应该做一 次深入的探讨,各校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导主任必须进行面对面交流,要广泛听 取各教研组的意见,同时兼顾上级教研部门的要求,重视学科年段之间的衔接性 和系统性每一个学期确立一个大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不同的教科研组再明确 各自研究的分主题,分主题选择必须切口小、易操作,能适合大部分教师的研究 水平。

      例如,2009学年,城乡学校共同确立的研修主题是“让儿童成为自主学 习的主人”,分主题各个教研组有所不同,比较好的主题:语文组的“不见自我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变”、“小学生预习习惯培养研究”,数学组的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自主梳理、自主建构”、“在操作中学会思考”, 英语组的“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和“语篇教学的整体性研究”、信息技术综合 组的“跨校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美术组的“小学生审美意识初探”等, 都是切合实际、成效显著的研修主题二) 理论学习:不可或缺研修主题确定以后,必须提前通知到城乡学校对应的教研组中的每一位老 师,让老师们围绕主题寻找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学习时可以思考选的主题是 否已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是否已有专家学者详细论述,是否寻找到教师实践新 课程的理论依据理论学习可以指导实践,可以减少研修时的盲目性,防止大家 在低水平上迂回理论先行,可以增加活动的学术性和研究的品质三) 现场研修:凸显上课现场研修是整个活动中最牛动有效的环节在前期主题确立、理论学习的 基础上,活动小组围绕主题甄选课例,每一位参与活动的老师都备好课参与研究, 人人参与的研究才能充分体现平等的话语权。

      城乡学校教师联合教研现场活动通 常需要三节课的时间,第一课课前集体备课,当场抽签,随机确定上课教师;第 二课执行集体备课教案,抽到签的教师当场深入课堂上课,其余三校同年级同学 科的教师观课;第三课,人人发言,评课反思,提出改进策略整个过程要求参 与的老师高度融入,大脑高速运转每一位参与活动的老师,都能在这样一次活 动中锻炼其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是一次锻造教学机智的极好机会四) 专家引领:活动升华在活动中我们强调要有专家的引领,有专家的引领,我们才会克服“萝卜炒 萝卜的尴尬”活动时,除了邀请省市教科院专家、特级教师、教研员等,更多 需要充分发挥省实验小学本校的学科教改带头人的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 跨校研修活动密度高,活动频,覆盖面广;另一方面,这个平台正是充分发挥“草 根”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木土“草根”专家的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各项 素质均能得以提高五)后续跟进:拓展实效跨校研修的现场活动并不是一次终结,而是另一次更长效的开始当每一位 参与研修的老师回到自己的课堂,都将继续围绕核心主题开展实践探索因为只 有让每个教师上出好课,才能让每个学生享受真正的优质教育教师后续行为的 不断跟进是我们跨校主题研修活动追求的理想目标。

      后续的行为跟进是教师教书 育人的自觉性的体现只有当老师有意识自我否定,自我改变,自我超越的时候, 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要保证以上五个环节落实就必须做好相关的组织工作跨校主题研修活动的 具体组织者是三校的教研组长,-•般由活动承办学校教研组长担任主持人和组织 者跨校主题研修的活动组织远比一所学校单独搞教研活动复杂:如何协调与沟 通保证城乡教师准时出席,如何充分利用半天研修时间,如何让来自不同学校的 每一位老师都能围绕主题进行思考,组织者都必须事前进行认真备课有了组织 者对研修主题的充分理解,有了组织者对研修问题的精心设计,还有对参与活动 对象准确细致的分析,才能在活动现场对组内教师适时点拨,充分显示其H常教 学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城乡学校教导主任必须做好幕后组织工作,在确立活动主题上进行集 体讨论、整体建构、统一思想;在实施时间上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活动的频度和 可行性;在实施环节上做到计划先行,沟通到位,确保每个教师参与;在组长无 法调控时给予及时帮助,适时补位,暗中点拨活动后还要及时评价,组织反思, 促进发展三、跨校主题研修的成效与价值城乡学校间的五环式跨校主题研修,在太仓市实验小学和被托管的两所农 村学校(九曲、直塘小学)试行两年来,自下而上,人人参与的草根化工作方式, 让城乡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有了体验性学习、共同体学习的经历,他们中的每一 位老师都有过如饥似渴的学习历程,也经历过抽签上课时的惊心动魄,活动过程 中不断地涌现上课、评课、反思阶段的那一幕幕精彩。

      这种跨校主题研修方式被 当地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高度认可,在全市教导主任会议上做了现场展示,充分 地体现了这一跨校研修模式的可行性和普适性,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示范 效应首先,城乡学校间的五环式跨校主题研修成效显著在市教冇督导和校长交 流调研中显示,被托管的两所农村学校教学质量飞速提升,从原来的全市最后一 个板块跃居农村学校第一板块,也大大缩小了和城区学校在教学质量上的巨大差 距这种研修方式的施行,述有效促进了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新课 程理念已经开始根植于农村教师的心中,在交流中,老师时不时会说到各种教学 流派,说到自主、合作、探究等话题;教学方式在悄然变化,现在教育信息技术 开始运用了,课堂开放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浓了; 一大批爱岗敬业的农村教师出 现了,开始有了农村本土的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其次,新成员的加入给活动带来新鲜感新的信息源刺激了新的学习兴趣和 思考动力,人员的异质性强,所以活动更加出彩,业务相对强势的城区教师更加 自信和积极,大批“能说、能做、能写”科研型教师脱颖而出,城区学校并没有 因为带动农村学校发展而影响了自身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反而更上一个台阶第三,这种研修方式促使城乡学校文化的高度融合。

      文化融合视野中的城乡 学校共同体,已经从言语融合、行为融合走向主流文化的形成文化融合的本质 是人与人的融合,体现在日常言语、行为方式、思维模式、精神追求诸多方面 文化的多元化是一个地方或者一个组织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标志,多元文化的融 合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使学校文化繁荣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城乡跨校研修活动,以课堂和学生为纽带,让城乡两地教师有了广泛的交流 和对话的机会,城乡老师有了共同的发展愿景和共同的话语系统,言语和行为中 相同元素的增加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群人思维方式的变化,并带来价值追求和 精神体验的飞跃城乡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同时,城区优秀教师丰富的内涵又总会自然而 然地占据相对强势的地位,这种强势对研修中主流文化的形成极其有利止是这 种强势与主流意识,使得在跨校研修中创生的教师研修文化成为一种积极向上、 主动探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探究文化这也是城乡学校高位均衡、优质发展 内在动力参考文献】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一一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 出版社,2010齐格蒙特•鲍曼著,欧阳景根译.共同体[M],江苏:江苏省人民出版社,2003. 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