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红曲米鉴别方法、特征图谱检测方法、检查方法、浸出物测定方法、含量测定方法.pdf
10页T/SDTCMA- 5 - 规范性规范性附录附录 A A 红曲米鉴别方法红曲米鉴别方法 A.1 显微鉴别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挑取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宜的试液,盖上盖玻片,加热透化,置显微镜下观察显微特征:粉末红色或紫红色糊化淀粉粒较多,多聚集成团,或单个散在;淀粉粒多为单粒,类圆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菌丝细长弯曲,有分枝,直径 13m A.2 薄层鉴别 取本品粉末 0.5g,加 75%乙醇 5ml,超声处理 20 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红曲对照药材 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洛伐他汀对照品,加 75%乙醇制成每1ml 含 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 2020 年版通则 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 510l,对照药材溶液 10l,对照品溶液 2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丙酮(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 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T/SDTCMA- 6 - 规范性规范性附录附录 B B 红曲米特征图谱检测方法红曲米特征图谱检测方法 B.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 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 75%乙醇 1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 500W,频率 40kHz)30 分钟,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 75%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B.2 参照物溶液的制备 同含量测定项下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B.3 测定 B.3.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 A ,以 0.02% 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 1.0ml/min;检测波长为 237nm理论板数按洛伐他汀峰计算应不低于 10 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 A(%) 流动相 B(%) 020 3550 6550 2025 5055 5045 2550 55 45 5070 5580 4520 B.3.2 测定 分别吸取参照物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 10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相对保留时间对色谱峰进行定性 B.3.3 结果判定 供试品色谱中应呈现 4 个特征峰,以参照物峰相对应的峰为 S 峰,计算其他各特征峰与 S 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其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10%之内规定值为 0.70(峰 1) 、0.77(峰 2) 、1.00(S 峰) 、1.57(峰 4) 对照特征图谱 峰 1:开环洛伐他汀 峰 3(S)洛伐他汀 T/SDTCMA- 7 - 规范性规范性附录附录 C C 红曲米检查方法红曲米检查方法 C.1. 水分 取样品,粉碎成细粉,取 25g,置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精密称定,开启瓶盖在 105干燥 5 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放冷 30 分钟,精密称定,再在上述温度干燥 1 小时,放冷,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 5mg 为止。
根据减失的重量,按下式: 水分(%) =1 + 2 100%W1:称量瓶重,g ; W:取样量,g; W2:干燥后重量,g; 计算含水百分数,照上述方法做一个平行样,测定中要求称量准确度为 0.0001g,最后求其平均值即为含水量,以%表示,含水量应不得过 15.0%两份试样测定结果 RSD2.0%,否则重新测定 C.2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任选其一) C.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C.2.1.1 铅的测定(石墨炉法) C.2.1.1.1 测定条件 参考条件:波长 283.3nm,干燥温度 100120,持续 20 秒;灰化温度 400750,持续2025 秒;原子化温度 17002100,持续 45 秒 C.2.1.1.2 铅标准贮备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铅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 1ml 含铅(Pb)1g 的溶液,即得(05贮存) C.2.1.1.3 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精密量取铅标准贮备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制成每 1ml 分别含铅 0ng、5ng、20ng、40ng、60ng、80ng 的溶液分别精密量取 1ml,精密加含 1%磷酸二氢铵和 0.2%硝酸镁的溶液 0.5ml,混匀,精密吸取 20l 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C.2.1.1.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法 取供试品粗粉 0.5g,精密称定,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 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 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缓缓浓缩至 23ml,放冷,用水转入 25ml 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法 取供试品粗粉 1g,精密称定,置凯氏烧瓶中,加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 510ml,混匀,瓶口加一小漏斗,浸泡过夜置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微沸,若变棕黑色,再加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适量,持续加热至溶液澄明后升高温度,继续加热至冒浓烟,直至白烟散尽,消解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放冷,转入 50ml 量瓶中,用 2%硝酸溶液洗涤容器,洗液T/SDTCMA- 8 - 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法 取供试品粗粉 0.5g,精密称定,置瓷坩埚中,于电热板上先低温炭化至无烟,移入高温炉中,于 500灰化 56 小时(若个别灰化不完全,加硝酸适量,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反复多次直至灰化完全) ,取出冷却,加 10%硝酸溶液 5ml 使溶解,转入 25ml 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C.2.1.1.5 测定法 