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北师范大学(同名63).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98134296
  • 上传时间:2019-09-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07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校原名东北大学,[1]1946年建校于本溪,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定址于长春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良将军的胞弟张学思为学校首任校长,著名教育家张如心、成仿吾、丁浩川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职务现任党委书记盛连喜教授、校长刘益春教授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24567人,其中,本科生1436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9478人,外国留学生724人  著名的高等学府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校本部地处人民大街中段,净月校区设在风景如画的净月潭旅游开发区学校占地面积150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占地80万平方米,净月校区占地70万平方米     学校原名东北大学,建校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定址于长春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良将军的胞弟张学思为学校首任校长,著名教育家张如心、成仿吾、丁浩川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职务现任党委书记盛连喜教授、校长史宁中教授。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9575人,其中,本科生1446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583人,外国留学生164人     全校现有18个学院,56个本科专业,137个硕士学位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70个博士学位点,设有研究生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应用经济学、数学、化学、生物学和地理学8个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体育硕士3个专业学位点有教育学原理、世界史、细胞生物学、生态学4个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若干重大问题,地域文明重点问题,信息化中国东北,真核生物基本生命活动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松嫩平原草地、湿地可持续发展,多酸及光发射材料等6个学科被确定为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历史学科、中文学科、生物学科等3个学科是国家文科、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农村教育研究所、世界文明史研究等2个学科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草地生态工程实验室是国家级专业实验室,植被生态科学实验室、多酸科学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校还设有教育部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农村教育研究所和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东北师范大学研究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教育部东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东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等全国性培训研究机构设在我校学校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实验幼儿园和以出版教育类书籍而饮誉海内的高校出版社等     东北师范大学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在全校1401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48人,副教授431人,博士生导师184人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历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近年来,学校以教育教学作为立校之本,通过实施“优秀中学教师培养工程”,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2001年,国家教学成果评奖中,东北师范大学获得14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优师工程”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学校开始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突破传统的以专业教育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实行现代教育理念下以课程为中心的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推行学分制;改革本科招生方式,在经济、管理、教育、新闻传播、生物、数学、物理等学科领域实行按一级学科招生,两年后分流;文、史、哲按二级学科招生联合培养;推行“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修订培养规格与课程计划,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加大新专业建设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同时,学校与英国、日本、韩国等多所大学合作,通过“3+1”或“2+2”培养模式,培养我国某些短缺专业的人才     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以专业思想巩固、基础知识宽厚、教育素质高、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功扎实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和好评,在基础教育界享有较高声誉,毕业生供不应求每年有近30%的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研究生和本校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就业,还有一批学子出国深造2004年,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是全国获此殊荣的四所高校之一。

          学校以科学研究为强校之本,不断推动科学研究向高水平、有特色方向发展2001年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18项,科研经费总额近8000万元目前人文社科领域承担教育部重大课题和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18项,自然科学领域承担国家“863”和“973”计划项目、教育部和科技部重大项目29项2001年以来,CSSCI论文1571篇2004年,学校SCI论文数255篇,在全国高校排名由2000年的第58位上升至第28位近五年来,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奖励190项,其中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8项获全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世界文明比较、基础教育重大问题、草地生态研究、细胞遗传学等特色研究领域逐渐形成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形成了以生命科学、生态学、教育学、历史学等为代表的、在我国学术界有较高地位的优长学科细胞遗传学、草地生态学、应用数学、多酸化学、功能材料学、环境科学专业已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上有影响的地位世界文明比较、基础教育重大问题、草地生态、细胞遗传等优势领域的研究都有可喜的进展,并逐渐形成了信息化东北、材料科学等新的研究领域。

