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对康百万庄园建筑群的赏析论文.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19780698
  • 上传时间:2017-11-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4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对康百万庄园建筑群的赏析论文摘要:康百万庄园位于我的家乡河南巩义,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北近黄河,南凭黑石关,环境优美,水陆交通便利庄园以寨上主宅区为核心,依次向南、东、北方向的寨下发展,以下是现在保存完整的主要建筑规模和艺术特色 关键词:传统建筑 康百万庄园 建筑特色1、寨上主宅区:南北长 83 米,东西宽 73 米,筑于邙山半腰,为封闭型寨堡式建筑寨墙以青石为基础,青砖垒砌寨墙高 12—15 米,墙上筑有城垛经由 30 余米长的寨门洞进入寨上,共有两个建筑群体:北部有 5 个院落,皆坐北向南;南部有两个院落,皆坐西向东庭院建筑形制基本上属封闭型两进式四合院,但又具有园林、官府的一些特点,除前临街(倒座) 、后上房(堂屋) 、中过厅、垂花门楼(二进门) 、两对厦(厢房) 、平舍正规分布外,有的上房以窑洞代替,有的过厅以对花厅、垂花门楼、券洞式过厅所代替,院落之间既各成体系,又互相联系;前院采用古代用古代园林艺术传统的“障景”法设计,以假山、曲廊、月亮门及花墙增加层次,用葡萄、石榴、竹林等作点缀,达到移步换景的艺术效果侧门相通各院后院则用传统的“衬景”法, 以小衬大,以幽衬深,院落之间以狭窄的过道相通,由过道进入庭院,豁然开朗,欲扬先抑,增强层次感。

      前后院曲径相连,能启能闭,启则混然一体,闭则各成体系房屋大都为砖木结构,窑洞全部为青砖券砌,饰以各类木雕、砖雕、石雕图案,庄重气派,华丽典雅是十八、十九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是国内著名的大型地主庄园之一主宅区寨门匾额“康百万庄园” ,由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题写北部的五个院落,由东向西依次排列为花楼重辉院、秀芝亭院、克慎厥猷院、知所止院和芝兰茂院 “花楼重辉”院:南北长 54.76 米,东西宽 14.5 米东邻 12 米高的砖砌寨墙,俗称边院、老院,为中过厅二进式四合院中轴线由前向后依次为倒座、过厅、垂花门楼、堂屋(上房) ;前院有东西花厅,后院为东西厢房,西厢房北山寺面外侧建耳房一座,堂屋西的崖壁上筑有二孔窑洞过厅面积 182.88 平方米,宽大明亮,雕造华丽,是康百万庄园过厅中的代表作 “秀芝亭”院:南北长 25.44 米,东西宽 18.86 米,是老院的一部分,亦称“内院” ,原为康家未成年子女所居之所按俗规清代长辈住正房(堂屋) ,晚辈住厢房,闺女与儿童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秀芝亭院内,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倒座五间(其中东稍间辟为大门) 、垂花门楼、上房窑(三孔) 。

      该院与花楼重辉院之间设有名曰“居贵敬”的过宅门,与之相对应的宅门名曰“行贵简” 后院最北为上房(三孔窑洞) ,东、西有厢房和耳房三孔窑洞筑法基本一致,中、西两窑皆为一棚二层,唯东窑为二棚三层,内设楼梯,俗称“窑楼” ,该种三层楼式的窑洞,为河洛地区所少见窑洞内均设置落地木罩,将窑内分为前后两间;木罩由六扇格扇组成,雕花精致 “克慎厥猷”院(中院):东西宽 16.7 米,南北长 26.69 米因清监察御史刘毓楠题匾额“克慎厥猷”而得名为两进式四合院,前院有倒座,面阔五间,东稍间辟为大门迎壁前置有太湖石,东侧有“行贵简”门,西为月亮门,还有东西花厅;后院由垂花门楼与东、西厢房、耳房、上房(窑洞三孔)组成,院内垒有对花墙该院植有葡萄、石榴树,七、八月间,串串羊奶葡萄挂满枝头,个个大红袍石榴迎风摇曳,山石奇秀,庭院十分幽雅尤其是东西花厅及垂花门楼中的石楹联、砖雕、石雕、本雕等房饰,端庄华美,极尽工巧该院是康百万庄园建造最精美的宅院之一 “知所止”院:俗称新院,系清同治年间建该院为二进式四合院,前院有倒座、东月亮门和西花寺,不设东西花厅,以扩大场地倒座为前出檐硬山式,建筑面积 138.34 平方米,高 8.4 米。

