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2020年九年级下《人生》课堂实录.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300884501
  • 上传时间:2022-05-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0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2020年九年级下《人生》课堂实录[教材分析] 《人生》,是勃兰兑斯的一篇散文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890年出版此书,轰动了丹麦思想界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这篇散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高塔”等四种情景纯属虚拟,是为说理而设置的,也就是说课文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夹叙夹议,而不是空发议论,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勃兰兑斯在这篇散文的开篇,就对人生做了这样一个比喻:“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一百级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20级或是第63级,或是哪一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的某一级一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

        如果把人一生成长、奋斗的进程比做攀登一座高塔,而通往这座塔顶的一级级台阶,就是人生的阶梯一个人从母体中诞生之日起,从吸吮到咀嚼,从爬行到站立,从哇哇啼哭到呀呀学语,便开始了攀登,识字读书、学习某种技能、从事某种职业、在某一领域寻求发展,也是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在攀登头几级阶梯时,他多半借助于本能,不需要多少智慧,并且有父母的扶助,因此他攀登起来比较轻松,而且大部分时光是快乐的以后的攀登,就要靠智能与体力了,并且越往上,攀登的难度越大当他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失去父母的扶助,甚至失去一切帮助,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而每攀登一级阶梯,都是对他的体力、智能、意志的考验每登上一级阶梯,攀登者的眼界就会更广阔   然而,世人在攀登人生的阶梯时,步调和速度并不一致   有的人在登上最初的几级阶梯之后,便变得步履维艰他们或是受贫穷所迫,或是被厄运所困,或是由于智慧与体力的局限,不得不在到达某一级阶梯之后停止攀登那一级阶梯对他们来说,犹如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在以后的生命进程中,他们不得不长久地停留在已经达到的那个位置上,为生存而付出绝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及技能只能勉强应付世事,维持生存。

      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平平淡淡中度过的,但他们大多乐天知命,在他们到达的位置上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有的人在登上某一级阶梯之后,尽管仍有余力攀登,却过早地止步不前这些人一部分由于胸无大志,眼前的风景使他们迷醉,他们便不愿再冒摔跤的风险或吃攀登之苦;一部分人则由于因缘时会或阴差阳错,在社会的阶梯上步步登高,或青云直上,他们志得意满地陶醉在繁华景象之中,大多以为风光无限,数十年停留在那里,直到脚下那虚幻的社会阶梯忽然消失,才发现自己所达到的高度竟是那样虚幻 有些人则是生命不息攀登不止,他们以过人的智慧与精力忍受寂寞,排除每一个前进中的障碍他们的生命之火并不因生理上的衰老而减弱,至死都在熊熊燃烧,在一往无前的攀登过程中,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有的人登上塔的最高层,有人即使未能登上塔顶,也如萨特所言,达到了“自身的最高存在境界” 总之,作者在这篇散文中,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以及几种人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奋斗、劳作的情景,根据这一思路,我们不妨把作者的“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劳动的场面和情景,但作者只是举例性地作了简单的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一些特点和优秀品质。

      这属于以小见大的写法,也就是通过个别展现一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 ②培养学生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③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达创见的能力,尤其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延伸拓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与老师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④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并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生命和人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反复阅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 ②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问题,在思辨的过程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 ③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在本文中只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积极进取的人的活动景象,其实还可以用更多的画面场景和更多的人的形象来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因而可以鼓励学生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的人或更多的场面,这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也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由于生活阅历所限,学生写起来可能不深刻、不生动,但只要写了,并写出了真情实感,就应该鼓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本文标题是“人生”,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学生学习本文是以阅读和研讨的形式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学习本文,除了进行必要的语文基本训练以外,还要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这也是教材编写者选用本文的初衷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不是游离于语文基本技能之外的,而是以之为基础,作自然的延伸课前的提示语“阅读本文,对照自己,想想你将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已经作了要求 [教学方式] 1、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可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文意及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等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让学生在读中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形成自己对课文内容和表达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 3、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反思自己对“人生”的看法,鼓励有“独特的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 4、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而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或者将它当作独立的环节来处理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5、鼓励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进行对话,有效地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6、重视教与学的互动性,实行师生同读、同讲、同评、同议、同写,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教学相长。