          东北师范大学素有“花园式”学校的美誉夏日的校园,绿草如茵,杨柳依依;冬日的校园,瑞雪飘飞,银妆素裹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新建了净月校区,在校本部全面维修改造并新建了一批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舒适环境和良好条件学校建有两座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56万平方米,藏书量263万余册(不含电子图书)有阅览座位4643个,有近900台计算机供学生检索和浏览网上文献,是国内高校图书馆中藏书丰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图书馆之一学校还建有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旱冰场、游泳场和国内高校一流的塑胶田径运动场、室内田径馆等学校建成了现代化校园计算机网络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的自然博物馆和2.3万平方米的综合体育馆正拔地而起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周末社团文化活动、大学生文化节活动等,使大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和熏陶东北师范大学红烛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具有全国性影响,2003年红烛志愿者协会被评为十大中国杰出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学校注重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经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

      2000年以来学校聘请了长期外籍专家学者193人来校授课,先后聘请了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为代表的38名外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每年派出近百名教师出国访学、进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近年来,举办了30多个国际性和区域性学术会议,开展了多项重大合作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发展,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和国际知名度     60年来,已有18万余名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四面八方,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     今天,迈进新世纪,东北师范大学正坚持教育创新,突出办学特色,努力践行“尊重的教育”理念,围绕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建设目标,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工程、软环境建设工程,持续抓好党、政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编辑本段设施建设  东北师范大学素有“花园式”学校的美誉夏日的校园,绿草如茵,杨柳依依;冬日的校园,瑞雪飘飞,银妆素裹学校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一批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舒适环境和良好条件学校建成应用丰富的校园计算机网络,是首批接入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的高校之一已经拥有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线出口,总带宽达2.7G,已接入校园网的教学楼有48座,学生公寓楼24座,计算机2.5万余台。

        2010年我校启动数字化校园及校园卡项目建设,建设内容将依托校园网络和公共数据平台两大基础,建设统一的认证、门户、运维三大平台,建立标准、系统、资源、应用、安全五大体系,规划教育教学、数字化学习、学术研究、办公自动化、决策支持、知识管理、网络文化、IT服务、智能卡等九大应用领域,实现资源整合、业务聚合、服务融合的信息化平台校园卡的建设整合了图书馆门禁、图书借阅、电子阅览室上机、浴池水控、校园消费、综合体育馆、体能测试等校内原有卡类应用7项,并新增门禁、考勤等多项应用领域,实现了“一卡通用,一卡多用”的目标  学校建有两座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纸质藏书量约343万册,阅览座位5045个;有较完善的数字图书馆平台,馆藏各类电子资源45.6T,拥有各种数据库107个,其中自建数据库20个;有近900台计算机供学生检索和浏览网上文献,是国内高校图书馆中藏书丰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图书馆之一  学校建有自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收藏自然标本3万多号,近7万件,是面向社会开放,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智性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199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0年被长春市教育委员会认定为“长春市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基地”,2007年被吉林省科技厅认定为吉林省科普基地,同年被共青团吉林省委、吉林省教育厅等7家单位共同认定为“吉林省青少年新闻小记者培训基地”,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0年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国家环保科普基地”。

        学校还建有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旱冰场、游泳场和国内高校一流的塑胶田径运动场、室内田径馆等东北师范大学综合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由1个能容纳近6000观众的综合比赛馆和9个训练馆组成,是国内高校中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的综合性体育馆之一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东北师范大学地处北国春城—吉林省长春市,本部校区位于宽阔笔直的人民大街中段,学府林立,人才荟萃,净月校区位于长春国家级森林公园净月潭旅游风景区内,群山环抱,绿树掩映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东北师范大学走过了一条辉煌的道路,成为一所著名的“人民教师的摇篮”;在这块丰沃的黑土地上,一代代学子在这里学习和创造,陶冶着“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憧憬着做人民教师的远大理想  东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民族处在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战关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先后从延安、华北、山东派遣干部和部队挺进东北,开展政治、军事斗争,发展文化教育,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亲自到延安大学, 向校长周扬和副校长张如心传达了党中央的决定,要求延安大学的一批骨干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