精密量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 1ml,精密加含 1%磷酸二氢铵和 0.2%硝酸镁的溶液 0.5ml,混匀,精密吸取 1020l,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铅(Pb)的含量,计算,即得 C.2.1.2 镉的测定(石墨炉法) C.2.1.2.1 测定条件 参考条件:波长 228.8nm,干燥温度 100120,持续 20 秒;灰化温度 300500,持续2025 秒;原子化温度 15001900,持续 45 秒 C.2.1.2.2 镉标准贮备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镉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 1ml 含镉(Cd)1g 的溶液,即得(05贮存) C.2.1.2.3 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精密量取镉标准贮备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 1ml 分别含镉 0ng、0.8ng、2.0ng、4.0ng、6.0ng、8.0ng 的溶液分别精密吸取 10l,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C.2.1.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同铅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C.2.1.2.5 测定法 精密吸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 10-20l,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若供试品有干扰,可分别精密量取标准溶液、空白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 1ml,精密加含 1%磷酸二氢铵和0.2%硝酸镁的溶液 0.5ml,混匀,依法测定) ,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镉(Cd)的含量,计算,即得 C.2.1.3 砷的测定(氢化物法) C.2.1.3.1 测定条件 采用适宜的氢化物发生装置,以含 1%硼氢化钠和 0.3%氢氧化钠溶液(临用前配制)作为还原剂,盐酸溶液(1100)为载液,氮气为载气,检测波长为 193.7nm C.2.1.3.2 砷标准贮备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砷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 1ml 含砷(As)1g 的溶液,即得(05贮存) T/SDTCMA- 9 - C.2.1.3.3 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精密量取砷标准贮备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 1ml 分别含砷 0ng、5ng、10ng、20ng、30ng、40ng 的溶液分别精密量取 10ml,置 25ml 量瓶中,加 25%碘化钾溶液(临用前配制)1ml,摇匀,加 10%抗坏血酸溶液(临用前配制)1ml,摇匀,用盐酸溶液(20100)稀释至刻度,摇匀,密塞,置 80水浴中加热 3 分钟,取出,放冷。
取适量,吸入氢化物发生装置,测定吸收值,以峰面积(或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C.2.1.3.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同铅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中的 A 法或 B 法制备 C.2.1.3.5 测定法 精密吸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 10ml,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自“加 25%碘化钾溶液(临用前配制)1ml”起,依法测定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砷(As)的含量,计算,即得 C.2.1.4 汞的测定(冷蒸气吸收法) C.2.1.4.1 测定条件 釆用适宜的氢化物发生装置,以含 0.5%硼氢化钠和 0.1%氢氧化钠的溶液(临用前配制)作为还原剂,盐酸溶液(1100)为载液,氮气为载气,检测波长为 253.6nm C.2.1.4.2 汞标准贮备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汞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 1ml 含汞(Hg)1g 的溶液,即得(05贮存) C.2.1.4.3 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精密量取汞标准贮备液 0ml、0.1ml、0.3ml、0.5ml、0.7ml、0.9ml,置 50ml 量瓶中,加20%硫酸溶液 10ml、5%高锰酸钾溶液 0.5ml,摇匀,滴加 5%盐酸羟胺溶液至紫红色恰消失,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适量,吸入氢化物发生装置,测定吸收值,以峰面积(或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C.2.1.4.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法 取供试品粗粉 0.5g,精密称定,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 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 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于 120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浓缩至 23ml,放冷,加 20%硫酸溶液 2ml、5%高锰酸钾溶液 0.5ml,摇匀,滴加 5%盐酸羟胺溶液至紫红色恰消失,转入 10ml 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离心,取上清液,即得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法 取供试品粗粉 1g,精密称定,置凯氏烧瓶中,加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 510ml,混匀,瓶口加一小漏斗,浸泡过夜,置电热板上,于 120140加热消解 48 小时(必要时延长消解时间,至消解完全) ,放冷,加 20%硫酸溶液 5ml、5%高锰酸钾溶液 0.5ml,摇匀,滴加5%盐酸羟胺溶液至紫红色恰消失,转入 25ml 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T/SDTCMA- 10 - C.2.1.4.5 测定法 精密吸取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适量,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的方法测定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汞(Hg)的含量,计算,即得 C.2.1.5 铜的测定(火焰法) C.2.1.5.1 测定条件 检测波长为 324.7nm,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必要时进行背景校正 C.2.1.5.2 铜标准贮备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铜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 1ml 含铜(Cu)10g 的溶液,即得(05贮存) C.2.1.5.3 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精密量取铜标准贮备液适量,用 2%硝酸溶液制成每 1ml 分别含铜 0g、0.05g、0.2g、0.4g、0.6g、0.8g 的溶液依次喷入火焰,测定吸光度,以吸光。