      其中东稍间为大门,高 5.32 米,宽 2.13 米,青砖铺地,青石踏步五级,两边砌有上马石,门枕石为一对圆雕狮子,左右相视,门上饰吊挂楣子,雕刻大气,含意丰富,彩绘贴金,是康百万庄园中倒座建筑的佼佼者后院垂花门楼为元宝顶式,门额前书“知所止” ,后书“谦受益” 东西有两厢房、两耳房,上房为三孔窑洞,该院建筑壮观大方,窑壁门罩和厢房山花、搏风、脊花及院中“阅台”花墙的石雕、砖雕以及倒座上的木雕等,规整精致,庄重富丽 “芝兰茂”院:又称“功德窑”院,该院前窄后宽,前院倒座位置原有青瓦房一座,但无大门,向东经前院花墙与四院共走一个大门前后院以月亮门相隔,后院靠东仅筑一座平房,北崖、西崖全部青砖垒砌,前院西崖建三孔砖券窑,门额均有雕刻不同纹饰的门罩(仿倒挂楣子) 一窑原为磨坊窑,二窑为厨房窑,三窑为库房窑;后院西崖四窑为帐房窑,五窑功德窑;北崖下的六窑为医诊窑这些窑洞均为青砖券砌,内置木棚,窑中部设落地(隔断) ,窑后有木梯可通二层,二层有天窗;其中第五窑,不仅窑中的木隔断雕刻精细,繁缛多变,而且前窑的两壁上,镶嵌着当时省内外社会名流的书法,亦称“石屏窑”或“功德窑” ,真、草、隶、篆,各有千秋,边框图案,互不相同,是康百万庄园中窑洞的代表作。

      2、南大院:是一处官式建筑南大院主院坐南向北,建于寨下东南广阔的洛河西侧台地上,门前的戏台、旗杆、石刻及大门、二门等,已被拆除主院由五间六柱式“方五丈” 、六明柱式东西厢房和东西耳房组成西侧院有出檐明廊式“方三丈”和元宝顶式过厅,挂有慈禧所赐匾额的丁字窑已塌毁;东侧书院由“经腴史华”过厅楼(藏书楼)和“书带生庭”院(书馆院)组成,书院垂花门楼内尚存有东西厢房和上房三座,过厅与垂花门楼之间东边,有平房一间南大院是康百万庄园建筑最高大宏伟的院落,尤其是上房“方五丈”两侧配“方三丈” ,所用木材硕大,龙吻吞脊,脊背饰天狮、海马等 26 具,雀替双层透雕,不同部位的砖雕、石雕大多雕造精美,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佳作也是康百万家子弟读书和举办大型活动(包括社会活动)的场所被评为中华名匾的“留余匾” ,原悬挂在“方五丈”大厅中3、栈房区:位于主宅区东寨墙东约 50 米处,系康家“顺记” 、“崇义德” 、 “魁记”等商业活动区现保留下来的有坐北向南四处院落由西向东,一院临街建楼院,两侧为厢房楼;后院有上房二院有倒座、垂花门楼、东西厢房、过厅,后院东西厢房、上房三院临街有明柱出檐倒座及门楼、东厢房、砖券窑洞式过厅、后院有东西平房及东西厢房、上房。

      四院倒座的内檐明廊,大木作雕饰华丽,两厢房改作卷棚式,脊部砖雕及檐下拱、昂、铺作等工艺精湛,是康百万庄园中厢房之华丽者,在元宝顶厢房之北,又建东西楼式厢房,上房及五院被毁这五院共有楼房 21 座、平舍 102 间,其建筑特点是地基坚固,青石垒砌四、五米高,经河洛几度泛滥而大部无损临街楼房为商贾门面,厢房下层多为客房、接待室、办事处、卧室等,上层多为棉花、布匹、京广杂货等商品仓库,大多建于光绪十一年至十八年(1885—1892 年) 当时康家以河洛之便,店铺遍及巩县及登封、荥阳、郑州、开封、洛阳;西至陕西三原、渭南、泾阳;东至山东济南等地4、作坊区:建在主宅区东寨墙下,沿寨墙根部由坐西向东的九孔砖券窑洞和坐北向南的 3 座青瓦房组成“ 庆令居”院、木作窑、粉房院和大伙房,寨门东隔路建有轿车房和石雕作坊院(另有二座青瓦房) ,是康百万庄园工匠的活动场地,康百万出入上下车的场所;大伙房院的二层过厅楼建造的很讲究,四柱明廊,檐下雀替、穿插枋、斗拱、铺作雕刻非常华丽,抱头梁亦雕有精美的花罩5、龙窝区:位于主宅区北部崖下,是一条土沟,依山靠岭在南北两崖中下部,随高就低挖筑有许多青砖窑洞与其它窑洞不同的是,各个窑洞甚至侧门都有青石或灰砖阴刻题额,有别具风格的“仿杜甫草堂”窑,有“永修正果”窑、 “乾坤持宁”窑、 “笑迎烟霞”窑、 “通德洞” 、 “精思洞” 、 “文明洞” 、 “景福洞” 、 “迎福洞” 、“藏密洞” 、 “居严永康”窑等,有的高大富丽,如“居严永康” ,有的较窄而深、且有类似古代监狱的粗木栏槛门,有的洞中套洞,深邃莫测,有的洞龛还镶有石屏对联,这些窑洞的题额、建制与作用,含义深长,耐人寻味。