      [教学构思] 1、导入激趣联系生活,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兴趣 2、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3、合作探究四边互动,深入探究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4、拓展延伸联系实际,张扬学生的鲜明个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教学实录]   一、导入激趣:   师:你知道你的一生会有多少次庆典活动吗?   生:有出生庆典、周岁、十岁、三十六岁、花甲   生:还有满月、婚庆、古稀   师:是的,人每走一段时间,总有一次庆典,直到你离开人世,你的后人还要为你举办一次隆重的告别典礼   师:有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吗?   生:为亲朋好友相聚   生:庆祝这个人走完了某一阶段   师:很好,谁能说说这完整的人生像什么呢?   生:(小声议论)   [专家点评]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丹麦作家勃兰兑斯的《人生》,看看勃兰兑斯是怎样看待人的一生的   板书:人生 勃兰兑斯 丹麦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   生:(迅速浏览课文)   师:我们读了一遍课文,已经在头脑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

      下面我请几个同学朗读全文,一个人一个自然段,请其他同学仔细听边听边思考:勃兰兑斯是怎样理解人生的?   (生轮流朗读)   [专家点评:此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   师:谁能说说勃兰兑斯在本文的一开头就把人生比做什么?   生:他把人生比做高塔   师:什么意思?   生: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就像是一步一步攀登高塔一样   师:不错,语言很简练可是,勃兰兑斯却用了好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用了几段呢?(学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   生:勃兰兑斯一共用了4个自然段   师:刚才那位同学只用了一句话就把这个事情说得比较明白了,勃兰兑斯为何要用4个自然段呢?   [专家点评: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生:四个自然段尽管都在写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但各有侧重   师:好!说说看   生(继续说):第一自然段是说人类攀登高塔的总的情况“它至多不过一百来级”,“总是到一定的高度就摔下来”   生:第二自然段谈的是人类在攀登时的心理活动,先易后难,“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新鲜而且留恋,到最后则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了   生:第三自然段好像是在谈攀登时的一种情感体验,表现人类对生命的珍惜。

        师:“情感体验”一语用得好!接着说   生:第四段带有总结的意思在里面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是不是说,人的一生尽管千差万别,但人的精神世界却有一致性呢?   师:你说得很好,理解也不错,那么你同意勃兰兑斯的比喻吗?   生(继续说):同意,他将人生比喻成攀登高塔,且先易后难,就像我们一样,小学六年级都很轻松,现在到了初三,压力越来越大,好像生活得很艰难似的   师:哦!(老师也微笑着说)你的人生才刚刚起步呢! 生:我不同意勃兰兑斯对老年人的看法:“目光不大能区别事物”,“每上一级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我觉得老年人生活积累丰富了,能更容易区别事物,看清事物的本质,老年人也更加珍惜生命   师:说得很好其实,我也不同意勃兰兑斯的这种说法这只是作者一家的观点,他强调的是老年人的弱点、缺点,而对老年人的心理意识、洞察力忽略了,其实多数老年人更留恋生命呢! 生:我认为他把人生比做高塔,更符合大多数人的看法师:你说说看 生:好像是哪个名人说过,只有不畏劳苦,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师: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在这一点上,勃兰兑斯与马克思有很相似的看法 [专家点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不盲从作者的观点,大胆质疑,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 三、合作探究师:勃兰兑斯不仅仅是把人生比做高塔,他还将人生比做什么呢? 生:他还将人生比作“地洞” 师:他是怎样把人生比作“地洞”的呢? 生:他将人类比作地洞,洞越深,人生越精彩,反之,人生就没有多大意义 师:很好请你将比喻成地洞的文字读一遍 (生读5、6两段 师:这种比喻你同意吗? 生:他先将人生比做高塔,现在又成了地洞,我有点不明白尤其是第六段的最后一句“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这是什么意思呀? 师:哦,这可能首先要知道阿基米德是什么人,谁知道? 生:他是个科学家吧! 生:数学家 师:是的,他是科学家:不仅是数学家,还是物理学家,他的关于浮力原理的发现很有名,被称作阿基米德定律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也是他说的他生活在古罗马时代,相传罗马人攻陷他所居住的城堡时,他正在沙地上画几何图形,罗马人残忍的杀了他,在杀害他之前,他提出的唯一请求是“不要弄乱了我画的圆圈”! 生:是说他为了科学,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吧!我有点明白了,全身心的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越钻研就越深入 生:我想要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深入挖掘,不断开拓,也只有这样,才不会虚度自己的一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