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日本城市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38393440
  • 上传时间:2023-12-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1.24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日本城市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日本的城市化发展有其独特的模式,二战后的日本仅仅用了30年的时间,完成了欧美等国家需要100年才能完成的城市化进程短短30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亚洲率先实现了国家城市化对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梳理了城市化的相关理论;日本城市化进程与特点;分析了日本在快速城市化进程阶段中的问题与对策,并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日本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日本;城市化发展;中国;启示一. 城市化阶段性规律和理论(一)城市化三阶段规律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由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在1975年提出,第一阶段为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当城市人口超过10%以后,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进入第二阶段,城市化进程出现加快趋势,这种趋势一直要持续到城市人口超过70%以后才会趋向缓慢,也就是第三阶段,城市化进程停滞或稍微呈现有下降趋势当然,不是任何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时间轴上都表现为一条光滑的倒S型曲线,只是大部分国家的数据基本上支持了这一结论,其中也包括日本[1]图1:城市化三阶段性规律(二)托达罗模型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M·P·Todalo)在刘易斯(Lewis)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还有乔根森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它们三者的缺点,提出了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人口流动模型。

      托达罗认为,人口流动是人们对城乡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迁移者可以考虑城市、农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就业机会,选择其中能带来最大预期收益的迁移要解决城市失业问题,必须制定综合性农村发展规划,缩小城乡就业机会之间的不平衡[2][3]二.日本城市化进程和特点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分为4个阶段,三个特点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已经有一定数量的传统型城市比如日本的江户,在1731年的时候已有 55 万人, 再加上武士等其他人口, 总人口达到 100 万,已经超过了伦敦还有18世纪前后日本的大阪和京都人口也都达到了30万以上[4]如图2所示,日本的城市化进程从明治维新到1920年左右是初期,从1930年到1940年中期左右是加速阶段,从4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70年代,是日本二战后快速城市化阶段,70年代至今是平稳发展阶段图2:日本城市化进程的S型曲线数据来源: 第一阶段为初期阶段,是从1868年到1920年,在这段时间内,日本政府实施了许多的政策,通过扶持农业来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在1871 年,明治政府实行了 “废藩置县”制,这个时候开始城市的雏形之后“町村合并”制度的实行,确立了日本土地的私有制;“殖产兴业”政策,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时起步,到 1920 年,日本全国拥有 83 个城市,城市人口为 18% 第二个阶段是加速阶段,从1920年到19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是它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依旧制约着工业化跟城市化的发展到1940年的时候,日本城市化率已达 37. 9% ,城市增加至 168 个第三个阶段是快速阶段,从1950年到1975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的工业化已经在这个阶段完成,并形成了日本南部沿海地带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到1955 年,日本的城市人口为5 05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了 56. 1% 1965年的城市人口为6 736万人,占67.9%,10年间日本城市人口的比重增长了近12个百分点到1970年,日本的城市化率达72.1%最后一个阶段是1975年至今,在1970 年,日本经济受到了两次国际石油危机的冲击再后来1990年后,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开始崩溃到2010年,日本人口的增长下降,劳动力严重不足,许多企业迫于成本的压力不断地向国外和郊区转移,城市化速度变缓,东京和大阪人口甚至出现了零增长[5](二)三个特点1. 政府引导型城市化。

      付恒杰,2003)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带动高度集中发展的城市化,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城市发展道路[6]2.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付恒杰,2003)二战后,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工业,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使产业向沿海城市高度集中,全国最大的10个城市基本上集中分布在太平洋东岸的工业带[7]3. 高度紧凑发展的城市化模式顾朝林,袁家冬,杜国庆,2007)日本受国土狭窄、资源贫瘠等自然环境的限制,城市化空间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为中心[8]三.日本快速城市化进程阶段的问题 明治以来,日本城市化的发展,走的一直都是一条片面发展工业而忽略人们环境的畸形道路日本的这种独特的城市化模式,致使其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许多的问题一)劳动力供给不足,失业率波动 日本人口从1945年后迅速增长,根据日本经济数字地图中截止到2010年日本人口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人口已经有128056千人,比1935年增长了85%,其中女性增长了90%,男性增长了80%,女性的人口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男性,这样下去性别比例会失调[9](万马,2014)与此同时,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劳动力供给不足已经成为了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10]图3. 1935-2010年日本人口变化趋势(数据来源:2012-2013日本经济数字地图)(陈建,李毅,成思危,2013)二十年来日本的就业率整体也呈下降趋势,10年就业率比1990年下降了8.6%,但是到11.12年有所回升,同时失业率不断波动,10年失业率比1990年上升了1.4倍,但是12年又降到4.2%,这主要是日本经济经历了低迷的十年有关而且2008年的时候,全球经济危机跟2011年日本大地震都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11]图4.1990-2012年日本就业率与失业率(数据来源:2012-2013日本经济数字地图)(二)城市地价飚升,泡沫经济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白力文,2011)土地问题是城市的根本问题土地的供不应求导致地价上涨,这本来很符合很普通的供求规律但是在日本,就很特殊如图5所示,从1955年到1972年的17年间,也就是二战后的快速发展阶段,日本地价上涨了17.5倍这也是导致后来使日本经济陷于长期萧条的“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12](邓宁华,2013)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开始于1985年的广场协议和前川报告,激发了当时人们对土地大规模的投机,房地产泡沫因此迅速膨胀。

      最终在90年代地产泡沫破灭日本人口大量聚集到三大都市圈,尤其是向东京都市圈集中,导致大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城市地价迅速飙升,从地价泡沫破裂一直到现在为止,日本经济始终都没有走出萧条的阴影,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相继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和“失去的二十年”经历过这次教训之后,日本通过巨额公共投资等方式,经济开始逐渐恢复,所以现在房地产业还是比较理性的[13]图5.1955-1985日本城市地价走势图数据来源 (陈建,李毅,成思危,2013)日本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总共制定了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以解决城市化发展中产生的问题1962年,为了缩小地区间差异,防止城市过大化,实行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第二次和第三次是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过疏”和“过密”问题,第四次是1987年提出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1998年出台的第五个综合开发计划是为了解决人口少子化和人口高龄化问题对城市化的影响[16](二)吸取教训,重塑房地产业 (伞峰,2007)日本政府在吸取教训和重塑房地产业的过程中,推出了三大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改革措施:一是通过增加国债来投入那些昂贵的公共配套项目,恢复房地产及其他经济部门的活力;二是放宽限制,为了刺激经济,日本开始放松对金融行业的许多限制;三是政府调整了建筑标准,方便开发商的房地产项目开发,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日本的房地产行业才逐渐走向可持续发展。

      [17](三)积极治理城市环境 (田庆立,宋志艳,2011)日本从法律角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1993年日本制定的《环境基本法》确立了新的环境政策方针,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污染以及全球环境恶化等问题全部纳入法律体系同时,日本在20世纪90年提出了循环型社会”的构想,2000年6月制定了《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另外,日本国民从自发的反对公害运动发展成为有组织的、全国性、跨领域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比如:积极开展反对汽车尾气排放、反对交通工具所造成的噪音污染等运动还有许多市民义务清理住宅附近的河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等[18]五.日本城市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日本土地资源结构与中国相似, ,但日本的人口密度更超过中国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口即向大城市集中由于工业高速发展,70%集中在三大城市圈(东京圈、名古屋圈、大阪圈),30%集中在地方城市中国在1960年到1980年城市化处于停滞发展,因为这个时期我国经历了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1980年之后才开始稳步发展,95年之后快速发展图6:日本和中国城市化率的比较数据来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