      6、饲养区:位于栈房区东北部,原有三座院落,还有跑马、溜马场及栓马用的“弼马温”石柱,有停放马车、轿车的明棚等,主要是“高脚队” (有 200 匹骡的驮运队)康百万所乘骡马的厩所,现已被改造为民舍7、金谷寨:位于主宅区西南一公里的邙山上,独峰,上有平台,东西长 200 多米,南北宽 150 多米,下临深崖,东西建寨门寨上原有 80 多间房子和 40 多孔窑洞,是康氏家族为对抗捻军和其它农民武装而联合乡绅,在此修建的一处军事堡垒现大部分已被拆毁,仅留下两孔砖券窑洞及 20 多孔土窑洞8、康氏祠堂:位于主宅区北约 300 米处,坐北向南为三进式祠院,原有雕饰精美、建构华丽的戏楼已拆除,现存建筑面积南北长33.3 米,东西宽 13.55 米,殿堂房舍 9 座 35 间,砖、石筑雕三门牌楼一座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前殿、牌楼、元宝顶过厅(祭殿) 、享殿;前院有檐下木雕繁缛的东西廊庑;二进院中东西廊庑为五架小木结构元宝顶祭殿、享殿及东西廊庑,为明末及清代早期建筑;前殿、牌楼为清代后期建筑另在祠堂东建有侧院,平常为存放祭祀器具的仓库,祭祀时是做馔肴和住宿的地方康氏祠堂的石雕、砖雕及彩绘木雕是康百万庄园的精华之一。

      9、康霖三神道碑楼:位于主宅区南侧约 200 米处,基座高 2 米,宽、广各 10 米,碑楼高 11 米,楼身东西阔 4.13 米、南北宽 3.73 米,略呈长方形顶部二层,上层为十字正脊,有垂脊八条和砖雕脊花,下层四角四条垂脊,飞檐两层,碑楼下部东、西、南、北开四门,内有石刻巅质座,质座上立通高 4 米多的青石大碑,记载山东候补知县康霖三的“功德” ,还刻有部侍部郑元善、进士牛瑄及各地乡绅的颂辞;碑楼外表分四层,布满了石雕、砖雕花卉和人物故事,是一件精美硕大的建筑艺术品10、石牌坊:位于主宅区东百余米处,坐北面南,为三间四柱七楼式石牌坊,通高 6.9 米,宽 6.9 米主楼正中阳面悬二龙戏珠“圣旨”匾,阴面亦悬二龙捧寿“圣旨”匾,一楼、二楼各三间,皆雕刻花卉、故事、瑞兽类高浮雕图案,坊下栏板刻“清旌表节孝武生康道兴妻王氏坊” 颂德的石对联,系中华民国五年(1961 年)所建整座石坊工艺精湛、构图完美、设计严谨、内涵丰富,是石牌坊中少有的艺术佳作,也是研究民国初年封建遗风的实物依据康百万庄园这个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建筑群,是历史特定日期的特殊产物,有着浓厚的历史积淀与丰富的艺术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但是,由于历史上战争、政治运动与地方发展建设以及自然灾害损坏等原因,该庄园现保存面积只是原面积的十分之一比如,解放后,一些住宅分给了老百姓,有的作为了学校、医院、供销社、农技站等公共事业使用,遭到了拆除诸种人为破坏庄园存留部分也是因为办阶级教育展览馆等才得以保护为避免将来种种不可预见的因素致其损毁,迫切需要保留其宝贵的民居建筑的资料,需要对其石刻艺术、木刻艺术及建筑艺术,以及藏品等收集记录、整理,为子孙后代保留下康百万庄园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参考文献:《河南康百万庄园建筑雕饰艺术研究》 、 《中原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