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共生课堂实现互助成长.docx
4页构建共生课堂实现互助成长共生课堂是基于教育生态学原理提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 主张共 生课堂把学习看作课堂的核心, 认为课堂是一个由教师、 学生、课程、 环境与技术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课堂生态中的各 个因子之间既相互联 系、 相互促进,又能各自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它通过便利流畅的能量流 动来共同推动课堂学习的发展, 从而实 现课堂教学“人尽其才、物尽其 用、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共 生境界 笔者经过实践, 感到共生课 堂是指向儿童成长无限可能 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一、共生课堂的内涵“共生”这一概念源于生物学领域, 是指不同种属生活在一 起的 状态 我国研究者吴飞驰在 《关于共生理念的思考》 中指出: “共生 是人类之间、 自然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 依存、和谐、 统一的命运关系共生双方通过相依为命关系 而获得生命,失去其 中任何一方,另一方就不可能生存如果 把课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 它至少应该包括学生、教师、课程、 环境、技术等因子,课堂的目的就 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 不断促进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因子的发 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发 展二、如何构建和谐高效情智共生的课堂1. 学生先学,思想、知识在探究中生成。
个人先学”指的 是教师把明天要讲的教学目的,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 或前置性思考,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 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 把学习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先学,进行前置性的思考学生借助网络、课外书籍、与 同学交流等手段生成最初的认识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的体验,感到这个知识是自己探究出来的, 是自己发现领悟到的, 从而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有了想“展示”的欲 望2. 小组交流,促进能力提高由于有了先学的基础,回到课 堂, 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心得, 都想在同伴 面前“炫耀”, 此时课堂上教师就要给学生这样的展 示机会实践告诉 我们,小组讨论其实在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 相交流、合作学习的课堂 文化氛围同时,教师的教学管理、评 价方式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教师 通过评选“优秀小组”的方式, 促进 6 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3. 班级展示,生生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小组交流之后,无 论是领 悟的还是没有领悟的小组, 都要在班级层面进行交流 课 堂实践表 明, 经过小组的初步研讨, 学生提高了对知识理解的深 度和广度, 同 时也提高了班级授课的质量。
班级研讨主要有两方 面内容, 一是对小 组交流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强化, 二是交流 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 疑问并请其他小组学生上来讲解,帮 忙解决 不同小组学生对同一个 知识的讲解, 不仅能够帮助全班 学生补充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能使学 生思维得到极大拓展, 情感 上产生共鸣, 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 互相 学习、互相帮助的文化4. 教师点拨, 认识升华教师点拨被称为课堂教学最后的安 全系 数保障万一学生临近课堂结束时,还没有理解,教师在这 个时候出 现,进行点拨,就可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教师既可 以采用传统的方 法点拨,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突破难 点电子白板等多媒体的 授课方式,呈现了比讲解、演示文稿更 加直观的多角度的视觉信息 据 心理学家研究, 人和其他动物通 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获取 各种信息的比例,至少有 80%以上的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 最重要的感觉5. 课后通过作业、限时测试等诊断方式,发现问题,查缺补 漏三、共生课堂的价值追求 共生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包括教 师、学生、课程、环 境等多个生态因子, 这些生态因子相互之间发生着 各种各样的生 态关系, 这些生态关系就是课堂的主体。
当这些生态因 子之间相 互对话、融合、和谐、共生发展,课堂生态就得到一种平衡 这 种平衡会促进每一个生态因子的优化和发展 教师的教学就是创 设 和谐共生的生态课堂, 它将引入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于课堂, 合 理运用 学习资源,恰当协调相互关系,营造平衡的生态课堂在 这个平衡的环 境中, 使每一个生态因子都得到了优化和发展 既 促进了环境、技 术、课程等方面的发展,又给每一个孩子以自由 发展的空间, 让学生在 习得教材知识的同时, 带给他们更多的生 活体验和广博深厚的文化浸 染, 甚至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 变 得更有探究精神和学习劲头因 此,共生课堂,是指向儿童成长 无限可能性的一种课堂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