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教版(五四制)生物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docx
15页鲁教版(五四制)生物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五四制)生物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人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也能产生废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够对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还有其他特征: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生物分类的方法 (1)按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将生物划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 2、调查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观察 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观察 为了更好地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探究实验重复的次数越多,获得正确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4、探究实验(六步)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定计划 (1)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 (2)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 上玻璃板。
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3)方法步骤: A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验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 B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将结果填 写在表中 C记录表格(自己设计,写在下面)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处 (6)表达和交流 鼠妇实验问题 实验变量:光照 用10只鼠妇: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准确性 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准确性 鼠妇处理:放回适合其生活的环境 5、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温度对植物的影响;蚯蚓雨后到地面活动:因为土壤中缺少空气 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2、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3、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实验蚯蚓对环境的影响 目的要求探究蚯蚓对土壤的作用 材料用具蚯蚓菜叶大烧杯玻璃板湿土细沙 方法步骤1、取甲乙两只大烧杯,在每只底部先铺上一层湿土,再铺一层细沙,细沙上面再铺一层湿土,每层约为烧杯高的1/4,每铺一层,稍加整平、压实, 并在烧杯外面用笔画出沙和土的分界线 2、向甲烧杯中放入若干条活蚯蚓,乙烧杯中不放蚯蚓,分别向两只烧杯中喷 洒适量的水,并投放数片菜叶作为蚯蚓的饲料,杯口盖上玻璃板,注意应留 有一定的缝隙,以保证空气的交换。
3、将甲乙两装置放置在黑暗处几天后,观察 讨论: 1、为什么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 答: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放在暗处,可以让其充分活动,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2、为什么要设置两套装置?乙装置有什么作用? 答(1)两套装置可以形成对照 (2)乙装置有对照作用 对照实验:变量唯一,其它条件都相同 3、实验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沙与土的分界是否明显? 答:甲装置中沙与土的分界不明显,乙装置明显 4、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蚯蚓在土壤中活动能够疏松土壤,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5、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①骆驼尿液少,适应干旱; 莲藕的气腔,适应空气; 海豹脂肪厚,适应温度; 旗形树冠,适应风向; 变色龙体色,适应天敌; 向日葵向光,适应阳光 6、绿色植物能增加大气湿度,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地衣可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 成 第三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细菌和真菌被称为分解者 4、生态系统由生物与环境组成,也可以说是由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 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组成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进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 阳能,这些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 9、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0、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周而复始,反复循环 11、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1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自动 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第四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 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2、草原生态系统多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水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比 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仍然非常丰富,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荒漠生态系统是在沙漠、戈壁、两极冻土带和高山冻原等寒冷或干旱、贫瘠条件下形成 的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生物稀少,是地球上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 4、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 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5、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 辽阔的海平面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海洋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氧量的70% 6、淡水生态系统由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与其中的生物组成,淡水生态系统不仅为 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而且在气候调节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7、农田生态系统是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较少,同野生动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 和病虫害的能力较差 8、园林生态系统以观赏植物为主体,种类较多园林植物在城市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地 位和作用,除了美化环境,还有遮阴降温、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提高空气湿度的作用 9、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而不是野生动物,由于人口密集,排放污水,废气等污染物,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叫做生物圈 2、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 深度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大气圈的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4、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以下150米以内的水层 中 5、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6、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动态变化的,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2、练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 (2)对光 一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二转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四转反光镜,一只眼注视目镜,一眼睁开,直到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 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一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注视物镜; 二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一只眼注视目镜,直到看清楚物象 3、低倍镜下视野大,物象小,细胞多,视野亮 高倍镜下视野小,物象大,细胞少,视野暗 4、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1、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2、常见的玻片标本有切片、涂片、装片还可以做永久的和临时的 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撕取一小块,并把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